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中学校园足球特色班级的实践探索
2021-01-13唐建梁凤沈清敏
唐建 梁凤 沈清敏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下文简称“重庆七中”)是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全国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多年前,重庆七中就通过招生和在校学生中遴选有足球特长的学生单独组建特长班级,进行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试验。由于足球特长班学生普遍好动,不少从小学还养成了散漫习性,纪律表现甚至课堂纪律也存在很大问题,被学校老师们私下戏谑是“脚重头轻”,改革试验效果一直差强人意。
打造“五育并举”校园足球特色班级(下文简称“校足班”)五年来,班级管理注重以体立德,加强道德修养;以体促智,培养学习习惯;以体强身,提高竞技水平;以体塑美,创造三美人生;以体育劳,增强劳动意识。不仅班风和学风逐渐转好,班级责任感和凝聚力增强,而且足球竞技成绩也更加优异:多次在全国校园足球赛场摘金夺银,26次在重庆市级校园足球比赛名列前三甲;多人输送到中超俱乐部或清华北大等高校;队员多次代表中国出国比赛。可见,建设“五育并举”校园足球特色班级,对国民教育体系更好发挥体育的育人作用,更优培养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有重要促进作用。
1 以体立德,加强道德修养
说教式德育教育,即使是对普通班级甚至所谓“清北”实验班,效果都不可能好,更别说是足球体尖班。重庆七中利用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项目的自身魅力以及对人们的影响力,以足球为德育载体加强德育教育,对校足班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1 通过教材德育元素加强德育教育
足球运动具有参与人数多、比赛时间长、技术灵活、战术多变、对抗性强、整体性强等特点,需要团队每位成员都目标和行动高度一致,凝心聚力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奋勇拼搏。通过长期训练,可以培养机智果敢、坚韧意志、情绪自控能力以及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纪律意识等品德。校足班教师(教练)在挖掘足球教材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足球运动中的德育元素与学习生活中的思品教育结合,将非常有益迁移。例如,主题班会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利用教育教学纪律或者日常生活经验教训,也可引用足球运动中德育元素帮助学生们剖析。由于浸淫足球多年,校足班学生对蕴藏在足球中德育元素的感受非常深刻,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1.2 通过训练加强德育教育
竞技体育要挖掘运动潜能,训练是非常辛苦的。不仅日复一日枯燥乏味,而且不少的训练课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还很大。如果因势利导,以足球明星们的成长经历为榜样,结合远大理想进行励志教育,非常有助校足班学生们坚定必胜信念,锤炼意志品质。
此外,训练中德育教育方法也非常重要。方法得当,往往事半功倍。比如,训练过程中,足球到处乱滚甚至飞出田径场地以外的现象不可避免。如果责任心不强,不及时将球捡回,就会经常丢球。单纯的说教,总也不见效果。经过集体讨论,采用班级足球“承包”制。比如,每个班校足班都固定足球个数,正常淘汰,学校及时补充。否则,班级负责成本价购买补足。实行承包方式后,如果不把球捡回来致使丢失,就会使得班级班费减少。每个人都必须对球承担起责任,否则就会受到团队的埋怨、批评甚至惩戒。
1.3 通过比赛加强德育教育
足球比赛时间非常长,极其考验学生意志,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增强责任感。足球比赛对抗性非常强,比赛过程中出现肢体接触和发生一些不愉快事情不可避免,引导学生理智判断分析,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增强团队责任。此外,通过比赛,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敬畏规则,懂得尊重与公平竞争,学会正确归因输赢等。
长期坚持以责任心引导和教育队员提升个人素养,有助学生更加刻苦训练、掌握与运用足球知识与技能;有助将体育品德迁移到学习与生活之中,提升学生抗压抗挫能力,缓解并改善紧张情绪;有助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守校纪班规,深刻理解勤奋学习与成绩回报关系,促进良好班风和浓厚学风的形成。
2 以体促智,培养学习习惯
2.1 以体促智,让学习更有热度
2.1.1 培养引导为主
竞技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升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对于校足班,将学习的习惯培养、方法积累及策略掌握作为加强智育的落脚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把足球训练、比赛中的坚毅与执着、决心与勇气迁移到文化学习中来。正确面对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理性分析学习积累与考试成绩的关系,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克服惰性,坚持不懈;将训练或比赛之中的感悟主动迁移,发展思维、注意、组织、反应、判断、想象、记忆等能力。乐于学习,敢于表达,善于交流,促进自主学习,使学习更加主动,更有热度。
2.1.2 刚性制度为辅
