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研修:内涵、特征、构想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2021-01-13张妮李玲玲刘清堂刘绘绘

数字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

张妮 李玲玲 刘清堂 刘绘绘

摘 要:区域研修发展了传统的教师教研模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研修方式。为解决当下我国区域研修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文章明确了区域研修的内涵,总结了区域研修的特征,提出了智能时代下的区域研修发展构想,探讨了区域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区域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研修;“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1)06-0009-07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是提高全社会教育质量的关键。2019年9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鼓励因地制宜采取区域教研方式开展教师研修活动。对学校教育工作而言,研修是指融教研、培训、科研为一体的教师继续教育。为此,本研究将使用“区域研修”替代“区域教研”展开论述。

当前,我国区域研修正处于起步阶段,广大一线管理者、教研员及中小学教师参与了区域研修的组织和活动实施,形成了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优秀案例和研究成果。然而,研究团队在前期大规模调研中发现,部分管理者、教研员和中小学教师对区域研修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教师参与研修的能动性处于较低水平,研修活动效果不佳[1]。基于此,本研究将在梳理国内外文献及前期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区域研修的内涵,总结区域研修的特征,提出智能时代下的区域研修发展构想,并探究其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为促进我国区域研修常态化发展,服务区域教师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一、区域研修的内涵

智能时代下,区域研修发展了传统的教师教研模式,是个人研修、校本研修的进一步发展,是对个人研修和校本研修的补充、改善和超越,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研修方式。其中,个人研修是以提升个人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学习活动。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研修基地,以校内在职教师为研修主体,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为研修主题,以专题讲座为主要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结合研究团队前期大规模调研结果,本研究认为,区域研修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县、区)内,由电教、教研、师训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以提升区域教师整体专业能力为目标的跨学校或跨学区教师发展模式[2]。智能时代下,区域研修面临着新机遇、新问题和新挑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5G和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区域研修的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县、区)内,由区域教师发展中心/教体局联合多方机构和部门,依托多种智能化教师研修环境和工具,开展数据驱动下的跨学校或跨学区教师研修活动。

二、区域研修的特征

当前,几种典型教学(学习)活动概念模型包括:TPACK模型、教学法—社会互动—技术(Pedagogy—Social interaction—Technology,简称PST)通用模型、教学法—空间—技术(Pedagogy—Space—Technology,简称PST)框架,以及评价—教学法—技术(Assessment—Pedagogy—Technology,简称APT)模型等。以上典型模型均与教学法、内容、社会交互、空间、技术和评价等核心要素相关。智能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区域研修也随之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一)教学法:综合运用,满足教师研修需求

根据研修主题和教师研修需求,当前我国区域研修一般采用专家讲授法、现场教学法、讨论法、协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开展区域研修活动。阮高峰和林叶郁多次采用协作学习和同侪互助的教学方法,表明了同侪互助不仅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教学模式和方法, 对于构建区域研修共同体也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3]。近年,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将是区域研修中教学方法的新范式。

(二)研修模式:强校引领+名师引领,促进区域教师能力整体提升

国外比较流行的区域研修方式包括培训班、研修班、课题研究小组与教研活动等。例如,法国面向各地区教师开展深入的教学法培训,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所有学生的需求,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4]。澳大利亚为区域教师设置了基本运动技能的研修主题,同时为教师提供职业心理支持(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简称FMSs)[5]。从理论上讲,FMSs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和发展这些技能的理想环境,以教学和评估实践为核心主题,包括教学内容的类型和规律性、职业自信心、教学反馈策略和感知障碍等。FMSs的目标是:第一,改变教师对FMSs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完善现行FMSs教学和考核实践;第三,让新入职教师对教学充满信心。格鲁吉亚开展了初等教育工程(Georgia Primary Education Project,简称G-PriEdP),在提供教师培训的同时还提供一系列支持资源,包括定期反馈、教学方案和包括学生评估工具在内的各种技术工具[6]。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方面的研修,同时讨论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应对任何挑战的头脑风暴解决方案。此外,教师通过G-PriEdP获得国家学科专家的支持和建设性的反馈。

结合研究团队前期调研情况,國内区域研修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种模式。

1.名校名师引领式研修

辽宁省阜新市建立省、市、县(区)、校“四级联动”的教师研修模式:省里专家请进来、(省)市级教研员到县区、市教研员到校、骨干教师在校的培训体系。广东省天河区结合国家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提出了“优课解码”研修模式,和欠发达地区学校结对子,对部级优课以及教学中的优质课例进行解码,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分片段进行解码,帮助欠发达地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通过组建教师首席研修团队,组建校长工作坊、教师工作坊,引领区域研修活动,实现以点带面,连片教研,发挥名校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实施“1+1+1”,即“大校+小校+农村学校”教育生态圈区域研修模式,充分考虑资源、水平等处于优势的学校对较弱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合作学校发展共同体,并通过名师骨干传、帮、带作用,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提升业务水平。

