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时代下促进公私藏书资源融合利用
2021-01-14郝晓攀
郝晓攀
(邯郸市图书馆,河北 邯郸 056002)
1 公私藏书历史渊源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回顾其社会发展历程,从苍颉造字到蔡伦造纸,从甲骨文到简字体,从竹简到电子书籍,从满目白丁到全民阅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知识、书籍的重要性,一个朝代或许是始于武力,但肯定是盛于文化。随着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书籍被编纂和印制,如何存放这些至宝成了大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皇家藏书楼、私人藏书阁等应运而生,那时被称为藏书楼,主要分为官府藏书、书院藏书、寺院藏书、个人藏书,这也是现代图书馆(室)的雏形。
在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3世纪,当时的殷商王室已设有专职负责整理和保存甲骨卜辞。近代图书馆始于1902年的浙江绍兴,徐树兰将创办的古越藏书楼对社会开放;而后的1904年湖北、湖南相继建立了公共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先河;1912年,京师图书馆即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对外开放。自此以后各地公共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注重私人藏书。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图书馆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们的建立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在这百余年的时间里,公共图书馆与个人藏书相互交融、协同发展,但由于书籍本身存在不易保存、不易大量携带、不易修复等特性,个人藏书和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交融还不够彻底,一定程度上没有完全发挥书籍的积极作用,特别是一些孤本难以与世人见面。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书的发明,似乎解决了这样的尴尬局面,在推进公私藏书资源融合利用上有了新的突破,但是迈出的步子仍不够大。
2 公私藏书的对比差别
2.1 公共图书馆的优缺点
各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当地政府的直属机构,社会认同度高,与私家藏馆相比,公益性和开放性是其特有属性,大众对公共图书馆的信任度较强,作为主要的文娱场所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但是公共图书馆也有其弊端,比如决定藏书质量的购书经费由政府拨款,每年需要提前列出下一年度的采购经费,受制于经费的多寡,不能随意更改采购计划。同时考虑到读者的结构、范围等关键因素,采购书籍时需面面俱到,这样就难免出现采购的书籍虽较为广泛,但对于一些小众的或者有深度的书籍辨识度并不是很高。长此以往,会导致馆藏缺少专业级书籍,难以满足全部读者的查阅需要。
2.2 私有藏书的优缺点
相对比公共图书馆的海纳百川来说,私有藏书可谓是春兰秋菊、各有千秋。私有藏书馆(室)的主人们往往不屑于收藏一般的书籍,即使偶尔收藏也必是精装版、作者签售版等较为珍贵的版本,他们多有自己的收藏方向,收藏的书籍也多为存世较少的版本,平日里难得窥见,这些书籍少则为书价的几倍,多则价值连城,实在是令人向往。
如果说私有藏书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它们将重点放在了“藏”,基本上磨灭了书籍的原有属性——阅读。即使有些藏者愿意将藏品(书籍)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但就如前文所说,作为纸制品,本身不易保存,特别是一些时代久远的更是有着破损的风险,稍加不慎,就会带来珠残玉碎的遗憾。
通过以上对比,公私藏书似乎是矛盾对立的,私有藏书没有公共图书馆的广泛,公共图书馆缺少私有藏书的精华;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可供读者查阅借阅,私有藏书多被“束之高阁”。但换一个角度来讲,是否可以通过公私藏书间的合作,将两者资源整合,一起为提升大众阅读体验做出努力?笔者认为这是可行的。
3 新媒体内涵
进入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新媒体开始发展壮大,新媒体从字面来讲就是新的媒体形式,比如电子书、数字电视、手机报、网络新闻等,通过终端设备向大众提供信息和服务。新在哪?一是技术层面新,利用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壁垒,实现远距离跨区域传输;二是表达方式新,把传统的纸质书籍进行编码,以电子方式呈现,互联网上图像文字相结合,主题表达更生动形象;三是传播内容新,依托互联网,可用信息及时、多样,内容丰富新颖;四是受众群体新,截至目前,我国网民数量达到9亿多,有庞大的受众群体支持。可以说新媒体就是数字化的媒体,网络的发展看似对公私藏书有一定的冲击,有可能导致一部分读者从纸质阅读转为电子阅读,但这更是机遇,只要公私藏书主体转变观念,在新媒体环境下融合公私藏书,推进全民阅读,提升国民素养,不失为一种创新之举。
4 新媒体下促进公私藏书资源融合利用的几点建议
