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对外文化交流路径与策略研究

2021-01-14蔡雅红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海丝文化交流福建

蔡雅红

(福建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2)

当今社会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联系日益密切, 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不断加深,“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1]。因此,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应当注重扩大本土文化的对外影响,提升自身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举措,为福建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福建如何发挥独特区域优势,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福建对外文化交流的优势

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中国与欧亚非各国之间商业往来的重要通道,具有较强的海域优势。福建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较早的开放省份,具有独特的对外交流优势。福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福建文化具有底蕴深厚、多元交融的特点,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海丝文化、革命老区文化、船政文化、闽越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等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展现出独有的世界性、开放性与包容性。此外,福建是侨务大省,海外华侨华人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特别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分布广,海外华人形成了一个以东南亚华人为主体的巨大的商业网络和文化网络,具有一定的世界性影响。

福建在历史文化积淀、经济发展水平、侨务资源、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在全国对外开放全局中的地位突出。党中央做出一系列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赋予福建多区叠加、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厦门经济特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相继落地福建。福建要充分发挥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扩大经济文化交流,尤其是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二、福建推进对外文化交流面临的挑战

福建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和海外华人华侨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创新文化交流品牌,推动闽都文化、海洋文化、海丝文化等优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文化差异较大、认同感不足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多,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语言风俗及宗教信仰等各有不同。不同国别地域的文化需求、文化认识、文化差异也较大,福建对外文化交流面临复杂的环境和文化认同感不足的挑战,存在语言与文化沟通障碍等问题。

(二)文化特色不明显,吸引力不够

福建具有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如海洋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等,也有寿山石雕、南音、妈祖信仰习俗、福建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些文化吸引力不够。一方面,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明显,受众仅限于某些国家和地区,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受众较少,接受度不高。另一方面,受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的挑战,这些文化虽然当下有一定的声誉,也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文化发展本身面临“受众基础建设、市场拓展与开发、与时代发展结合”等方面的困难。

(三)文化传播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语种多、媒体形态多、受众面广,对外传播复杂。福建在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文化对外交流方面缺乏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全民参与的意识,影响对外文化传播的实效性。首先,对福建文化交流历史缺乏细致的梳理和有序的整合,缺乏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的战略规划,文化精神总结与文化产品创新不足,特色文化价值尚待深度开发。其次,文化传播方式缺乏多样性,现场感和互动感不足。文字加图片等文化传播方式较多,缺乏独特的文化视觉和情感温度。第三,文化传播较多单向发声,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媒体的交流互动不足,未能充分、有效利用数字传播优势,拉近双方距离。沿线国家和地区参与和融入意愿不强,未形成研究交流和传播合力。

(四)文化产品和品牌建设薄弱

目前,福建对外文化交流渠道相对狭窄。各地未深刻了解跨文化交流的规律,特色文化大都以片面化、零碎化的方式进行交流,各地市、各部门和机构团体各自为政,少有统筹合作。特色文化产品创新不足,存在“重复性建设”和“同质性竞争”问题。真正体现福建文化的具有版权、著作权、专利权的信息化、数字化的文化产品出口比重较小,能够准确而又生动展示福建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发展成就的精品佳作较少,难以集中体现福建文化的真正价值与精神。

(五)对外文化交流复合型人才匮乏

目前,福建对外文化交流缺乏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人才队伍,尤其缺乏熟悉对外文化交流惯例及国际文化传播规则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对外文化交流的人才培养及引进机制亟待健全完善,对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人才、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不够。这些都是福建对外文化交流的瓶颈和难题。

三、推进福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建设的实施路径

福建应该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充分利用自身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资源及海外华侨华商网络资源,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先行先试,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在文化交流方面形成新体制、创造新模式、积累新经验。

(一)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培育文化共性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一带一路”建设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外交战略布局的新拓展,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福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培育文化共性,建设形成对外文化交流的文化竞争力。一是挖掘“福建文化”内涵,创造“共享价值”。福建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资源。要进一步结合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深入挖掘妈祖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福建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将核心文化理念贯穿于对外文化交流的各项活动中,让世界了解福建。要找到彼此文化中的共性尤其是具有普世价值或达成国际共识的传统文化精神,谋求文化共识,求同存异,创造“共享价值”。二是追求深层的价值认同,优化文化传播方式。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必须遵从“双主体”的文化传播理念,“以承认差异、尊重他者为前提条件,以文化对话为根本,以沟通为旨归”[2]。福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尊重不同的文化形式,考虑不同国家受众的审美习惯、宗教风俗和文化特性,追求深层的价值认同,选择相互接受和理解的文化传播方式,才能更好地被对方接受,最终实现“和而不同”。要面向华人华侨,重视福建文化的传承教育与宣传,利用华侨人脉资源这一最佳路径,积极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三是契合双方共同诉求,主动设置相关议题。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征、文化市场、民众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找准双方的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和情感共鸣点,主动设置和引领相关议题。以对话为主开展对外交流,采用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表达习惯的方式讲好福建故事,展示福建的新气象、新作为。