2.骨干培养式研修

陕西省面向省、市、县三级区域建设“三级三类”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体系,分层培养教学骨干;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形成了“以研促培,培中有研,研训一体,研培结合”的培训特色,形成“通识培训+学科培训”“讲授式培训+参与式研讨”“现实培训+网络跟进式培训”“集中培训+送培下校”“理论培训+课例研讨”系列培训模式;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注重种子教师培养,在骨干种子教师培养上下大力气,先后举办三期智慧教育种子教师培训班,逐步推进信息化落地,近两年先后有285名智慧教育种子教师参与培训和应用实践,做到校校有种子,为后续“种子”出精品、区域创资源的目标做好准备。

3.网络教研工作室(教育社区)

湖北省孝感市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创建了网络教研工作室及城市主题教育社区,同时县区教研团队在教科院社区空间创立社区小组,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自主与组织结合的混合研修;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建立名师工作室、学科课程社区和在线课堂平台,开展课题研究、网络教研活动,将优质学校课堂同步传送到教学资源薄弱的学校;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构建区域化、网络化交流共享平台,利用区域优势搭建服务于学校和教师的网络化研修平台,提高校本研修的效率,降低校本研修的成本,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角色转变,大大激发教师开展研修的热情;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采用网络研修模式,全力推进“教育虚拟社区”建设,以湘教云的应用、网络安全管理、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网络研修为主轴,以区域整体推进“三通两平台”为抓手,构建了“基础+应用+创新”的“3+”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启动“网络研修四项行动(阅读与分享、教学与反思、校本教研、互动与交流)”,改变了教师的观念和教与学的方式,创新了教研方式;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以姑苏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互动交流于一体,构建网上备课组、教研组、培训班,开展校际备课、课堂观摩、网上评课、技术培训等教研活动,使之成为传统教研的有效补充。

(三)研修主题:聚焦学科教学、技术应用和教学反思

近年,各区域在教师研修过程中设置了学科教学法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学反思等多种主题。

学科教学法知识可以看作是关于如何教授特定学科的知识,由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融合而成。学科教学法知识是教师研修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各区域围绕学科教学法知识开展了多种研修活动:第一,学科专题讲座。学科专题讲座不再是以学校为单位,而是以区域为整体,邀请区域内外的骨干名师面向区域教师开展主题讲座,使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拓宽了区域教师的专业视野,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第二,观摩名师课堂。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教师重点吸取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名师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师生互动,同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取长补短。第三,打磨优秀课例。开展有针对性的课例研修,通过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等形式,不同教师围绕相同的教学内容同台竞技,展示教师多样化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同时进行研讨和交流,协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区域研修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举措。随着信息技术的推进,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积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融合。研究者们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做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有研究者调查了捷克68所中小学的228名教师,探讨影响教师接受电子学习课程的因素[7],研究发现,影响网络学习课程接受程度的主要因素除了包括教师的学习动机,还包括对教师学习效果的评价等。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对教师反思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干预措施,有利于教师反思能力提升,从而发挥教师研修活动的实效。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新加坡着力培养反思型教师,使他们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并在持续变化中保持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在培养反思型教师方面,社会建构主义方法比传统的陈述性反思更有效。

(四)活动设计:引领、互助和反思相结合,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网络环境下,国外区域研修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在线交友—社区接纳—社区友谊。国内区域研修注重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教师自我反思相结合。“专业引领”通常指依托教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室,发挥区域骨干教师/名师的引领作用,推进区域内“名师引领、强校引领”,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同伴互助”通常指在区域研修中,教师进行基于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评课议课和集体反思,提高协作能力,依托集体智慧促进个人专业成长;“自我反思”通常指教师参与区域研修活动之后,要积极撰写反思报告,进行自我反思,在与同伴的协作知识建构完成之后,进行自我知识建构和提升。

(五)研修评价:经验+数据,主观评价和量化评价相辅相成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深化,教师研修效果评价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普遍关注。成功的教师研修应具备如下几个特点[8]:第一,教师应积极参与研修过程;第二,能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提高教师教学、反思和协作能力;第三,有助于提高教师参与研修之后执教课堂的学生满意度和学业成绩。国际上一些著名的评估框架可为其效果评价提供理论支持。例如,用于测量各年龄段学习群体的发展关键能力的终身学习关键能力框架,用于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用于评价教师专业水平的TPACK框架等。

研究者通常借助問卷调查、结构化访谈、课堂观察、教师个人反思、测量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及学生学业成绩来评价教师研修的效果。近年,视频分析法和反思分析法也成为评价教师研修效果的新兴手段。程云提出“课堂教学行为云”,探索数据驱动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与评价方法,实现了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9]。玛丽亚·弗里基(Maria Vrikki)等研究者建立可靠的视频分析编码协议对教师讨论片段进行编码,揭示了特定形式的交互对学习过程的不同影响[10]。张思构建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分析编码系统,开发教师教学反思分析系统,探索教师的反思水平和发展规律、教师的反思行为模式以及教师反思的社会网络特征[11]。然而,当前区域研修的评价方法仍以主观报告为主,数据为驱动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尚未得到普遍应用。智能时代下,有必要对教师研修过程中的伴随式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有效利用,探究数据驱动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对区域教师研修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综合性。