4.1 发掘公共图书馆的远程服务功能
作为公共图书馆,拥有强大的图书资源配备,在新媒体工作上拥有专业的人员支持,各大公共图书馆均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门户网站上的电子书籍资源是每个公共图书馆所必备的功能,解决了传统图书馆在服务读者中所存在的短板,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更合适的方案,它与传统图书馆相辅相成,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和活跃的参与度,为图书馆增添了蓬勃的生命力,对图书馆业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今后,应进一步发掘公共图书馆的远程服务功能,在已开通服务的基础上,根据读者的反馈实时进行改进。比如在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体馆无法开放时,公共图书馆的电子书籍下载量创下新高,读者们对远程服务体验也进行了实时反馈,应抓住这样的机会,弥补不足,逐步完善服务功能。
4.2 提升公私藏书的电子化制作水平
如果说私有藏书多为奇珍异宝的话,那么公共图书馆也并非家底薄弱,基本上都会有自己的镇馆之宝。只不过这镇馆之宝犹如私有藏书一样,因其宝贵之至,而不轻易示人。新媒体的发展为这些奇珍异宝的再度问世与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但由于书籍(古籍)电子化制作水平不一,导致很多藏家不敢轻易尝试。
作为政府直属的公共图书馆此时应主动担起责任,提升电子化制作水平,将其列入年度预算,通过引进设备、培养技术人才等方式,提升本区域书籍电子化制作水平,技术成熟后可率先对本馆藏书进行电子化制作,并邀请当地书籍方面的藏家参观体验,打消其关于书籍保护方面的疑虑,鼓励他们将手中珍品以电子化形式进行捐赠。在完成电子化制作后,公共图书馆可再通过远程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进行传播,这体现了文化共享、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4.3 搭建新媒体藏书推广平台
作为早期的公私融合表现形式,时常有读者以个人名义向公共图书馆捐赠书籍,公共图书馆多会通过新闻媒介对捐赠活动给予积极报道,引导社会各界对公私藏书的关注。受此影响,电子化制作水平成熟后,越来越多的藏家将加入到(电子书籍)捐赠行列之中。但有些书籍由于其本身特点,不适合进行电子化制作,这时就需要我们通过搭建新媒体平台促其公之于众。
公共图书馆可以依托微信、微博、学习强国、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邀请私有藏书人共同举办一系列促进阅读推广的活动。一是自己搭建平台举办民间晒宝大会。通过直播和录播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各个领域的藏书家参与晒宝大会,晒出藏书家手中的宝藏,分享他们的故事。河北省图书馆近期组织了第二届晒书节暨民间晒宝大会,晒出了唐代中期敦煌写经、北宋佛经《毗卢藏》、宋刻本《通鉴纪事本末》等36部珍贵古籍。现场分享了藏书轶事,对民间藏书进行了研讨,晒宝活动的举办反响热烈,增进了大众对民间藏书的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了大力推广,展现了“藏书”情怀。二是利用已有资源推介各类藏书。如今各大新媒体上开展荐书活动的个人藏书家不胜其数,多数拥有数量不菲的粉丝,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公共图书馆可以与这一部分文艺网红进行合作,邀请他们担任嘉宾介绍公共图书馆的概况,推荐公共图书馆藏书,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5 推广公私藏书融合中的一点思考——充分保护私有藏书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阅速度相当之快,这就暴露了一个问题——个人隐私泄露,互联网是一张网,在网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互联网上宣传私有藏书,重点要做好对古籍珍品的保护,它们是难得的文化财富,如果遭到破坏,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融合时,做到在对传统文化弘扬的同时保护稀有珍品,避免对私有藏书家不必要的打扰,这是前提,也是必然要求。对捐赠到公共图书馆的私有图书,尝试建立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的借阅制度,筛选可借阅人群,严格执行还书期限,对于损坏书籍、逾期未还等行为做出相应处罚;对于不具备借阅条件的图书只提供现场参阅服务,保护藏书不受破坏。
6 结语
公共图书馆与私有藏书的融合,是必要也是必然的,公共图书馆为私有藏书提供更广阔的平台,私有藏书为公共图书馆提供更有价值的文献,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互补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有信心将全民阅读这一目标推广到互联网上,进一步提升社会阅读凝聚力;同时也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开创全民阅读新思路,融合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私藏书,为提升全民素养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