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景观绿化工程设计
2021-01-14李广龙
李广龙
(汇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隆化县项目部,河北 隆化 068150)
引言
公路景观绿化是公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公路景观绿化工作对于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规划设计作为前期工作对于公路景观绿化工程的成功实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路景观绿化设计首先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相应的工作。要充分根据当地的气候类型、植物的生长习性、地质资料和地域文化特色等基本要素进行景观绿化设计。在设计工作前期应编制好规划设计的总体方案,明确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要突出设计的主题,高质量做好公路用地范围内景观绿化的前期设计工作。
1 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是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属于“景观设计学”的范畴,在西方景观设计史上,早期的发展一直以崇尚富有装饰性的外来植物和规则式园林景观形式为特色,较东方传统景观设计“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更强烈征服自然的色彩。但近年来,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设计思想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从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今,中西方景观设计领域涌现出众多设计理论和设计思想,我国将这些理论和思想消化吸收后,应用到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工作中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1 自然设计
自然设计与传统的规则式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公路景观充分融入自然环境中,创造和谐、自然的新景观。
1.2 乡土化设计
乡土化设计是通过对拟建公路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在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中主要是在植物选择上遵循“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的原则。
1.3 保护性设计
保护性设计是指对公路路域内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公路建设对自然的破坏,以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系统。
1.4 恢复设计
恢复设计是指在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中运用多种科技手段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公路建设所形成的取弃土场的绿化恢复即属于此范畴。在取、弃土场堆置达到设计标高后,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恢复和改善土地生产力,可对其进行整治利用。整治后的土地可以通过种植树林和植草,改良土壤,复垦后可作为农业用地或林业用地。
2 延续历史文脉、弘扬民族文化是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重要使命
将生态设计思想应用到公路规划设计领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景观设计大师I·L·麦克哈格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所做的美国里士满林园大路的路线选线与景观规划。1969 年,麦克哈格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提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建造与人共享的人造生态系统的思想,进而提出生态规划的概念,发展了一整套从土地适应性分析到土地利用的规划方法和技术,即计算机辅助叠图分析法(“千层饼”模式)。这种规划以景观垂直生态过程的连续性为依据,使景观设计和土地利用方式更加适用于公路生态环境的规划设计工作。
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在物质资源、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也体现在人类精神文明与文化知识的持续发展,还体现在如何保持、保护、弘扬民族精神与文化。将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的保存、保护和永续利用物质资源、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样重要。例如,根据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红色文化在公路两侧设置景观设施,既是对民族精神的大力弘扬和宣传,也是留给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公路建设本身就是创造出的人文景观,同其周围的景观共同构成了一个四维的景观环境。它既有形、声、色、光等使用方面的物质环境,同时又有历史遗产、社会生活、视觉感受、场所特征、形象符号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环境。公路建设要研究如何保护并延续这种环境,能很好地开发、利用和欣赏这种环境。
3 公路边坡综合防护技术研究为景观绿化设计注入新活力
传统公路边坡防护一般首先考虑采用工程防护措施,生物防护仅仅作为工程防护的附属,只起到点缀美化的作用,而且在设计阶段预留给生物防护的工程费用十分少,施工时往往造成杯水车薪的窘境,只能靠建设单位自筹资金解决;还存在为追求所谓的景观效果,盲目采取不合适的植物防护措施,建置单一外来景观草种群落,追求短期的景观效果,而时间稍长外来草种便被当地野草吞噬殆尽,建设资金造成巨大的浪费现象。形成认识误区的根源在于没有认清公路边坡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辩证关系及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
(1)公路边坡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辅相成,边坡防护离开工程措施后最根本的稳定问题就无从谈起,但单纯依靠工程措施,又难以解决边坡水土流失加剧、景观效果欠佳的难题。只有在充分、科学地分析边坡地质构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工程防护与种植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措施才是唯一的解决途径。(2)边坡防护植物的选择应按自然规律,遵循“适地适树(草)”“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的草种进行绿化,应大力提倡草灌结合的立体防护措施,同时,在草种的配比上以乡土草种为主,多种草种进行配比混播,在满足边坡防护的前提下,结合考虑景观效果。
4 信息时代公路景观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最初为解决地理问题,至今已成为一门涉及测绘学科、规划设计、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1963 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 Tomlinson 首先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术语,并建成世界上第一个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不久,美国哈佛大学提出了较完整的系统软件SYMAP。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提高,促使GIS 朝着实用方向迅速发展,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许多专业性的GIS,在自然资源管理和规划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八十年代后兴起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地理信息的传输时效得到了极大提高,从基础信息管理与规划转向更复杂的实际应用,成为辅助决策的工具,并促进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形成。
4.2 GIS 在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的应用
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利用GIS 建立公路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模拟,建立多种分析、评价模型,制订并多次修订通行能力手册,为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决策方法与分析手段。全面利用GPS 卫星定位、航测遥感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勘察,将采集数据通过数字地面模型与CAD 系统相衔接,具有越来越强大的集成功能。如英国的MOSS 系统不仅可完成控制点的比选、景观的布局,而且可提供动态的景观评价,为设计人员从宏观角度进行公路路域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强有力的辅助工具。
4.3 BIM 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推广
基于BIM+3D GIS 技术的综合项目管理平台得到应用,实现了公路建设项目的标准化、精细化、流程化、可视化管理,实现构建设计阶段的三维立体模型,取得了更好的空间三维立体视觉效果,为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切合工程建设现场的实际情况,易于公路景观绿化工程的现场施工。
5 公路景观绿化工程实施的作用和意义
公路绿化是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途径。(1)公路绿化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护路基和边坡的整体性、稳定性。(2)改善路容路貌,降低噪音干扰和控制大气污染。(3)进一步美化公路两侧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4)公路两侧的绿化带能够起到缓解驾驶员视疲劳的作用,对行车路线起到很好的诱导作用,为驾驶员提供一个很好的感官和视觉效果,从而愉悦心情,有效减少了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6 结语
绿化管养智能化的实施,如智能喷淋设施大大地提高了绿化苗木的成活率,减少了人工及车辆的投入成本,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随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今后会对各等级公路的美化绿化工作更加重视,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出行条件,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关系,为实现人与大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做出贡献,进而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