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21-01-14刘大闯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个体思政生命

刘大闯

(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指的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生命含义,进而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增强个体生命价值,充分凸显出生命观教育的重要性。高等院校虽然十分重视思政教育层面,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生命观教育,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鉴于此,有必要依托生命观教育丰富思政教育内容,通过与生命观教育融合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一、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含义

生命观教育是由美国华特士学者提出,1979年生命教育中心正式成立。但我国生命观教育的起步相对较晚,且学者对生命观教育的研究关注度较低,缺少多样化的含义界定以及丰富的理论基础。对西方学者生命观教育的研究成果,可以将其含义总结为以下两点内容,狭义角度的生命观教育,指的是在具体实施教育工作过程中更加关注生命本身,生命包含个体、他人以及一切生命;广义角度的生命观教育是以权利义务为核心的教育内容,更加关注个体本身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其目的在于增强个体的生存能力。在开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使其能够正确认知和看待见解,并深入解读生命的含义和价值,爱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树立生命是平等的价值观,始终以积极乐观和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并实现自我价值。

二、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 两者内在关联性

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念本质具有一致性。不论是生命的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均是个体生命通过生命观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知人的自然生命,并在生命观教育体验中正确认知与解读生命价值,了解个体生命的意义。第二,两者在价值取向上均是生命关怀、以人为本,同时也是教育实施的重要指导理念和生命观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培育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个体生命全面发展是其根本教学目标,同样是立足于大学生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足以证明这两者在教育理念上的契合性。第三,教育内容相互交融。基于现实观角度下生命观教育肯定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致力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生命的重要性,从思想层面形成珍视生命的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认为人的自然生命是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全面发展是平衡现实社会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基于生命终极发展的下,生命观教育是引导个体敬畏自然生命,注重从个体生命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与贡献。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领导大学生正确认知个体价值与生命意义,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可见两者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诸多交叉融合之处。第四,教育的价值目标同一性。生命观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大学生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命观教育本身就是思政教育。教育的本质终究要回归到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关注学生生存与生命发展,通过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拓宽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理想信念、生命价值。因此,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高度相似,教育目标具有同一性。

(二) 两者融合的重要性

首先,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和心态尚未成熟,是三观与心理建设的黄金时期。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适从,且承担着来自于家长的期待,许多大学生面对重重挑战,十分迷茫,甚至不少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体现出颓废和沉沦。部分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甚至出现放弃生命或走上害人害己的道路。所以针对大学生展开生命观教育,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大学生以客观态度认知社会发展形势与问题,构建正确的理想信念与生命观,在面对挫折和失败的过程中仍然要欣赏自己,懂得尊重生命的价值,促进自身顺利成长和发展。其次,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生命观教育内容十分广泛,包含生命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死亡教育、挫折教育、善待生命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等,学生能够在其中获得生命体验,且丰富的生命观教育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最为重要的是,生命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课堂教学,能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创设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氛围,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最后,有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人本化发展。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仍过度注重医学生传输理论知识,枯燥无味的知识宣讲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并且大量服务政治与社会意识形态教育,无法关注到大学生个体的生活质量,生存质量以及身心发展,难以为大学生的生命成长助力。然而将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诸多弊端,让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生命观,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与情感体验,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差异性,学生能够重新认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并增强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与认可度。

三、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路径

(一)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将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想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生命为基础的思政教育,必须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思想。第一,引入个性化育人理念,在实际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真正给予学生尊重,理解和关心,削弱教师主导的灌输思维,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巧妙将生命观教育融入其中,并发挥其教育作用。第二,引入个性化理念,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结合学生个体的心理思想实际情况,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内容,提高生命观教育融入的合理性与针对性。第三,遵循生活化育人理念,生命成长本身与实际生活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联,所以在思政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如果脱离实际生活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薄弱,甚至引发逆反心理。所以想要突破这一教学困境和局限,必须要促进思政教育回归生活,将生命观教育的融入生活转化,增添新颖的生活实例,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学以致用是提升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二) 组织丰富多样实践活动

实质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体系,在将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依托实践活动,凸显生命观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的是高等院校与相关部门,共同为在校大学生组织的社会服务与实践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应变能力、道德品质以及创新意识。因此在开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与主观能动性时期,在实践中将生命观教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吸收内化。例如,高等院校可以定期为在校大学生组织校外素质拓展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对自身的正确认知,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以及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总而言之,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是保障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高校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三) 构建校园生命文化氛围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在高等院校育人的过程中,要加强文化育人力度,真正实现以文育人,充分凸显出校园文化,构建对于育人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同样应着眼于校园生命文化建设,加强生命观教育在校园文化的融入力度与宣传力度,且贯彻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在校园生命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将生命观教育结合儒家传统文化,为学生深入讲解儒家学说中关于生命观教育的内容,并充分借鉴西方欧美国家在生命观教育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广大学生构建良好的校园生命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大学生,使其增强生命知识储备并正确解读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的概念,善待他人生命。真正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生命观,首先要使其认知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保护和关爱其他生命,且依托校园生命文化氛围的感染,让大学生关爱生命、健康成长。

(四) 打造生命观教育媒体平台

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宣传和引导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因此在开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向广大学生普及生命知识,培育学生生命意识。将新媒体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实现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让教育工作更加灵活和充满吸引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使其与生命观教育相融合,适应时代发展。例如,在开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运用较为广泛的媒体平台进行生命观教育的宣传,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生命教育知识,形成强烈的生命意识。但是由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媒体平台中也包含一些消极内容,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生命观的态度和意识形成,所以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媒体内容管理,协同相关部门严格抵制消极人生观的信息发布,并加大排查力度。为了避免学生受到消极人生观的影响,高等院校可以构建生命教育专题论坛,主要是为学生解答相关疑惑。另外依托微博和微信建立公众号,进行生命教育的普及和宣传,真正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珍爱生命,珍惜人生。

猜你喜欢

个体思政生命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