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信息化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2021-01-14李桂芳
魏 敏,李桂芳
(赣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一、会计信息化发展状况
第一阶段是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这一阶段的核心是会计恒等式、会计循环、会计科目表、分录以及账簿。其起源能够追溯到十三四世纪由威尼斯商人创造的借贷记账法,后来会计之父卡帕乔利通过调查整理与研究,最终编写出《数学大全》一书,对其进行了详述。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需要人工的方式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传递、加工、储存。因为是手工处理数据,所以不用担心在操作过程中因为硬件故障的原因造成数据损失,但是也存在速度低、效率低等缺点。
第二阶段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该阶段主要是将电子计算机运用于会计信息系统当中,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手工记账的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82年之前,这种模式处于起步的阶段,直到1979 年才出现第一个真正的会计电算化试点——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81 年,“会计电算化”这一简称诞生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与中国人民大学关于会计、成本、财务运用计算机问题的研讨会中。这一阶段表明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代替手工处理数据的变化与特征。
第三阶段是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经过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这三个阶段的计算机数据管理方式。在组建数据模型时,依据传统会计模式的数据逻辑模型整理数据,并运用数据库技术分类操作数据,只是简单地描述同复式记账会计系统相关的数据,未使用先进数据结构对会计处理的对象本身进行描述,从而使系统可以产生更多的视图。
第四阶段是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伴随着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的发展,REAL 模式已经成为研究最系统、理论最完善、成果最多以及变革力度最大的一种创新模式,在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中极有可能成为一种主流模式。该系统获取未经处理的原始详细数据,并将其存放在包含地点表、资源表、事件表以及参与者表等的集成数据库当中,从而通过报告工具形成用户需要的视图,其中包含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输出形式可以是固定或者自定义。这一系统不再是局限于财务管理,而是面向整个公司管理,不再是从记录被人工加工处理后的会计分录开始,而是从详细地记录最原始经济业务事件的语义、属性等表述在数据库中开始,系统中的基本元素可以不再包括会计科目、日记账、分录等,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弊端。
二、会计信息化研究的文献统计
在选取关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文献时,考虑到会计信息化研究的广泛性和会计信息技术的多样性,为了使选取的数据更具有时效性以及价值性,研究从中国知网上选取了1998 年1 月1 日—2020年5 月31 日发表的文献主题为“会计信息化”的文献,在进行一定的筛选后,共检索出13 707 篇关于会计信息化研究的中文文献,并通过发表年度、主题、研究层次、作者这四大方面进行分析统计。
三、会计信息化研究的数据
(一)载文分析
图1 文献年份数量折线图
根据图1 能够发现,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研究课题是从1998 年开始出现,到2020 年已有22 年的研究历史。1998 年之前还没有人研究这一课题,自1998 年开始会计信息化研究总体上是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并且上涨的速度越来越快,从刚开始的1 篇文章到2018 年的728 篇文章。1998 年—2006年上涨较缓慢,每一年的课题研究总量没有超过三百项,2007 年课题研究数量有轻微下降,2008 年—2016 年一直呈现出稳定的上涨趋势,且上涨速度很快,2017 年开始增长速度呈现不稳定的趋势,2017、2019 年轻微下降,2018 年到达目前为止最高峰,总量为1 784 篇,根据2020 年上半年数量预估,年底总量也会超过1 000 篇。由此可以发现,会计信息化已然成为当下最热门的且非常有前景的一个领域。
(二)主题分析
主题是文献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主题进行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会计信息化研究的主要主题、相关主题,以及其所需要的技术支撑和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会计信息化的研究已形成了广泛的主题,涉及多方面领域。从表1 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以企业管理、财政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电算化等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居多,可见这些均为会计信息化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当下研究的热门的课题。其中对云计算、ERP、会计软件、财务管理系统、会计信息化环境等主题的研究课题较少,可见这些领域的研究存在空缺,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1 主题文献数据表
(三)研究层次分析
图2 研究层次数据图
从研究层次对会计信息化研究进行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研究层次,以及这些研究层次对于会计信息化的研究水平高低。通过图2 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行业层次也分为自科和社科两大类,基础研究、行业指导以及职业指导这三个研究层次的文献高达三千余篇,可见这三方面的研究水平较高且具备一定的专业性,是会计信息化研究的主力军,并且都属于社科领域。然而在大众文化、政策研究、高级科普、大众科普这几个层次的会计信息化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作者分析
通过统计作者发表的文献数量,我们可以了解到从事会计信息化研究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在会计信息化领域的地位及其专业程度。从表2 我们可以得出,从事会计信息化研究的学者总人数较多,在中国知网上发表的文章数量也很多,可见会计信息化这一研究课题非常有研究的价值。在这些作者中我们可以发现,程平是会计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刘玉延、胡仁昱、杨敏、庄明来等人也是会计信息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带头人物。
表2 作者文献发表数量
四、发展趋势
(一)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会计信息化
1.综合分类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在现实工作中,因为会计工作涵盖了许多方面的信息,所以工作流程相对复杂,将多种会计信息化分支发展中性质相似的归为一类进行研究,即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体系划分成不同的学类来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会计工作。有效整合各种分类的会计信息化是一种综合发展趋势,保障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质量,从当前形势来看,这种分类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综合趋势已经越来越显著。
2.综合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比较。对于会计信息化来说,怎样把性质相近的多门会计信息化发展实施比较研究,已经成为保障会计信息化发展质量的关键方式。所谓比较研究性质相同或者相近的多门会计信息的发展,就如同把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发展同预算会计的信息化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基于现实需要,在综合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各类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比较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会计信息化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体现。
3.综合全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是一种独特的理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在当前的发展中,应该将所有互相联系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分支学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研究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方法体系、发展规律与趋势、理论体系等。会计信息化现在已经逐步成为会计工作理论的综合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会计工作理论,保障了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了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二)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会计信息化
1.处理全程自动化。依据财务会计的视角来看,虽然当今记账凭证到财务报告的流程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然而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流程,从财务报告到财务分析报告的流程并没有实现完全的自动化。从本质上讲,所谓的处理全程自动化就应该是从原始凭证到财务分析报告的全程自动化,这将是会计信息化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2.处理平台云端化。云端是指使用应用程序虚拟化技术的一款软件平台,主要的功能包含搜索、管理、下载、备份、使用等。平日我们使用的各种软件都可以通过该平台封装在独立的虚拟化环境当中,如此便可以使应用软件不和系统产生耦合。为使会计工作能够高效、安全的进行,处理云平台将是不二之选。
3.操作终端移动化。以前都是在机房里使用固定终端或者PC 机、笔记本等处理财务事务,未来的发展中完全可以将财务事务转移到手机甚至可以智能穿戴的设备当中。然而由于不同的终端在运用同一套软件的时候,很可能存在应用软件的兼容性、硬件的兼容性、系统的兼容性以及数据库与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当中应该慎重考虑这些问题。
4.业财深度一体化。业财一体化是指将企业经营中的财务会计流程、业务流程以及管理流程进行有机融合,在流程设计中引入计算机的“事件驱动”概念,构建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将业务与财务数据融为一体。尽管现在ERP 已经是业财一体化,但本质上财务凭证与报表是各自为政,并没有实现深度融合,特别是其中的管理制度与流程都没有做到融合,这些将是会计信息化以后需要完善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