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21-01-14武月红刘菲菲

黑龙江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等师范师范院校师范生

武月红,刘菲菲,卢 玲

(内蒙古科技大学 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教育实践对于今后将中小学教师作为职业方向的师范生而言是其必备的素养之一。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1]。基础教育即中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起点和关键点,社会对优秀中小学教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师范生教育实践是学生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的过渡,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但是,目前很多高等师范院校对于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仅限于几周的教育实习,与教育部颁布的《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Ⅱ)》中的毕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2]。

1 教育实践能力的内涵

教学能力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3],包括教师运用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专业知识处理教材的能力、对课程标准具有一定的掌握能力、教学规划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考试评价能力、新媒体使用能力与学科教学工作能力等相关的多方面能力[4]。班级管理能力是教师依照一定准则、采用一定手段措施领导全班学生对班级内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来达成教育方针的组织活动过程[5]。教育科研能力是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的创新能力,包括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较为流畅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推陈出新的开创精神和向权威挑战的勇气、谨慎周密的治学作风以及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能力[6]。

2 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设置的教育类课程主要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以及教育专业课程。前两类课程占比90%以上,教育专业课程只占不到10%。教育类课程不仅设置过少而且存在教材教法过于陈旧、与当今中小学的教学实际脱轨、不能与时俱进等问题。

2.2 教育类课程的施行成效未达到预期效果

教育类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三个环节。教育见习是教育专业课程的构成之一,可以为后续教育实习打牢基础。目前,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会在每学期中旬利用1~2周进行教育见习,一般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到邻近的中小学旁听几节课程,存在见习次数少、见习形式单一、见习质量不高等问题。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但是,很多高校存在微格教学设备数量不够、微格教学课时数太少、微格教学流于形式等问题,学生无法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目前,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实习期为大四上学期共计10周左右。实习生在这10周内所承担的教学课程大多在3~4节甚至更少,更多的是承担批改作业、带自习课等教辅工作,几乎无法在教学中得到真正的锻炼。由于实习场地的缺乏,很多高等师范院校或者同一院校的不同院系均在同一个时期、同一所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甚至出现一个班级有3~4个实习班主任,导致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2.3 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中小学教学实际脱轨

高等师范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是以理论应用于实践为取向的基本模式,但是,长期以来师范教育一直采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很多师范院校除了教育见习实习之外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在校园内进行,因此师范生无法清楚地了解目前中小学教育的真正现状。虽然少数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但由于现在中小学教育对于学生成绩有较高要求,对于师范生参与教学还存在诸多限制,因此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培养。

3 提升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策略

3.1 优化教育类课程设置

俗语说“实践出真知”,为了提高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首先应提高教育专业课程所占比例,尽量达到20%~30%。师范院校应与当地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学生深入中小学,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3.2 建立连贯有效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建立连贯有效的见习制度。尽量将师范生的见习时期提前至第二学年前后,可以先进行基础见习,带领学生进入中小学,了解学校教育现状。然后进行专业见习,深入中小学观察了解骨干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仔细研读中小学教科书和教师用书,对其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进行深入学习。最后在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安排较长时间的综合实习,可以对大四的教育实习进行学期调整,调整到最后一学期,避开考研时间。要求学生进入到中小学实习基地,认真观摩优秀教师授课方式,安排设计教学不少于8~10节课。师范生独立设计教案并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备课、试讲、正式讲课等。在此过程中要求学院的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评价,实习生根据指导教师的评价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此外,实习生还应独立设计并开展班会,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开展教育调研工作等,并及时做好记录。

3.3 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

高等师范院校若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就需要将中小学作为实践场所。师范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及时准确地了解中小学师资需求。因此,对师范生进行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授课时应该邀请部分中小学管理者和一线优秀教师参与其中。这些教师长期从事基础教育,对于当前中小学师资力量、教师的能力要求和教学现状都有较为深刻的体会,这样做可以极大提高师范类院校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4 结语

很多师范院校开设教育实践类课程学时少、教学质量不高、培养体系单一,很难适应实际的中小学教学活动。此外,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在大四上半学年才组织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实习,由于实习基地数量少、实习学生数量多、指导教师数量有限等问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部分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与中小学教育严重脱节,教育类课程缺乏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的参与,导致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效果较差。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师范类学校、学生和实习学校三方共同努力,通过开展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教育人才。

猜你喜欢

高等师范师范院校师范生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历史学师范生说课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中的践行
谈高师作曲课与艺术实践课互动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