(二)打响“海丝文化”品牌,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作为福建的文化符号,多元包容的海丝文化有利于福建特色文化进一步对外传播。要充分发挥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作用,打响海丝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增强福建对外文化交流竞争力。一是凭借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文缘、亲缘与商缘优势,深入挖掘海丝历史资源,利用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等文化符号讲好福建海洋文明故事,唤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记忆。二是深入挖掘福建海丝文化资源,加强创新,积极探索海丝文化在新时代的新形态,赋予传统的文化资源新的内涵,促进海丝文化核心理念转换成文化产品,扩大海丝文化影响力和接受度。三是要加强沿线国家、人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调动其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主动性,促进福建文化交流和传播。深化海丝文化教育合作,依托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海丝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与国外知名高校、培训机构的合作联系,引进高质量培训项目,建设高端智库和学术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留学生、学者参与到海丝文化建设中。积极组织福建省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和冬令营、海外华文教师培训班,加强海丝文化课程教学,促进海丝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三)拓展传播平台和渠道,增强国际传播能力

福建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加强政府顶层设计,与传媒实施合作,拓展交流平台与渠道,采用融通中外的传播方式讲好福建故事。一是积极拓宽文化交流的有效渠道,增强传播的实效性。以讲好中国故事、福建故事为基础,依托双边、多边、区域、国际等人文合作机制,通过文化景点、传统技艺、文化传承等向世界积极展示福建的新气象、新作为、新发展。发挥政府部门在文化推介方面的资源聚集效应,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利用世博会、中国文化年、国际电影节等各类综合平台有针对性地推介福建文化,吸引更多国际合作。二是针对“一带一路”沿边不同国家实行差异化的精准传播策略。继续推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福建文化海外驿站”的经验,建立常态化文化交流合作的机制和平台,组织福建特色文化精品展演、展览、展示、展销。结合当地节庆、文化习俗,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强化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深化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的友好交流,联合侨胞凝聚侨心,发挥社会机构、在外侨胞或企业在当地的影响力,加强特色文化与优质文化商品的宣传。三是借助网络新媒体传播手段,打造文化交流传媒平台。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媒体机构合作机制。建设海外华侨华人传媒平台,鼓励和支持华侨华人创办当地语言媒体,开拓和持续发展福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新媒体在促进交流与沟通中的作用,形成高效协同的文化传播体系,缩小文化差异和文化距离。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技术,打造线上线下交流的新平台,拓展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渠道。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差异化、精准化传播,引导新媒体传播更有内涵、更有价值的福建文化。

(四)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功能,推进对外文化贸易

福建应该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政策优势,完善顶层设计,有效发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功能,推进对外文化贸易,全方位提升对外文化交流水平。一是提升福建文化资源转化的能力。一种文化真正“走出去”的前提是其所承载的基本价值观能够得到目的国民众的认同。因此,要利用好福建积淀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寻找文化共性,并将其转化为文化产品,推动福建文化以产品化、产业化的形式“走出去”。精心包装文化产品,通过电子出版物、影视剧、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新载体,吸引住目的国受众,赢得其对福建文化的信任感、依赖感和认同感。二是积极拓展海外文化市场。推动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向海外延伸拓展,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网游动漫等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文化保税、艺术品展示交易和数字内容集成平台等新兴产业平台,逐步建立国际化的文化服务链、文化价值链及文化产业链。三是建立健全“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协调中华文化走出去各类资源和处理各种问题。建立对外文化交流综合服务平台,对文化企业在境外的投资、营销、参展、宣传等活动给予大力支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收购境外优质文化企业,对标国际先进规则,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五)加大平台人才队伍建设,助力对外文化交流

对外文化交流的人才队伍建设要内培外引并举:一方面加强现有对外文化交流人才的培训;另一方面引进国际传播专业领域中的杰出人才。一是依托继续教育,持续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法律、政策、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二是加大政府部门对对外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基地的认证、政策与资金的扶持。设立对外文化交流人才培训基金,培养优秀师资,加快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省内高等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地方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为对外文化交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三是完善对外文化交流人才引进政策。针对高端稀缺的文化交流人才,开通绿色通道,建立柔性引进机制,提高海外文化交流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利用海外资源和国际力量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人才建设。充分发挥海外侨胞的传播力量,通过华人媒体、海外社团等各类渠道,搭建起不同文化间互通交流的纽带和桥梁,让更多人了解、熟悉和认同福建文化,吸引更多人参与福建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

综上所述,福建对外文化交流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厚积淀,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充分利用福建丰富的文化资源,打响“海丝文化”品牌。要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功能,拓展传播平台和渠道,加大平台人才队伍建设,让“福建声音”“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猜你喜欢

海丝文化交流福建
我校成功主办2022年闽港澳大学生海丝文化研学夏令营活动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那个梦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艺术战“疫”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首届海丝旗袍文化邀请赛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