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1-01-13陈英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20期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应用型人才

陈英

摘  要 随着新兴经济和产业转型发展速度的加快,无论是社会还是企业,对自动化专业型人才的需求都有所增加。为了确保人才资源的充足,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也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调整、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承担起为社会和企业输送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从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分析当前人才培养路径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为高校培养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帮助。

关键词 新工科;工程教育;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自动化综合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20-0075-03

0  引言

2017年2月4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和天津大学分别举办教育研讨会,经过慎重讨论,最终决定通过实施“复旦共识”“天大行动”这两项活动来促进新工科建设。并于同年的6月9日,在北京开展“北京指南”这一活动。于2017年开始,新工科建设热度一直持续,也成为部分高校完成转型的主要手段。

新工科建设的启动,对于以工学教育为主的高校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工程教育规模最为庞大。通过实际调查可知,我国大概需要750万信息技术产业人才才能确保人力资源充足。因此。高校在培养这方面人才的时候也应适当地作出调整,优化人才培养路径,确保培养出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可以符合社会和企业的要求,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1  新工科的具体含义

当前,教育领域并未对新工科作出具体、明确的定义,但是通过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文件可以得知,新工科的具体含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是一种全新的工程教育理念

这一理念是通过不断总结改革经验形成的,融合了国内外工程教育的优点,摒弃了缺点,最终形成适合我国高校应用的工程教育改革新思路。

1.2  是一种全新的学科专业结构

我国高校在研究新兴工科专业,应该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做到面向未来。

1.3  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离不开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要借助深化产教融合这一方式来实现。

1.4  教育教學质量研究

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重新拟定教学标准,确保新兴工科专业在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上更具多样性,评价标准多维度。

1.5  分类发展的新体系

根据新兴工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创建出更具特色的组织体系,并采用全新的运行机制。

2  新工科背景下培养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自动化专业作为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所涉及的知识点囊括了多个学科,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自动化专业在各行业的渗透力也有所加深。自动化专业中,以系统工程和自动控制技术最为重要,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也更加注重对学生在这些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牢固地掌握自动化专业系统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及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做到全面发展,让学生在今后的实习和工作过程中可以拥有相应的研究、开发及分析能力,快速地融入工作岗位当中。

目前,部分高校在培养自动化专业人才时,还是将重点放在为相关企业输送生产及管理人才上,只能推动传统工业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控制及操作机器的能力,培养缺乏全面性。但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企业在经营和生产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逐步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因此,我国高校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路径,不再采用以往封闭式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全新的路径和方法培养出符合当下发展趋势的应用型人才,完成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的转变。

3  现阶段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弊端

从专业划分上来讲,自动化为应用型工科专业,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别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从现阶段的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更加注重的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面投入的关注度略显不足,其培养弊端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3.1  教学呈现形式化趋势

无论是实验课程还是外出实习,学生的参与度和融入度都较低,学生无法在具体的生产环节得到锻炼。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慢慢消失,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人才培养的速度也受到影响。

3.2  教学内容严重滞后

在新工科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现代智能制造技术被开发和使用,但是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讲授的还是传统的知识点,存在严重滞后现象,无法与当前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所匹配。

3.3  评价体系具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特征

具有明显应试教育特征的评价体系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只能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有碍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种实际情况,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将重点放在提升人才质量上。高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从多方面入手培养人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提升其综合能力。因此,各高校应该着手创建自动化综合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将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通过实际操作夯实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缩短二者距离,做到全面发展。创建自动化综合实践平台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全新的互动机制,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4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显得更为艰巨。因此,高校应该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研究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4.1  采用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

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科学规划学科建设,良好的学科建设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学科结构角度为例,各高校应逐步拓宽自动化学科的覆盖面,通过“自动化+”的培养模式来逐步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培养局面。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应该将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其他专业,实现专业间的深度融合,电气工程、农业工程等都是与自动化专业融合度较高的专业。多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可以打破各专业之间存在的壁垒,更容易培养出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应具备的特点包括:基础夯实;口径较宽;能力较强。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以学生的实际能力、创新意识为导向,帮助学生免受所学专业的限制,让学生在选修学习时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实现跨院系、跨学科学历。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摒弃以往的学科大类培养模式,精简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创建两大类课程体系,分别为电子信息计算机体系和自动化技术体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基础知识。

4.2  突出行业需求

自动化专业若想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专业与行业之间的对接力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将全新的技术融入其中,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满足实际教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在实际教学中突出行业需求,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行业服务意识。与此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内容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大致对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所掌握,提升学生学习的前瞻性,为其今后的就业打下夯实的基础。以智能制造行业为例,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可以着重讲解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等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

4.3  科研服务教学模式

在新工科背景下,自動化技术的发展速度有了明显提升,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相关的科学问题也不断出现,这就需要高校不断探索和挖掘新理论、新方法。因此,高校不仅要加强自动化技术的探究,还要及时向学生普及全新的探究成果,做到“教研合一”,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助力。高校在学科建设时应当适当地调整教学和科研课程所占的比重,避免出现基础教学和科研分离的情况,争取做到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及推动,培养出具有科学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

4.4  构建立体实践教学模式

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构建立体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培养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时,实践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但是,通过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增加实验课程,构建立体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动手实验、校外实习等多种方式,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综合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训练包括但不限于试验训练、专业综合性实验等;另一方面要加强校企联合,双方通力合作,建设实验室基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立体化的学习平台。实验室的设施要相对全面,要包含项目实验室、实训基地及实习基地,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专业。

5  结束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和企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因此,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对人才培养模式作出适当改革。通过构建立体实践教学模式、科研服务教学模式、突出行业需求和采用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等方式,培养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不仅是高校教学能力的体现,也可以为社会和行业的发展作出相应贡献,并推动新工科建设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春明,李尚平,黄天星.新工科背景下提升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J].高教论坛,2021(3):65-67.

[2]马双蓉.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设备工程,2021(4):235-236.

[3]丁军航,于海生.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1):359-360.

[4]李冲,单以才,唐清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4):129-130,136.

[5]王淑红,韩肖清,马春燕,等.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方案[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102-104.

猜你喜欢

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应用型人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