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经济时代县域经济创新发展之路
2021-01-14郑铮
郑 铮
一、前言
数字经济是一种内涵宽泛的概念,旨在利用数据引导资源发挥作用,能够实现资源配置与再生,促进经济水平高效提升。县域经济存在于特定的地理空间,是拥有县级政权作为调控主体的经济范畴,在数字化商业格局中呈现出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自“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实施后,我国社会全面转型,迈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动力和机遇。与诸多机遇共同存在的则是多重的挑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关部门需要不断探索县域创新发展之路。
二、数字经济时代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基建
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随着“新基建”区域模式的大力开发与推进,大批智能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全新的经贸体系形成,县域经贸行业面对市场资源配置中出现的各类新型要素,有效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在数字经济时代迈出新步伐,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新基建”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我国大力推进县域综合体形成的决心,也标志着基建竞争要素和机制出现,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向生态圈体系过度,市场竞争规则被悄然改写,相关管理工作也有了全新的发展方向[1]。在传统的商业格局基础之上,不仅可以利用传统的基建基础大力开发新型产业,而且能够确保生产力向智能化方向进化,促进新型商贸关系形成,确保县域经济稳步转型,取得良好的成果。
(二)新技术
大量的先进技术在科技领域中诞生,从而应用于各行各业,改变了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创造出了全新的综合经济体,促进传统的产品向数字化产品过渡。由于现阶段宏观统计体系难以满足传统的商业格局的形成,国民经济统计与核算体系正面临重大的挑战,由此可见,新技术影响领域之广[2]。县域范围内的数字技术之间存在较大的应用差距,容易受到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差异和应用分歧,造成了区域之间的产业格局被打破。而灵活的运用新技术来为产业赋能,逐步完善、实施、推广新型的统计与核算体系,能够大限度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实力,使得新技术在传统产业格局中焕发出全新的色彩。面对新技术的冲击,转变滞后的理念和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向,才是迎接挑战的首要选择。
(三)新模式
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是保证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下的新发展模式,能够刺激县域资金需求,有助于刺激消费,推动各种产业向好发展。因此,加快构建全新的发展模式,能够进一步对城镇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投资环境的质量。但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县域资金分流十分严重,不仅造成了不同企业的资金供求矛盾出现,而且容易导致资金流向其他领域,进而引起金融市场的波动,带来消极的影响,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将县域经济发展同新模式相结合,能够稳步推进资源整合和市场优化,构建以特色产业为主的新区域格局。将新发展模式与扶持政策相结合,可以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推进商业发展,进而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共同富裕”方针政策,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
(四)新格局
受到数字经济的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全新的格局,导致数字经济边际成本出现递减,呈现出累积增值性的特点,这不仅为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也为相关部门的工作带来了难题[3]。从另一角度来看,新格局的出现恰恰是一种新的机遇,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去除县域传统工业生产带来的消极影响,因为其能够从本质上推动信息化进程,构建全新县域经济发展格局,而新格局的形成标志着数字经济融入了县域的各个领域。由此可见,当今县域范围内正经历着最为迅速、广泛的经济格局变化。在全新的经济格局之中,数字经济能够起到关键的优化作用,帮助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提供经营所需资源,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凭借先进技术的优势来推进信息化进程,形成独特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发展。
三、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
(一)协同发展迈入误区
传统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各类基础建设,从传统生产要素的先后交替中获得转型机会,能够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转型。但在初始阶段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受到区域发展差异和经济水平差异的影响,县域经济容易被传统生产要素限制发展的脚步,从而迈入发展误区,导致原有的市场配置能力难以发挥实效,不利于县域经济创新发展[4]。
(二)过度依赖传统要素
数据要素作为衡量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而在传统的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部门未能认识到数字要素和资源外延的重要性,过度依赖传统要素,以至于区域内的农村地区经济长时间得不到提升,城乡发展的差距逐渐扩大[5]。城镇区域内的数字化建设催生了海量的数据,而过度看重传统要素,则会影响县域经济发展。
(三)技术沉淀难以升级
在新时期的数字经济时代中,实现资源优化分配,能够确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上出现了技术垄断现象,导致县域内部基础建设的技术难以得到升级,无法在新型经济形态中发挥关键作用,难以解决复杂的技术革新问题。拥有技术的相关企业,则能够抓住时代红利顺势发展,获得大量的经济利润,而缺乏技术支撑的企业则难以存活,以至于市场上出现了“一家独大”的发展局面,不利于县域内的企业均衡发展,甚至还会带来不良的行业影响。
(四)供给消费失去平衡
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智能化、信息化资源配置手段支撑着市场,能够实现消费端和供给端的协同、匹配。但在科技飞速发展和消费水平稳步提升的新时期,县域经济中的市场供给和消费失去了平衡,主要原因是网络零售行业兴起,对线下产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大量资本流入互联网行业之中,导致县域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诸多供给、消费问题,致使新经济形态的动能和韧性有所降低[6]。
(五)缺乏创新人才支持
创新型人才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受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县级行政区内的人才更趋向于到大型城市谋生存、谋发展,以至于县域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在部分企业中,一些管理者的人才引进意识较低,忽视了创新型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至于企业未来的发展缺少关键的人才支持。企业一旦缺少创新人才支持,将会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人才问题是有关部门应当着手解决的首要问题。
四、数字经济时代县域经济创新发展之路
(一)解放思想,创新经济发展理念
