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组合“横江野渡”的艺术审美和意境之美

2021-01-14王玉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陶刻紫砂艺人

王玉美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意境之美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享受。国人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之中形成了低调内敛的性格特征,喜欢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来凸显其中的思想情感,于是紫砂艺术就成为了一种非常合适的选择。紫砂原矿埋藏于地下,经过开采、风化、陈腐、真空之后成为紫砂艺人手中的宝贝,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泥料通过匠人们的演绎,赋予了新的生命和灵魂,他们从大自然和生活实践之中汲取创作的灵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与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作了许多千变万化的紫砂造型。与此同时,慕名而来的文人雅士们纷纷也投入到紫砂艺术的创意、设计、制作、装饰等等环节中来,把紫砂艺术打造成为了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其渐渐脱离了单一的冲泡茶叶的功能性,而是升华成为了具有审美艺术享受的作品,从设计创意到工艺的运用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创新和提升,让我们耳目一新,啧啧称赞。

1、紫砂组合“横江野渡”的艺术审美

紫砂组合“横江野渡”(见图1)由壶、杯、壶承、杯承组合而成,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艺术设计之感,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令人仿佛置身于紫砂艺术营造的氛围之中,徜徉许久,流连忘返。此壶壶身宛如玉璧,扁圆的形态非常有力饱满,棱线清晰,起承转合之处处理非常到位;壶嘴和壶身的线条交汇融合,直流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匹配的壶把也是舒适称手、圈卷自然,形成良好的点、线、面空间之感;壶盖也是玉璧设计,边沿微微凸起,中间压线,层次感十足,壶盖和口沿压合紧密,气密性非常良好,通转流畅,把玩性十足;上面点缀的壶钮和壶身同出一辙,和整体和谐地融为一体;壶身的刻绘疏密有间、意境悠远、切中主题。小杯的设计也是非常简洁,圆形的杯体里面有寥寥几笔的陶刻装饰,几条小鱼游曳其中、生动活泼。壶承的设计则是如同江河一般长条形态,上面的陶刻内容围绕着“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展开,用刀熟练自如、布局精妙;杯承的设计为一正方形,上面的内容也融合整体之中,没有丝毫的突兀之感。从整体上来看这组“横江野渡”紫砂组合,把中国文化的传统文人意境通过紫砂设计和优化组合呈现出来,表现出高超的传统技艺和装饰手法。这么一组紫砂艺术品,令人在喝茶品茗之中,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紫砂艺人带给我们的紫砂魅力和艺术审美。

图1

2、紫砂组合“横江野渡”的意境之美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是一首唐朝著名诗人韦应物的山水诗,也是诗人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令人赞叹不已。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这样的情境描绘和文化内涵,特别适合表现在画面之上,表达出自己对于生活的希望和热爱。幽草、河涧、黄鹂、树木等等看起来孤零零的景致在大雨之中似乎有一些凄凉,但最后一句却把作者淡定坦然、悠然自得的心态呈现出来,令人拍案叫绝。古诗和紫砂艺术的结合在历史上也非常之多,或者从诗歌的意境之中找到灵感进行创作,或者在壶身以诗歌陶刻装饰,把其中的意境之美通过紫砂艺术展示出来,许多的紫砂艺人从“曼生十八式”之中汲取经验,把优雅的诗篇和隽永的画面镌刻在紫砂器之上,或欣赏、或把玩,都可以引起我们广大紫砂爱好者的心灵共鸣。这组紫砂组合“横江野渡”就是从这首诗之中找到了创作灵感,通过四件的组合来全方位地呈现出其中的意境和内涵,同时把紫砂艺术的传统技艺和细节的精湛工艺融合起来,让我们如同进入画面之中垂钓一般,钓一江风月,钓满目乾坤。

3、结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诗歌的海洋之中可以汲取到许多的创作灵感和题材。宜兴地处江南,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他们不仅仅具备了传统的制壶工艺技巧,同时也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许多的紫砂器具不仅仅是让我们用来喝茶品茗,更多的是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引起我们内心深处对于古人们的敬仰之情和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

猜你喜欢

陶刻紫砂艺人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无相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守艺人”孙曼亭: 慢漆坊里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