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需知敬畏
2021-01-13顾佳贇
顾佳贇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天的城市发展,不能只是简单追求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还需注重城市品质的稳步提升。“品”重在城市发展的文化品位、生态水位,“质”则指向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学会用“品质”这把尺子来衡量决策效果,才能处理好城市治理治什么与怎么治的问题。对于每一座城市的领导干部来讲,做好城市治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只懂经济学知识、科学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唯有如此才能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悟透并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城市治理,需要敬畏历史。历史,就是城市的精神之根。敬畏历史就要避免在错误政绩观的误导下乱作为,绝不能急功近利、不顾后果地去搞 “政绩工程”,不能去干仅为追求排名位次的“短期行为”,而是要放眼长远,做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事。过去因为“重新城、轻老城”,不少城市抹去了自己的历史印记而丧失根基,在照搬照抄中缺失了特色而泯然众人。敬畏历史,关键是靠长效机制和系统性保护。城市的管理者要在这方面多谋划、多推动,只有在保护中推动更新,在更新中更好地保护,方能留住城市的历史与乡愁。
城市治理,需要敬畏文化。一座城市内在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脉的延续和发展。近年来,保护好文化名城,凸显城市个性,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毁灭式拆旧改造、开发式破坏,也令不少传统街区与建筑在“建设新城市”旗号下毁于一旦。今天的城市建设,将决定明天的城市面貌。我们不能以为高楼大厦越多,就越是现代化;更不能以现代化的名义,将凝固着记忆的街区抹去了灵魂,将岁月里留下沧桑故事的建筑拆除。对于城市发展建设,应保持一份对文化的敬畏心,否则只会削弱城市獨特吸引力,不利于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城市治理,需要敬畏生态。人们留恋一座城市,除了城市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深厚的文化血脉和美丽的人文景观外,还有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追求。这既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从根本上扭转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设方式。为此,需要以绿色发展为杠杆,以绿色生活为支点,撬动城市生态文明更多源头活水。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站在新起点,我们需要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转变城市建设方式,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不断涌现,能有更多饱含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持续成长。我们相信,只要心有敬畏,尊重规律,未来城市令人自豪的将不仅是平地起高楼的建设奇迹、亮眼的经济指标,更是人民群众高品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