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工艺制作”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与思考

2021-01-13刘楠楠丁二宝

美与时代·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刘楠楠 丁二宝

摘  要:“陶瓷工藝制作”是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材《陶瓷工艺学》理论知识琐碎繁细,对于物理、化学基础相对薄弱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接受难度大、理解困难。单一的多媒体(PPT课件)和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积极性不高,上课效率低。针对艺术生和课程特点,在教学中将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通过引入实物、先进技术、学术进展、加强实践实验、讲座式教学等方式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陶瓷工艺学;陶瓷艺术设计;实物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优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平顶山学院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定窑白瓷的时代特征与呈色机理研究”(PXY-BSQD-202111)研究成果。

“陶瓷工艺制作”是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在国内,许多高校称这门课程为“陶瓷工艺学”。所用教材是由马铁成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陶瓷工艺学(第二版)》。教材分为12章,主要介绍了我国陶瓷工艺技术发展历史,黏土类、石英类和长石类等主要制瓷原料特性特征、作用和处理,坯、釉料的配比、计算与制备,不同釉种显微结构与性质,不同的陶瓷装饰技法、成型方法,陶瓷烧成与窑具及陶瓷制品的缺陷分析等。

该课程为初接触陶瓷艺术设计,实践经验不足的学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陶瓷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了科学解释,可以提高创作效率、减少损耗,使学生在今后陶瓷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市场竞争力、创新性、突破性和时代性[1]。通过对该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陶瓷材料与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特点,独立调配陶瓷坯、釉料的动手实践能力,对陶瓷制品中的常见问题有分析解决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及运用陶瓷材料进行创新创作的能力。

但课程理论知识琐碎繁细,需具有较强的物理、化学基础,对于非陶瓷材料的艺术设计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单一的多媒体(PPT课件)和灌输式偏理论性教育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对课程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针对这种现象,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和课程效率,探索优化教学的方法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根据我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及教学团队多年教学经验,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实验教学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效率,希望对从事相关行业的教师有借鉴作用。

一、教学方法多元化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培养方案,学生通过“陶瓷工艺制作”课程需要掌握制作陶瓷制品的各种原料性能及作用、掌握坯釉配比、缺陷分析等大量理论知识,坯釉配比计算调整、陶瓷成型工艺等实践实验操作能力。对于非陶瓷材料专业,物理化学基础相对薄弱的艺术类学生,知识点多、难度大、理解困难、缺失兴趣是主要问题,要想提高其兴趣和积极性,必须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2]。

(一)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

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板书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于工科性质较强的课程,板书可以从动态和静态多角度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3]。坯、釉料如何配比计算,是陶瓷工艺制作课程中的重难点之一。若授课中,仅通过多媒体(PPT课件)展示,无法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深入内容,缺乏思考[3]。此时教师进行板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兴趣,而且适时提问更增加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使其能够深入思考。通过板书一步步列出计算过程,把复杂问题分段化,学生仿佛回到了初高中时期,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的一手好字和整洁的板书内容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4]。总之,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外,教师在授课中适时的板书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整体的全面理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物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

在以往教学中,“陶瓷工艺制作”往往偏重于多媒体展示PPT课件,将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仅通过观看图片进行学习,不能使学生形成直观、感性、接触性的认识。学生对所学知识常常存在不理解、概念混淆和理论脱离实践等现象[5]。课程开篇的陶瓷原料一章,除了介绍黏土、石英、长石三大常用制瓷原料,还介绍了碳酸盐类、高铝质矿物原料等其它制瓷原料,知识点量大琐碎;氧化铁在氧化焰、还原焰烧成特点;陶瓷缺陷分析等,仅通过PPT展示,不能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还会使课堂枯燥乏味。

实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视觉、听觉及触觉的联合功能得到全面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改变了学生课堂上以听为主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其次,选择匹配的、时效性强的实物适时展示,不仅会瞬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而且使理论教学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真实性、立体性和感染性,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从模糊、浅显、片面、错误的静态感悟向清晰、深刻、全面和正确的动态感悟转化[5]。

如讲授陶瓷原料内容时,会结合野外调研采集的制瓷原料,挑选本地具有代表性的原料,放入托盘,以备课上展示(如图1)。首先提出概念(如黏土),然后拿出实物,进行课堂展示,学生通过观察不同颜色、不同硬度的黏土,总结出黏土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零距离接触所学知识,“百闻不如一见”,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又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总结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后续的实践课可以带学生去矿山实体认识原料的原貌,并动手采集、加深理论课的知识点,在矿山现场对学生简单讲解,巩固知识点。

(三)实验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证明理论,实践离不开理论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才能进步和发展。“陶瓷工艺制作”是一门极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要提高陶瓷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达到课程目标,必须增加实践实验课时,让学生在实验中,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讲授陶瓷原料煅烧、坯釉配比、成型方法等内容时,实验教学是最好的选择。以我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对实践课内容进行系统性安排,以认识原料、成型、配釉、烧成、绘画5个主要方向细化知识点。以注浆成型为例,先将学生分组,成型之前,需要制备泥浆,其中涉及泥浆制备的工艺参数调整,主要包括料水比,料与稀释剂比例。结合理论课的知识点,小组调配时,取值有一个范围,通过对比不同比例,加深理论知识理解,过程中比重杯以及流速计等小型仪器对泥浆工艺参数进行量化,泥浆调整摒弃传统的经验估计法,形成数据化,方便后续实验。泥浆调整后注浆,制备坩埚。实验中,穿插讲解注浆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包括注浆样品的厚度与时间。接着挑选煅烧原料,窑房煅烧,并测试分析形成实验报告,发现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课堂效率都有极大的提高。

