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景观感知体验的乡土文化景观提升研究

2021-01-13周韦玮方雯

美与时代·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乡村景观乡土文化景观设计

周韦玮 方雯

摘  要:由于当下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愈发向往田园生活,乡村景观作为人们放松身心、体验乡土人情的场所,观赏价值极其丰富。但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景观设计中存在过多“城市化”的设计手法,忽视了应重点保持的乡村景观的本土适应性。同时,目前乡土文化景观的关注点主要在营造视觉冲击方面,并没有重视人类其他的感官感受以及精神感受。

关键词:景观感知;环境心理学;乡土文化;乡村景观;景观设计

景观感知理论是从环境心理学中发展起来的独立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指人作为感受主体对外部环境客体产生的感觉认知体验,以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实现对外界景观元素信息的获取,可以理解为人与外部景观环境之间的关系。正如约翰·西蒙兹所说:“人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不是形体,而是一种体验”[1]。美国学者欧文也提出了一个景观感知模型,将人、景观和人与景观的相互作用统一到一个闭环中,并认为景观感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2]。景观感知可以简单理解为人、景观、人与景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在乡土文化景观中的问题

(一)视觉景观单调乏味

据统计,人类获取外界信息80%以上都是凭视觉获取,而且75%至90%的人体活动都是由视觉引起。人们对于外界景观信息的捕捉通过视觉器官传达到大脑形成最直观的感受。视觉感受在人的整体感知觉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正因如此,在目前的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往往更注重视觉体验的营造,而忽视了与其他感官体验的融合。当下乡土文化景观还停留在意识表面,只是简单地从视觉角度进行功能上的设计,并没有扎实融合多方面的感知体验来营造丰富的景观氛围,因此也造成了当下乡土文化景观设计中视觉景观的单一性,使得景观空间中的感知体验单调乏味。

(二)听觉景观随意无序

听觉是仅次于视觉作为人们接受外界信息的第二大感觉器官,二者相比,视觉感知的直观性更强,但听觉感知的范围更广,因此听觉感知也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听觉感知可以分为声音源和接收者两个方面,且这两方面的随意性都较大。这种随意性较高的听觉感受是指缺乏针对性的没有经过组织的声音,其中声音源的随意性一方面是来自没有设计过的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的是来自人工制造的声音,例如蝉鸣鸟语、溪水潺潺、雨水淅沥等独一无二的天然之音会给人带来亲近自然的愉悦感和放松感,而车辆行驶的轰鸣、人们交谈的喧闹、工地施工的嘈杂等声音在没有经过人为处理的基础上,会使人变得烦躁不安。针对人为制造的不和谐声音,可以选择使用基调声、前景声、标志声三大人工声提升感知意境,通过对自然声音采集、还原进行二次组织设计运用到听觉感知氛围的营造,可以更好地强化乡土文化景观中的乡土感,提升游客及村民的听觉感知体验。

(三)嗅觉景观程式固定

嗅觉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早的感觉之一,也在我们意识中可以保存较为长久的感知形式,熟悉的气味会重新激发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温暖记忆,稚嫩的童年、温暖的家庭,等等。嗅觉相较于其他感官系统更加的敏锐,像刚出生的婴儿,虽然他们视力较弱,但嗅觉能力很强,所以他们能清楚辨别自己的母亲。目前国内对嗅觉感知的应用方式主要体现在芳香植物栽培,但这种程式化的设计风格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无法吸引人们对景观空间的参与和体验。因此,可以将植物和餐桌联系起来,让人们在用餐时联想到植物的气味。例如稻田餐桌,将乡土文化中多见的稻田作为主体景观,在乡间设下餐桌,并结合当地新鲜的有机食材,让稻田的清香和食物的馨香给参与者带来嗅觉和视觉上的冲击,留下难忘的体验。

(四)触觉景观延展联想

在一定程度上,皮肤感知依赖于视觉感知系统,由于视觉体验的主导地位,人们常常忽略了皮肤感知的影响。但这种情况并没有确定性,在一些特殊的情况和特殊群体中,视觉感知系统的缺失反而導致了皮肤感知的独立,此时皮肤感知的效果会远远超过视觉感知的效果,但触觉能让参与者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和触摸,有更加强烈的真实感受。东西的材质不同,人触摸到的感受也不同,触觉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目标群体的详细信息。例如53岁的土耳其艺术家Esref Armagan,生来双目失明,但经过训练,他能画人物、青山绿水、房屋、彩蝶等,甚至还画了自己的肖像画。他能很好地运用色彩、阴影和透视比例等绘画技巧。同时,触觉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能让人产生联想,例如岩石的磨损会让人想象它经受的沧桑。

调研显示,乡土文化景观感知质量核心评价因子在于视觉感知和触觉感知。乡土文化景观设计主要在于营造视觉感知“看”到的纯粹的乡土文化景观和触觉感知“玩”乡土文化景观体验项目。

二、基于景观感知的乡土文化景观优化原则

(一)多功能整体性原则

多功能整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进行乡土文化景观设计,不能单一只考虑某一种需求。在景观设计中,空间的功能复合度越高, 空间的被使用率就越高, 就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从而形成多功能、多类型的景观活动场所。在乡土文化景观设计中加入感知体验,从各个方面的感官系统来规划景观空间,形成不同空间的多样性,设计出具有多功能形态的景观空间,同时又都基于一个整体感知觉的系统上,保障了各类景观空间的整体性。

