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文创设计的人才创新培养研究

2021-01-13徐晓星郑洁珠

美与时代·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创设计岭南文化工作室

徐晓星 郑洁珠

摘 要:工作室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之一,特别是在艺术设计学科的实践教学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岭南地区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在工作室精神引领、文化育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工作室在技能应用训练的同时更需要注重人才内在精神的培养,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室模式为岭南文创设计的人才创新培养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人才培养;岭南文化;文创设计;工作室;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岭南文化对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群的教学启示——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9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项研究项目“基于‘新中式美学’的岭南文创设计与思政教育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2019GXJK249);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思政教育视域下大湾区岭南文创设计研究”(2021GZGJ292)研究成果。

一、引言

工作室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之一,以“办学融入社会、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入企业”为人才培养目标,在国内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到处可见,特别适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群的教学。目前工作室一般分为教师工作室、能工巧匠工作室、学生工作室、共建工作室等,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科还具有差异性。而对于文创设计领域以及岭南地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工作室是一种崭新的模式,因为工作室的项目导入、技术服务、文创开发、产品营销对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助推成效,实现了学生全面、实际、真实接触文创产业,弥补课堂授课的不足和单一性,提升了师生的技能实践应用能力[1]。近年来,学院式工作室逐渐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一是模式陈旧,以外包服务居多,以项目实践教育为主,没有突出项目、过程、环境的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功能;其二是工作室缺乏文化氛围,没有特定的精神价值和信念,氛围可以是传统文化、当代文化、流行文化、区域文化或者是特定文化;其三是行业的针对性不强,专业与行业脱节,忽视了时代和产业需要。可以看出,很多工作室缺乏发展品牌意识。工作室模式如果没有明确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在人才创新培养上便无法体现鲜明的特色。依据《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标国家高职“双一流”和“双高”标杆[2],工作室在技能应用训练的同时更需要注重人才内在精神的培养,按照各类工作室所依托学校的不同,以位于岭南传统文化广佛地区的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开展工作室模式研究岭南文创设计,对于人才创新培养具有一定价值。

二、工作室模式的创新理念

全球宏观文化背景下建立的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呈现出区域文化特色。打响地方职教品牌,文化创意设计高职教育未来必然以创新为活力,紧密联系地方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通过工作室弥补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方式,把地方优质创意文化资源转化为工作室育人内容,结合本土优秀岭南文化创新、开放、务实、兼容、开拓的精神特质,大力铸造高质素人才,彰显特色[3]。

(一)解放思想促进学科发展,突出岭南精神的隐性价值

工作室模式的重点是培养师生的文化素养和高尚情操,秉承开放、探索、开拓的精神,为高职发展大胆改革和敢为人先[4],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海纳百川、放眼未来的情怀。同时,珠三角靠近粤港澳地区,位于中西文化结合和意识形态的节点,年轻人容易受到境外文化意识甚至是政治意识的影响,因此,工作室作为思政教育的前沿,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二)坚持岭南文化和文创工作室共进

岭南区域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集体文化心理结构,具有稳定性、普遍性、持久性、独特性、精辟性等特点,对高职学生思维方式的定势和价值取向的认知影响至关重要,也对思维方式创新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岭南文化在文创设计学科知识技能和内容的带动下,亦能由浅入深地发生层级进化,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突破。

三、岭南文化精神与工作室人文教育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室教学群位于佛山禅城区,面积97亩,周边文化创意产业特色鲜明,便于开展校企合作和文创产业对接,是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聚焦地,非遗项目丰富。基于新时期岭南文化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精神,搭建职教艺术生态文创设计工作室群建设,对于“办学融入社会、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入地方”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战略性。

立足于岭南文化繁荣腹地的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文创设计工作室,以服务地方文创经济发展和凸显岭南文化为育人理念,搭建以产、学、研、创为一体的工作室群对接地方文创设计产业群,塑造现代职教的文化型艺术生态,彰显鲜明的岭南地方特色,已形成高职院校独特的职教发展符号和办学特色。同时,通过岭南文化内涵建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构建岭南文化价值导向,聚焦文化、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塑造师生对于岭南文化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达到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校园创意建设,促进工作室群实现突破性、创新性发展。

(一)人文导向,价值引领

在当代多元化中,遵循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底线而构建的岭南文化价值观,基于珠三角开放地域和港澳台地区文化的中西交融、新旧糅合特色,更需要构建基础的文化体系,这对于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岭南文化设计的产品、产业、文化价值诠释着岭南人文最本质的基因,也是解读人才品格和素质培养的根本。树立健康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和民族观,汲取岭南文化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之一的近现代岭南文化体现了近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和建设,最主要的是岭南文化的务实、多元、兼容、开放、创新精神的特点,对广东岭南文化和经济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形成独树一帜的岭南面貌[5]。

