APP下载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浅议

2021-01-14杨朋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信贷风险信贷

□文/杨朋伟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新郑)

[提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信贷风险严重阻碍银行发展的步伐,因此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是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分析,指出影响银行信贷风险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信贷风险是指银行根据个人、企业等借款人的信用情况所进行的贷款发放,到期后,借款人应如期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但借款人却因各种原因未按期偿还本息,进而给银行的经营造成一定的损失。银行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于信贷业务,而信贷业务的增加常常会给银行带来更多的呆账、坏账等问题,因此信贷风险是制约银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信贷风险不仅会降低银行经济收入,增加资金供需矛盾,同时还会阻碍市场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下将通过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信贷服务对象的素质参差不齐三个方面介绍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商业银行为了得到长远发展,不仅要开展收益稳定的基本银行业务,还需要拓展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信贷业务。然而,由于信贷业务的高风险性,就要求商业银行管理者及员工在贷前审核、贷中操作、贷后管理中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意识并不足以保障银行资产安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过于单纯地追求业务量,许多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往往忽略信贷风险管理,管理意识在许多员工的脑海中没有形成,经过调查,银行内部很多员工认为风险管理与自身无关,只是信贷部门的责任。另外,商业银行内部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导致了信贷风险管理无从下手,信贷风险管理仅仅依靠规章制度强制约束基本上收不到任何的管理效果。

(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一套科学完整的信贷管理流程应该包括信贷前审查、信贷发放过程中的监测以及信贷后期的管理三大部分。而在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过程中,这三个环节并没有从始至终地执行下去。首先,在前期的信贷前审查过程中,商业银行一般未按照银行规定对客户的资料实施信贷前的调查。信贷工作人员在受理信贷业务时,往往敷衍了事,仅粗略审查信贷客户提交的资料,甚至有些信贷工作人员为了谋私而利用自身权限帮助客户进行造假,这种人为导致的信贷材料不真实会使得信贷业务决策者做出不正确的信贷业务审批和发放,形成主观上的信贷风险。其次,在信贷发放过程中并没有建立科学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以应对企业发展变化的过程。另外,在部分商业银行中,由于部门间岗位与职责划分的不够严谨,这就会导致审、贷业务没有明确区分,最后导致权责利分配不具体明确,严重削弱了银行对抗信贷风险的能力。最后,在信贷业务后期,未积极落实客户的后续监管工作。商业银行将信用贷款发放给信贷客户后,信贷工作人员并没有对信贷客户使用贷款的用途、时间、期限等信息进行详细的后续跟踪,仅仅只是粗略的进行调查,并且调查形式主要应付领导的检查。例如,信贷工作人员并不关心信贷客户在完成信贷后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也未深入调查信贷客户使用信贷资金的具体运行状况,更没有及时地预判后续信贷风险,直到出现坏账风险时,信贷工作人员才会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

(三)信贷服务对象的素质参差不齐。银行在进行信贷业务时,首要关注的就是贷款客户的信用资质等信息,信用评级高,信贷风险相对小;反之,信贷风险相对比较大。而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一般为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情况参差不齐,这在客观上提升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第一,中小企业财务状况混乱,抗风险能力弱,更易面临亏损甚至破产的危险;第二,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产用作抵押担保,甚至有些资产归属不明确;第三,中小企业为了能够获得贷款,往往在进行信贷前,刻意隐瞒自己及关联人的信息,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间从最开始的互联互保,发展成后来的循环担保或关联担保,一家企业出现风险后,很可能会快速的引发与之有关企业的违约,最后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而当前我国有关信用制度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处罚力度弱,更加重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建议

(一)增强信贷风险管理意识。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和职能定位,将信贷风险管理理念深入员工内心,并积极贯穿于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深入分析各种违规现象及案件发生的根源,并加以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信贷风险管理。一是要加强管理培训,举办各种形式的信贷风险管理和信贷管理文化讲座,尤其要加强基层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培养,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素质。二是要持续开展风险管理理念宣讲活动。要在基层不断地开展风险管理理念宣讲,提高全员的信贷风险意识,使信贷风险管理理念深入员工内心。三是结合金融领域内各种关于信贷风险带来的危害的案例,持续开展各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努力增强员工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从而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工作。

(二)落实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1、商业银行应积极落实信贷前对信贷客户资料全面实时调查的制度。分析商业银行不良信贷业务来看,贷前审查风险主要由信贷人员造成的。第一,应增加信贷人员的准入机制,对信贷人员进行严格筛选,从源头上杜绝素质差的信贷人员进入商业银行。第二,增加信贷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优化人员配置。可以选择开展专题讲座,以警示信贷人员违规操作的后果,也可以选择线上线下模式进行培训,充分利用信贷人员的时间,提高信贷人员的专业水平,以此提高整个团队的专业性。第三,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信贷人员的奖罚制度。商业银行应定期对信贷人员的行为进行评估,若信贷人员的行为符合规定,则商业银行应公开表彰宣传并奖励信贷人员及所在的团队,并提供机会和场所,让受表彰的信贷人员及团队进行经验分享,使更多的信贷人员及团队向优秀的员工学习。若信贷人员的行为不符合规定,可能会带来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应积极通过各种方式评估信贷人员的不良行为,并对此行为进行全面批评,并由信贷人员对此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2、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当贷款客户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一是商业银行应积极收集贷款人的动态数据以掌握其经济动态,并关注贷款资金使用方式是否合理,尤其针对贷款人的账户交易往来明细仔细核对,厘清贷款客户的基本信息等情况,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动态的汇总分析,以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二是商业银行可根据宏观经济数据、新闻情报、税收平台等了解当前贷款客户的情况,充分把控信贷客户的贷款动态,减少信贷风险。另外,商业银行应实施权责分离制度,即放贷人员不能审查,审查人员不能放贷。在结合贷款客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授信制度,层层把关,减少信贷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还应加强各职能部门、员工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监督作用,对贷款业务全过程进行风险控制,坚决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3、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落实信贷业务后续跟踪制度。一方面在信贷客户使用贷款时,就要积极查看该公司的财务报表,以便于得到该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是真实有效的。并且针对信贷客户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多方位地结合财务分析指标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一份可靠的贷款使用报告;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坚持分类管理、动态跟踪的工作机制,这就由信贷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是否正常来决定,若信贷客户生产经营状况正常,则按照常规进行贷后管理即可,若信贷客户不能够正常生产经营,那就需要考虑是否继续贷款还是要提前收回贷款等措施。在动态跟踪信贷客户使用资金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还应积极地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建立紧密联系,当其他管理系统出现信用预警时,商业银行也应提前做好准备,合理避免信贷危机的发生。此外,还应加强对信贷后续管理人员的监督和考察。

(三)优化客户授信评级系统。商业银行为了不断提升信贷客户的整体素质,必须要建立信贷客户的授信评级机制。为了保证授信评级机制的落实,务必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专门的风险评级小组,并对风险评级小组成员的分工进行详细合理的安排,对风险评级小组成员的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并将其执行情况纳入考核体系;第二,应收集信贷客户的信息并进行汇总,完善信贷客户的数据库,并实施动态监管,合理地评估信贷客户承担风险能力,一旦信贷客户信用出现问题,授信评级也应随之下降;第三,商业银行应与工商、税务系统等部门进行数据共享,提升商业银行数据的收集能力和处理效率,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测的精准性,以此增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抵御能力。

三、结语

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提出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信贷服务对象的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信贷风险信贷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