(二)参与互动性原则

参与互动性原则主要强调的是人与景观空间中要素的交流互动。人们对外界环境了解的程度主要依赖于不断地参与到景观空间中发生互动体验。景观空间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人们能否在这个景观空间中产生共鸣。将感知体验加入到乡土文化景观设计中能大大提高这种共鸣,在实际的景观空间中,主要是通过各个感觉器官共同体验和感受来完成的。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将不同的感知觉元素融合起来吸引人们主动参与到景观空间中去,加大人对景观空间的参与力度,增强人们的审美体验,使人们在景观空间中得到放松。如在植物种植上选择无毒无刺的植物种类、利用疏林草坪给人们创造更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运用景观手法来改善自然环境等。

(三)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生态可持续原则主要强调的是对乡村原有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利用,建立良好的生态发展系统。为了实现乡土文化景观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设计中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乡村景观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根据实际情况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收益,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来提升景观环境,实现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运用感知觉,必须在满足生态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地运用感知觉给人们带来良好的体验,不能一味只追求短期视觉上的效果,而忽略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例如要以保护现有自然资源为前提,保护农田,防止过度更新地形地貌,对于原有的花草树木,避免乱砍滥伐,从而促进乡土文化景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打造农村优质生态环境。

三、基于景观感知的乡村景观优化策略

(一)视觉感知景观的乡土风格营造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形势下,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对乡村景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破坏。目前乡村景观大多都忽视了地域的文化特点,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沿用了城市景观设计的理念,这样很难满足人们对乡土文化景观的需求。乡土文化景观包含了人们的记忆,承载了历史的面貌,合理运用视觉感知要素,营造乡土风格,传承乡土文化,可以增强人们对乡村环境的归属感和乡土文化景观发展的可持续性。

1.本土化景观建筑

由于建筑的体量较大,往往是视觉焦点,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视觉感知体验,因此,塑造乡土化较高的建筑景观对于提升视觉感知景观有较大影响。建筑的设计应更多地考虑当地的地域文化及特色,融入地方特色文化要素,实现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提升建筑景观表达的本土文化和地域传统的感知体验,营造高沉浸感的乡土文化景观感知体验。例如浙江莫干山裸心谷,在保留了原农舍的基础建筑后,利用天然建材,结合传统建造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与自然融为一体为原则,打造成了独特的奢华生态度假村。

2.民俗感景观小品

当下乡土文化景观中的景观小品美感较差,整体设计风格偏向普通化,缺乏民俗感。对于景观小品的设计,应尽可能地复原原有生活场景和生活习惯,可以根据乡村物件进行改造或提取特征要素进行再设计。例如无锡田园东方,将传统乡村生活中常使用到的水桶、菜坛等生活物件进行艺术化的改造,使老物件做到废物利用,通过视觉感知激发人们对过去清贫生活的追忆,提升了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历史文脉的延续,也侧面引导了人们对现有美好生活的珍惜。

3.多样性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在整体乡土文化景观中占比很大,对乡村植物景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形成生态多样性植物景观,有利于直观地提高人们良好的视觉景观体验。可以针对不同功能的植物景观进行相应的设计,例如生产区植物景观以农作物、蔬果类为主,在种植方式上由于考虑到产量需求和管理便捷,大多采用行列式种植,这就造成了整体比较呆板。因此,此类种植可以考虑根据果蔬植物的颜色或形态进行图案化色彩设计,形成多彩的布局方式,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从而提升植物景观的美感度和趣味性。

(二)打造乡土文化体验景观

调研发现,大多数人对于乡土文化景观中的文化体验景观兴趣度较高,因此,应在乡土文化景观中设计策划有特色的文化景观,以让人们通过触觉感知真切地感受到当地的特色文化,丰富景观的文化内涵。

1.特色文化景观

在乡村景观中,可以灵活运用文化资源的优势,合理利用该地区原有的文化和艺术特色,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艺术性人文景观新项目。将特色化作为总体目标,将文化环境纳入综合视野,整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渗透性本土文化景观规划,表达具有本土自适性的文化特色。如进行本土化文化展示、文化圖案设计、文化艺术雕塑作品等,提高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对当地人文景观的认知水平。

2.主题性动态活动景观

乡土文化景观设计规划是静态景观设计和动态主题活动景观设计的综合。一方面,它利用视觉直观体验将乡村文化的美形象化。另一方面是基于参与各种动态的、体验式的乡土景观,融入并亲身体验当地的文化风情或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对乡土文化景观的多元感受。山水风光,尽享乡村旅游的乐趣。以区域原有产业链为核心,融合多种休闲活动,策划具有吸引力、挑战性并极具民俗文化的活动,可以分两个方向进行。一是结合当今特色农业的实际情况和农业生产方式,明确品牌特色作为活动策划的主题风格,让大家参与农业活动,体验农业之道。例如提供农产品深加工体验项目,开展农家菜品烹饪和农场认领农产品培育等活动。二是通过有效的策划与设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开展主题性动态活动。如针对儿童开展植物识别课堂、昆虫微生物认知、标本制作等活动,在观赏体验的同时了解科普知识,寓教于乐。还可以将主题性的活动与当下趣味性强、关注度高的综艺节目结合,提高人们的参与兴趣。

四、结语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下,乡土文化景观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乡土文化景观设计中景观感知的应用较少,目前尚不成熟,忽略了人们的心理及行为需求。因此,基于感知觉的角度,从对乡土文化景观影响较大的视觉和触觉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提升方案,以期创造更高品质的乡土文化景观环境,使人们拥有更全面、更直观的景观感知体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的乡村文化,最大限度地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朱强,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王甜甜. 欧文·朱伯景观感知理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

作者简介:

周韦玮,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方雯,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乡村景观乡土文化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当下乡村景观营建现状及方向
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浅谈乡村旅游景观规划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