(二)环境育人,润物无声

以文化人,岭南文化艺术生态的文创设计工作室能够塑造师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广东省省内各地的创意产业园大都以岭南文化为底蕴进行打造,深受年轻人喜爱。比如佛山创意产业园和岭南新天地的文化环境,就十分符合当代环境育人的条件,文化环境的塑造与搭建确如春风化雨虽悄无声息却又真实存在,直接影响着人才品格的形成。“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即环境育人,品格育人,具备岭南文化的文创设计工作室相比普通课室更能实现高素养、高审美、高技能的人才培养。工作室模式的搭建意义完全区别于教室或者高职实训室的学习场所,是教师或者工匠师傅从事技术研究、技术钻研和文化交流的理想处所,更是提供学生环境育人的最佳空间之一。

(三)岭南文化,实践创新

通过工作室模式的文创设计,引导学生近距离接触岭南文化,感受文化设计本源、生活本源、创新创意、文化理念,挖掘和活化各种岭南文化以及岭南各级非遗内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落实贯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创新发展融合岭南文化,形成新颖的岭南艺术文化创意设计以及职业院校工作室模式生态园。

四、岭南文创设计工作室人才创新培养措施

(一)艺术生态,现代职教

工作室模式更需要突出学习、设计、实训、生产、科研、校企、创业、孵化的现代职教,强化成果落地和转化,形成产、学、研、创一体化,开辟文化创意设计与职教工作室兼收并蓄发展,弥补课堂授课的不足,工作室的负责教师或企业负责人需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服务教学,切实利用岭南文化的创意内容与精神价值塑造现代职教特色。

(二)校企协同,特色发展

工作室模式更能深度融入地方支柱文化产业,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的内容和类别,与地方经济、制造业融合,比如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的陶瓷设计工作室。佛山是全国有名的陶瓷产业集中地,更有名扬四海的石湾陶塑公仔,开拓建设与地方产业经济相呼应的文创工作室,更有利于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彰显特色,这样的文创设计工作室模式更体现精准对接、精准育人。还有家纺文创设计工作室深度开展窗帘、床上用品、丝巾等文创产品的校企行合作,凝聚力量和资源[6]。

(三)专业定位,产业对接

工作室是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更是立德树人和技能锻炼的方式之一,工作室的具体内容应该与文创专业方向一致,体现专业定位性,始终保持工作室内容与产业对接,为产业培养人才,坚持教学一线对接设计一线、实训学生对接企业设计师、学生素质培养对接岭南文化渗透、工作室建设对接地方产业群。

(四)内涵激发,技术服务

整合工作室群与岭南文化的多形式、多形态协同创新培养,搭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大师技能工作室,引进文创行业的高级设计师、高级工艺师作为工作室负责人,利用平台搭建校企行资源共享,激发工作室模式的活力和潜力,充分提供技术服务,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将技术应用于地方产业,服务地方经济,最终辐射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创意设计领域。

(五)项目导入,项目驱动

工作室模式可分为公司校内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室、众创空间、能工巧匠工作室、校企共建工作室等。要鼓励工作室形式多样化,内容分为外包服务、自创研发、教科研课题研究等。要紧扣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发展和十四五规划内容,实现工作室项目驱动实训的人才培养,以行业导向的真实、自研、自创项目为驱动,用文创设计的外包服务、产品研发、技术攻关、设计落地,形成真实的项目式工作室环境[7]。

(六)立足区域,岭南品牌

塑造工作室模式的視觉形象VI系统,形成高职院校人文名片,对内具有凝聚力,体现岭南文化与各种文化的交集碰撞的视觉形象,包容互鉴,相得益彰。对外宣传推广,对内凝聚师生,彰显一所高校的地方文化气质和学术内涵。

五、结语

工作室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模式之一,特别是在艺术设计学科的实践教学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岭南地区深含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对于工作室精神引领、文化育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岭南文化精神它是一种态度,是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的精神;是一种历练,是对未知世界执着的探寻;是一种格局,能互相包容、和谐共生。文创艺术设计的发展,需要以工作室为模式、以岭南文化的务实开拓、敢为人先、包容互鉴、校企耕耘为育人导向,真正培养出行业需要的高质素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万海,张晓晶.高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93—96.

[2]隋丽娜,等.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1(6):231-232.

[3]徐锦华,等.基于工作室模式的高职校企融合探索与实践——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3):84-87.

[4]李玮玮.地方高校工作室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评《工作室教学模式在设计专业的应用》[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893-1894.

[5]刘东东,等.基于“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实践育人模式探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87—189.

[6]陈静.非遗文化与文创设计的融合措施——以南京剪纸为例[J].艺术品鉴,2021(21):56—57.

[7]焦普.基于文创产品领域的艺术设计教学探究[J].大观,2021(5):133—134.

作者简介:

徐晓星,硕士,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郑洁珠,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经济师。

猜你喜欢

文创设计岭南文化工作室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基于情感体验的文创产品及其包装设计探究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新岭南文化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SWOT分析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
《粤海风》与我的岭南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