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对14~16岁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
2021-01-14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
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
逆反心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并且还是心理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领域。有相关研究发现,对于个体来说,适度的逆反有利于激发个体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对于个体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逆反心理过强和过激将会对个体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消极的。相关研究发现,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发育过程中14~16 岁是青少年塑造人格完整,建立身心健康的重要时期,并且也是逆反心理最普遍存在和最逆反的时期。逆反心理是影响青少年与老师、家长关系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成绩迅速下滑,亲子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长此以往会对个体心理健康和人生规划造成严重的危害,相关研究发现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可以有强健体魄、促进心理健康等多种作用。本研究通过有规律但是运动强度不同的体育锻炼来降低14~16 岁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水平,并找到最有效的运动强度来降低14~16 岁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水平。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学生匿名且自愿的报名方式,选取雅安市田家炳中学选取年龄在14~16 岁的20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中学生逆反心理量表和逆反心理测试量表进行评估,选取测试中逆反心理平均得分最高的80 人进行试验。研究时间为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总共16 周)。所有参加实验的学生及学生家长(监护人)均对本次实验研究内容了解,自愿参与并积极配合,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们,均在实验开始前签署了《运动心理实验知情同意书》,此次进行的实验研究计划得到雅安市教育局与雅安市田家炳中学相关领导批准同意,并且将实验内容和方法告知学生家长并得到家长们的同意。
本次实验采用随机实验法进行实验的分组,分成实验1,2,3 组和对照组(每组20 人):实验1 组男学生10 名,女学生10 名,年龄14 岁至16 岁,平均(15.08±0.84)岁;实验2 组男学生10 名,女学生10 名,年龄14 岁至16 岁,平均(15.77±0.34)岁;实验3 组男学生10 名,女学生10 名,年龄14 岁至16 岁,平均(14.97±0.91)岁;对照组男学生11 名,女学生9 名,年龄14 岁至16 岁,平均(15.12±0.78)岁。实验1,2,3 组与对照组学生性别组成、平均年龄比较,统计学软件得出P 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实验设计
1.体育项目设计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相比于跑步,游泳和网球等单人运动,篮、足、排等多人参与的球类团体对抗类运动,可以让运动参与者有更高的运动参与度,并且最重要的是团队运动更有利于干预运动参与者的逆反心理。研究者根据雅安市田家炳中学的场地、器材和设施,最终选择篮球运动为干预手段[1-2]。
2.干预计划和内容
采用篮球运动对学生进行干预,实验人员选择篮球基本运球练习和篮球体能练习和篮球实战对抗练习三种练习计划,并且在干预1,2,3 组每次体育运动中,练习项目,时间完全相同,进而控制变量。
实验1 组学生接受小强度篮球锻炼,每周在相关人员监督下完成4 次低强度的篮球锻炼,每次1.5 课时(约60 分钟),以锻炼时心率(90~120 次/min)作为低运动强度判定标准,实验2 组学生接受中等强度篮球锻炼,每周在相关人员监督下完成4 次中等强度的篮球锻炼,每次1.5 课时(约60 分钟),以锻炼时心率到达(120~135 次/min)作为中等运动强度判定标准,实验3 组学生接受高强度体篮球锻炼,每周在相关人员监督下完成4 次高强度的篮球训练,每次1.5 课时(约60 分钟),以锻炼时心率到达(135~180 次/min)作为高运动强度判定标准[3]。干预时间为一学期,总共16 周,实验期间由作者本人和相关班主任对进行体育训练活动的学生体育锻炼进行督导,保证锻炼质量。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按照自身生活习惯生活,4 个组在实验本次实验期间都不对饮食起居进行调整和进行干预[4]。
(三)评价工具
1.HONG 氏逆反心理量表
量表由11 个问题组成,采用5 级计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依次计1 至5 分),每个题目评分之和为总分。评分超过30 分即被判定为逆反心理强烈,不符合心理健康标准,评分越高表明逆反心理越强心理健康程度越低。对问卷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系数为0.81 符合设计要求。
2.中学生逆反心理量表
量表由29 个问题组成,采用2 级记分法(“是”和“否”依次计1 至2 分),每个题目评分之和为总分。评分超过34 分即被判定为逆反心理强烈,不符合心理健康标准,评分越高表明逆反心理越强心理健康程度越低。对问卷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系数为0.76 符合设计要求。
3.逆反心理测试量表
量表由15 个问题组成,采用5 级计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依次计1 至5 分),每个题目评分之和为总分。评分超过40 分即被判定为逆反心理强烈,不符合心理健康标准,评分越高表明逆反心理越强心理健康程度越低。对问卷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系数大于0.79 符合设计要求。