对于文化基础较差,自小学就养成不好学习习惯的校足班学生来说,仅仅靠培养引导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以刚性的制度,做必要的惩戒。比如,制定《校足班学生奖惩条例》,对三好体尖生、校友奖学金、优秀运动员等方面评审时的文化学习条件提出明确要求;用契约的形式对校足班学生违反课堂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做必要惩戒(如劳动处罚、罚跑、加罚训练内容或停训等);在班级管理上,尝试半军事化管理方式,引导学生做任何事都要有章可循,有序规范。
2.2 以智促体,让专业更有远度
有很好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与记忆能力,非常有利于足球竞技水平的提升。同所有运动项目一样,足球项目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与受文化教育程度是成正比的。为了避免文化素养差,不能准确理解先进足球理念,快速掌握最新技战术意图,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足球的弊端,在传承近百年足球文化基础上,重庆七中为适应中学校园足球发展,主动探索五育并举,成功构建了校足班“五三”结构课程模型:
(1)课程目标三大目标:意志坚定、学业优良、运动全面;
(2)课程内容三级课程:基础型、发展型、專业型;
(3)课程实施三种范式:足球班队、特色小班、体教联队;
(4)课程推动三段联动:小学、中学、高校或职业队有效衔接;
(5)课程保障三方合力:学校、俱乐部、主管部门。
由于该模型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推动和保障五方面进行规划,促使中学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由单一向多元与开放、普遍向个性与适合转变;对加强班级管理,增强责任意识,促进文化学习,提升足球竞技水平起到了非常的积极作用,因此,校足班“五三”结构的课程模型获评重庆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3 以体强身,提高竞技水平
校足班因足球特长成班,在以“五育并举”为抓手构建特色的过程中,必须强化体育在育人功能中的作用,做到以体引领,以体育人,以文化人。具体来说,就是以体立德、以体促智,以体强身,以体塑美,以体育劳。
重庆七中结合校足班特点,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科学安排每周训练内容。
周一到周五,足球专业训练课程。每天两小时训练过程中,基本都会创设“有球、无球、攻防转换”等相关训练情景进行主题训练。并且,坚持做到每课有赛,以赛代练,检验技战术学习与训练情况。
周末,参加“重庆市青训联赛”等比赛,精准发现问题。通过周一到周五的训练解决周末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并到周末的比赛当中去检验训练的效果,真正做到“课中学、课外练、训中提、赛中验”。
同时,要求教练员在训练与比赛的过程中,将校足班学生在五育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畴,考察品德与习惯的养成,思维与注意的迁移,人格与举止的完善,勤劳与意志的体现等情况,确保达成享乐趣,增体质,健人格,炼意志的目标。
4 以体塑美,创造三美人生
校足班虽然也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努力从课程育人的角度去增强学生的美育认知,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如果在每年一届的运动会当中融入足球元素,从开幕式的设计到入场式、闭幕式,各班级结合足球设计风格不同的足球啦啦操、入场式、足球花式表演,开展足球征文、摄影、书法、美术、知识竞赛深挖足球育人内涵,则非常有利于以体塑美,创造三美人生。
所谓三美,即身体美,言行美和思想美。对美的追求是人们的本能。针对校足班学生的特点,将“足球”作为“美育”的载体,通过引导学生从足球训练与比赛中去认识美、挖掘美、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往往插柳成荫。事实上,以体塑美本就应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加强美育熏陶,坚持滋润涵养,方能塑“美”育心,创造三美人生。例如:对于校足班的学生来说,踢弧线球一项非常有用的技巧,能踢出一记美妙的弧线球往往是学生们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利用学生们的这一心理,把学生从单纯的对美的欣赏转化成对美的追求。举办“逐梦青春,球拉弧线”比赛,就是非常受学生们欢迎和充分展示以体塑美成果的一项校园赛事活动。
5 以体育劳,增强劳动意识
“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530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体育与劳动教育紧密相关。相比绝大多数的劳动,即使是非常业余的体育训练,也是极其艰苦的。在运动训练中,需要更多的是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等意志品质。因此,体育运动不仅能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也能提高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重庆七中以体育劳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劳动的意识。日常劳动教育除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等之外,主要是围绕训练与比赛的服务性劳动。如:
发放(包括收集、整理、摆放)背心服装与训练器材,按照教练意图布置场地,清洁与保洁训练或比赛场地(包括更衣室),训练比赛陪练,场外捡球找球,比赛裁判(包括训练教学赛、校园足球班级联赛以及足球社团赛事等),协助教师教学、值日带领每天的热身准备活动等。
(作者單位:1.重庆市第七中学校;2.重庆市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