当前,信息经济发展中主要面临着三大误区,分别是认知、思维、实践误区,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应当解放思想,坚持跨领域整治和理念创新,进一步加强对数字经济的认知,摆脱传统发展思维,利用创新经济发展理念来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打造全新的商业生态。有关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找准县域内优势产业,从而明确发展定位,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特点来融合传统与现代产业发展,在充分尊重县域智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融入新技术、新思想,大力倡导创新发展,鼓励区域商业合作,从意识形态领域解放营商思想,打造优质的市场环境[7]。要坚持提前谋划和长远布局相结合,树立优秀的战略发展意识,精准研判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发挥制度优势来寻找可替代传统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模式,构建新型的数字产业生态体系,以创新理念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二)确立地位,推动新旧要素融合
传统生产要素与新型生产要素的有机融合,能够保障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进一步确立数字经济下的数据要素引领地位,从而运用各类新型要素来推进社会经济水平提升。相关部门应当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县域经济方针政策,明确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内涵,在县域范围内将新型要素视作数字经济时代中的关键要素,运用要素引擎推动各种产业发展,确立新型要素在全要素中的主体与引领地位。在深度挖掘不同产业发展短板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致力于构建问题导向的经济制度,做好长远规划,以推动新旧要素有机融,使得新型数据要素地位得以巩固,通过发挥创新优势,引领经济发展。同时,应当明确县域范围内的土地、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应用情况,从而对新旧要素融合进行精准把握,运用智能数字化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帮扶,发挥新旧要素融合的优势,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为市场注入活力,以解决县域经济过度依赖传统要素的发展问题,确保传统行业与现代行业同步发展[8]。
(三)加强基建,赋能县域基础发展
基础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之中的关键,而基于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创新发展,则需要加强基建力度,赋能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为高新技术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平台,进一步缩短城乡发展差距。相关部门应当明确数字经济时代之中的数据价值,明确海量数据信息在基础设施建设之中的重要地位,建设高质量的基础信息设施,推动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等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从而根据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知名企业到县设厂,不断加强基建力度,推动县域数字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必须要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将铁路、水利、市政等传统基建纳入数字化改造升级的方案之中,运用先进技术为县域基础发展赋能,构建新型的基建格局,充分释放传统基础设施的内在生命力,利用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强基建的同时,要注重人才引进,为数字化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人力资源保障和动力支持,不断为县域基础建设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四)宏观干预,调节社会供给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加强宏观干预是保证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关部门应当牢记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宏观干预优势来调节社会供给关系,找准县域发展定位,从而改变供给消费失去平衡的现象,促进超越传统经济形态的融合型经济格局形成[8]。相关部门负责人需要提前谋划宏观干预政策,在充分尊重县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参照专家学者的建议,结合行业领军人士的经验,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布局,打造县域特色产业,紧密围绕数字经济时代和未来发展格局,研判影响县域经济的诸多因素,设计一系列调节社会供给关系的方案,确保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社会和谐安定。同时,要积极探索符合县域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通过宏观干预的方式来维护市场秩序,为不同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要积极寻找长效的发展模式,辩证看待宏观干预,构建县域数字经济新型生态体系,持续运用先进技术来对各类生产要素进行赋能,解决供给消费失去平衡的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五)引进人才,助力县域经济腾飞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创新型人才,可以促进县域经济腾飞发展。因此,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力度,网罗大数据、云技术、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专业人才,可以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的人才竞争优势,从而助力县域经济步入全新的阶段。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宣传人才兴企理念,鼓励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招揽创新型人才,同时利用创新发展优势,鼓励内部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充实自我、积累经验,不断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传统型县域企业赋能,助力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有关部门要围绕县域行业发展,构建创新型人才孵化基地,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同时,企业也应当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引进人才的基础上,围绕优秀人才建立晋升、选拔、奖励机制,确立创新型人才的引领地位,实施数字时代下的人才战略,在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同时,为县域发展贡献力量,构建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同时,实现经济腾飞。
五、结语
综上所述,县域经济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数字经济时代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基建、新技术、新模式、新格局等挑战和机遇,相关部门采用解放思想、确立地位、加强基建、宏观干预等有效策略,切实解决协同发展迈入误区、过度依赖传统要素、技术沉淀难以升级、供给消费失去平衡等问题。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中,创新经济发展理念,推动新旧要素融合,赋能县域基础发展,调节社会供给关系,建设跨领域运营发展新模式,走好数字经济下的创新发展之路,助力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