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编程教育中适时教学模式应用分析

2021-01-13孙华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0期

孙华丽

【摘要】初中编程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网络环境支撑的重要性。兴起于美国的适时教学(JiTT)模式是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将“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二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本文在分析初中编程教育特点、适时教学模式基础上,举例阐述适时教学模式促进初中编程教育。

【关键词】适时教学;编程教育;UMU平台

一、初中编程教育现状

编程教育是通过编程游戏启蒙、可视化图形编程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解难能力的课程,初中阶段学校編程教育包括常规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编程教育和校本课程编程教育等。本文主要探讨以校本课程形式开展,面向自愿参加的编程爱好者的编程教育,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其中最关键的是计算思维核心素养。

现阶段普通初级中学,编程教育面临许多现实困难。一是编程学习时间有限。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课程多,用于集中授课的编程教育时间很难得到保证。编程涉及众多数学、逻辑基础知识,对初中生来说,仅凭教师有限时间的讲授很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二是编程学习的主动性问题。编程教育对初中生来说,需克服较多困难,为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三是学习协作问题。教学实践证明,个人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钻研能力,但也存在进度缓慢,易陷入困顿的问题。通过广泛的讨论交流、辩论,可以弥补缺陷,在讨论中活跃思维,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适时教学模式分析

适时教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高校本科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策略。这种教与学策略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因此,基于JiTT的教学过程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模式,被称为Just-in-Time Teaching模式(适时教学模式,或JiTT模式)。

适时教学模式利用因特网信息传递及资源共享的优势,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学习和即时交流,使学习变得积极主动。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教学。要全面理解、运用适时教学,必须深入了解“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这两个方面。“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课前预习和上课,二是课后的“难题探究”。课前预习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在课前通过网络以网页形式指定预习任务,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预习,并将自己对预习内容的理解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网络及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并据此来调整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可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与认知发展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教学。课后的“难题探究”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高级和复杂认知能力的发展。“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主要形式是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各样的讨论与辩论,这些讨论与辩论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全班性的或小组的。除此之外,还可以穿插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角色扮演、操练与练习、演示或实验等。这样,就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学习者被动接受的局面,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及创造性。

初中阶段编程学习是一种高阶思维,其实施要以学生在上课前先进行基于网络的充分预习为前提,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同时,学生也在适时教学模式中养成自主性。因此,适时教学模式是适合初中编程教育的一项高效路径。

三、在初中编程教育中应用适时教学模式的实施案例

支持适时教学模式的教学平台很多,UMU互动是其中之一。UMU互动平台通过UMU互动软件连接线上线下展开活动,线下数据会反馈到线上软件,软件包含多种学习模块,帮助用户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学习氛围内。下面以UMU互动教学平台为基础,开展“VB编程之节日彩灯(for循环)”学习,探讨适时教学模式在初中编程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一)教师课前发布学习内容

1.教学微课。我们将教学图文音视频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在UMU平台以微课形式发布,以最佳方式将学习内容生动呈现,形成学习路径,微课包括For循环语句、彩灯颜色的变换、彩灯的个性化控制等。2.教学任务。发布练习题:炫酷的节日彩灯。3.思考题。如何设计独具特色的个性化彩灯?

(二)教师设置好学习互动

良好的学习互动可以告别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枯燥体验。根据需要加入讨论、测评、考试、问卷、提问等模块。再加入游戏化闯关机制,激发学习者的目标感与竞争性。

(三)学生预习和反馈

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预习内容预习,主要包括下面四个方面:1.认真学习并理解相关的学习资源,如微课、思考题等;2.学生完成练习题并在线提交;3.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发布在讨论区;4.学生填好问卷调查。

(四)教师依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并实施

通过查看学生的练习题、学习心得及问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该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适时调整授课内容及方法、进度等。再根据修正后的教学设计来实施切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适应不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与认知发展特点的教学。

(五)关于创设“学习者主动学习课堂”的设计

除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外,设计较有难度的问题在课堂上讨论,再分小组合作探究,最后进行成果展示,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过程:1.设计问题:如何设计自己的个性化彩灯?2.课堂讨论、辩论: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3.小组探究:探讨具体如何实现,小组协作完成从算法到程序的设计。4.成果展示:通过演示汇报,比较优劣,归纳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及最佳方法。

(六)通过游戏化闯关方式开展课后 “难题探究”

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难度较高的典型问题放在平台,让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提高高级和复杂认知能力。

适时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技术将“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网络环境的支撑下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效地保障了初中阶段编程教育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源,王译伟.适时教学(JiTT)模式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4,35(22):4.

[2]林永和.“UMU与项目学习”助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以“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6):2.

责任编辑  胡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