(四)质量控制
本次实验相关涉及的问卷由作者本人发放和回收。为确保研究的科学公正和保护受试学生相关隐私,匿名方式填写问卷。将数据录入Excel,并且在录入结束后检查相关数据后,及时修改错误数据以免影响实验结果[5]。
(五)统计学工具
采用 SPSS 17.0 软件处理实验相关的统计数据。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 P 小于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对HONG 氏逆反心理量表得分的影响
结果显示,干预1,2,3 组在不同强度体育锻炼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评价总分都有所降低,但是只有干预2 组干预前后有差异(P 小于0.05);干预1、3 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总分评价无明显变化(p 大于0.05)。如表1所示。
(二)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对中学生逆反心理量表得分的影响
结果显示干预1,2,3 组在不同强度体育锻炼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评价总分都有所降低,但是只有干预2 组干预前后有差异(P 小于0.05);干预1、3 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总分评价无明显变化(p 大于0.05)。如表2所示。
表1 不同运动强度锻炼前后对14~16岁青少年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得分评价(x±s)
表2 不同运动强度锻炼前后对14~16岁中学生逆反心理量表得分评价(x±s)
表3 不同运动强度锻炼前后对14~16岁逆反心理测试量表得分评价(x±s)
(三)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对逆反心理测试量表得分的影响
结果显示干预1,2,3 组在不同强度体育锻炼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评价总分都有所降低,但是只有干预2 组干预前后有差异(P 小于0.05);干预1、3 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总分评价无明显变化(p 大于0.05)。如表3所示。
三、讨论
青少年是社会关注的主体,并且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出现相关的逆反心理和叛逆的行为是正常的现象。本实验实验对象选取的是具有代表意义的14~16 岁青少年,通过不同强度体育锻炼的体育锻炼来找到最有效的办法来干预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让青少年在体育运动的干预下降低心理逆反水平。如果家庭、学校及社会加强相关交流合作,创建出优秀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得其度过这一关键敏感的时期,他们会终身受益。但是,一旦采取不合理的教育方法,将会加剧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该问题,运用智慧和真情,深入实际,全面查找根本原因,因材施教,为了青少年的未来,探索出解决问题之道[6]。
本次研究得出,不同强度的篮球锻炼都会对14~16 岁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但是只有中等强度的篮球锻炼对14~16 岁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有明显的作用。关于体育锻炼在心理健康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认同,实际应用效果也得到广泛认可。据调查资料显示,60%以上的心理医生和相关从业者都认为在某些心理相关的疾病的治疗中,体育锻炼是一种有效并且可靠的治疗手段,并且80%以上心理医生和相关从业者都认为体育锻炼能让心理疾病患者病情减轻甚至康复。大多数医生在面对心理健康有疾病的病人时,都认为运动处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让病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且在国内外很多文献资料中,都验证了体育锻炼对于心理健康的促进能起到积极并且比较明显的作用。还有文献报道显示,采纳运动处方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的人群,干预后,相关的人际关系、心理焦虑等负面心理状态的评分均显著降低。
本次研究表明在不同的运动强度锻炼中,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是对逆反心理最有效的干预手段。所以建议在今后学校的常规体育课程中,学校应加强体育课中等强度锻炼时间与频率,让学生充分锻炼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自信与身体素质的提升。若是继续采用放羊式体育模式,反而会更加让学生养成懒散,随意的性格,这些不经意间的习惯就为逆反心理成长的提供了足够的温床和空间。并且青少年学生处于身心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期,随着外部竞争压力的增大,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等方面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想解决这些复杂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只有通过家校共育,共同配合,积极引导,多措并举,才能帮助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解决成长中出现的逆反心理,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7]。
综上所述,规律的中等强度体能锻炼能够有效的降低14~16 岁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水平,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