原料煅烧实验课中,小组成员非常积极,并能发散思维,选择两种或多种原料进行混合煅烧,主动询问最终呈现的特征。个别组开始在混合料中加入着色氧化物,煅烧之后出现一定的颜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求知欲被打开,能够更快吸收知识点,在加深理论课内容。

挑选原料后要求拍照记录原料煅烧前特征,以便对比煅烧前后的特征(如图2)。然后采用现代仪器分析,形成实验报告,数据化形式认识原料,如颜色可以用色度值L*a*b*表示。不仅规范化了实验报告,也让学生形成了数据量化思维,学生既回顾了所学知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点的理解。

此外,分组实验节约课堂时间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团结协作;不同组别对比,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如注浆时过不过筛,注出坩埚的质量不同,及时调整方法。

实验教学在课堂授课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基础后,通过课堂实验或工厂实践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也是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学方法向“理论知识讲授—实践检验—创新扩展”梯度型教学方法转变的要求[6]。

(四)运用讲座式教学法

教学活动是一种具有专门性、特殊性的认识和智力开发活动,也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智力库存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体验与学习气氛发生联系的情感模式之间的双向运动。学生是否对课堂学习有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是评价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7]。

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师讲生听。老师课堂授课,学生接受;老师课后布置作业,学生提交作业;教师批改,从而得到教学反馈。这種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变得被动,课堂参与度不高,既不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也会降低学生思辨能力[8]。

讲座式教学的提出有效改善了在学生教学中的主体性。学生可以结合讲座内容和已有知识结构,随时提出问题和老师共同探讨,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不仅可以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有效性,也使学生的分析、思辨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8]。

“陶瓷工艺制作”课程中对理论知识进行讲座式教学,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如讲陶瓷原料时,学生及时提出课堂中不理解内容,课堂留下10分钟左右让学生自由提问,共同探讨,教师总结解答,有问题不拖拉,及时解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师资建设时代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对高校转型提出了要求,更对高校课程内容提出了新要求。“陶瓷工艺制作”课程使用的《陶瓷工艺学》教材中的案例不符合现代工业的发展,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6]。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内容上做出调整,使课程内容富有时代性,与时俱进。

首先,授课教师必须了解陶瓷工业生产结构的调整,陶瓷产品结构类型的改变,新的陶瓷工艺技术研究,多与企业交流,到企业生产线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等,提高教学水平[9]。

其次,教师应积极申请项目,参加学术会议,掌握学科动态、学术前沿,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在教学中,既要讲授教材内容,也要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和科研项目,丰富和补充教材内容,科研成果支撑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并让其参与科学研究,探究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研究能力[10],为培养创新型和科研型人才做准备。

在陶瓷原料基本性质测试实验中,我们选在我校“河南省中原古陶瓷研究重点实验室”的陶瓷材料研究实验室进行。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实验室中的各种先进设备的名称和功能,随后对学生拟用到的实验仪器进行演示,最后由学生自己操作,测定实践课中样品的性质(如图3)。

学生在实验中对这些仪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表示从未见过如此精密和高端的实验仪器,在测试中十分认真,积极做好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也降低了学习枯燥感。

三、结语

“陶瓷工艺制作”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对于物理化学基础薄弱的陶瓷艺术设计学生来说,存在课程知识点多,难理解,缺乏兴趣,课堂效率低等问题。通过传统板书、实物教学、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并应用讲座式教学优化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多元化,可以有效改善教学效果。同时,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授课内容与时代接轨,满足时代要求,培养新型人才,教师必须增强自身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雷诗莹.陶瓷工艺学在陶瓷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1):209.

[2]施群.本科院校艺术类“日用陶瓷工艺学”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142-144.

[3]杨玉龙.“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初探[J].求知导刊,2016(5):134.

[4]侯长虹.论板书在多媒体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技风,2019(5):62.

[5]吴军明,罗婷.论“陶瓷工艺学”课堂教学中的实物展示[J].新课程(中旬),2012(9):115-116.

[6]陈凌.创新创业下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戏剧之家,2020(24):203-204.

[7]张文焕.讲座式教学法初探[J].平原大学学报,2002(1):65-66.

[8]雷宇辉.讲座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05(8):104-107.

[9]梁升,张全争,尹奇异,等.应用型高校“陶瓷工艺学”教学优化与改革[J].广东化工,2020(20):195-196.

[10]宋杰光,陈林,向芸,等.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42.

作者简介:

刘楠楠,硕士,平顶山学院河南省中原古陶瓷研究重点实验室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古陶瓷测年和材料研究。

丁二宝,博士,平顶山学院河南省中原古陶瓷研究重点实验室讲师。研究方向:古陶瓷组成与显微结构研究。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浪漫的材料
以人为本: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素养在实验教学中的落实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以人为本: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素养在实验教学中的落实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