(六)研修环境:互联互通和多功能支持的研修空间

各级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学习空间和网络研修平台是当前区域研修较常用的研修环境。教师对研修环境的功能需求包括资源分享与存储、交流互动、视频资源回放、支持多平台和绩效分析功能。部分地区建有区域网络研修服务平台,为区域教师提供技术培训、资源应用、在线观课评课、课例回放等服务。例如,陕西省汉阴县的“区域教研网络互动平台”、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的“玄武教育云学习空间”、河南省洛阳市的“洛教云”平台等。此外,微信、QQ等社交工具及社会化自媒体(如微信公众号、直播社区)为教师搭建了移动泛在的交流空间,实现教师线上与线下的个性化互动。为了便于教师研修过程性数据的管理、汇聚和共享,提高研修成效,智能时代下的教师研修环境应该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是便于业务管理,二是方便学习,三是支持信息互通,四是支持“学—研”转变[12]。

(七)技术支持:工具应用、环境拓展和评价支撑的有效融合

技术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潜力的挖掘和教师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人人享有高效、优质教育以及终身教育机会的目标。长期以来,技术对于教师研修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社交工具和研修工具的应用上。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制作工具、社交软件及各种研修软硬件。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技术对教师区域研修的支持应不仅体现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社交工具和研修工具的应用上,还应体现在拓展研修环境和支撑研修评价等方面。环境拓展方面,通过慕课、智能导学系统和虚拟学习社区,有助于实现大规模、高质量的教师研修,保障教育的包容性和公平性;依托网络环境优化“平台+教育”的教师区域研修服务模式与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借助各种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教师可实现“随时可研,处处可研”,开展个性化研修,全面提升信息素养。评价支撑方面,将研修内容和过程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对研修伴随式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教师研修智能测评。

(八)组织和管理:多方协调,保障区域研修常态化发展

国内区域研修通常由行政区域(区、县)内的电教、教研、师训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部分区域成立了集科研、师训、教研、信息技术应用“四位一体”的区域教师发展中心,专门策划、组织和管理本区域教师研修活动。少数区域探索了大学、政府、企业和中小学校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协同开展区域研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区域研修的沟通协调效果。智能时代下,面对新需求和新挑战,还应探索“智能+效能”的区域研修组织和管理机制。借助人工智能,探索“智能+效能”的教师研修组织和管理机制,协同多个组织机构,发挥企业的技术支持作用,实现对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记录、分析与管理,实现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区域教师教学扁平化管理,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决策与即时服务支持。

三、区域研修的发展构想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研修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举措。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推动教师个性化研修,開展数据驱动的研修效果评价,是未来区域研修重要的发展走向。

(一)探索“三个课堂”支持下的区域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为区域教师整体水平提升提供环境支撑

当前,我国部分区域城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充分。智能时代下,“三个课堂”可为区域教师整体水平提升提供环境支撑。为解决当前部分区域乡村学校师资不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以及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可探索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三个课堂”支持下的区域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以城市教师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支撑,循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在独立探究、协同分享和反思实践中帮助区域乡村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增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二)构建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区域教师研修模式,为教师精准研修提供支持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应用,个性化和精准化是新时代教师教研的新趋势。构建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区域教师研修模式,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变革和创新,创新技术课堂,并在试点区域、学校和基地开展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研修示范样例;同时,探索建设和应用教师大数据,建立教师发展测评系统,支持教师有效选学,精准推送研修资源,优化研修效果评价,助推教师智能研修和精准研修,推动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区域研修常态化发展。

(三)设计“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教师区域研修空间,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区域研修活动提供支持

针对当前国内教师研修平台在研修资源汇聚、教师交互和反思深度、研修流程控制和管理、平台功能易用性等方面的不足,设计“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教师区域研修空间,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活动创建良好的环境。为了解决区域研修中研修活动流程不规范、过程性资源得不到有效管理和利用,以及研修评价困难等问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区域研修空间要预设有利于支持自行设计多种混合式研修模式,汇聚研修过程性数据资源,提供多种智能化研修评价工具,促进教师交互和反思,从而促进区域研修发展常态化。此外,智能时代下的教师区域研修空间应支持互融互通,支持大规模移动教研,具备视频直播、回放及实时点评功能,从而为区域教师实现“时时可研,处处可研”。

(四)探索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教学评价方法,为评价区域研修效果提供支持

课堂是区域研修的主阵地。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传统教育模式正在发生变革,如何评价区域研修后的教学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通过应用师生课堂行为分析、实时应答分析、对话互动分析、测评精准分析等工具,形成教师在研修之后的师生课堂行为分析报告、教学能力分析报告和学生学习能力分析报告,综合评价教师研修效果,并为优化教师课堂教学、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提供适应性内容服务。具体包括:第一,深度观察教师研修过程的社会交互和知识建构行为模式,关联社会交互和行为交互,并探究交互行为对研修效果的影响;第二,关注教师研修过程中的参与行为和教学反思,关注教师研修过程中的动机、认知和情感的变化,并探究这些变化对教师研修投入度、参与度及研修效果的影响;第三,跟踪教师参与研修后的常规课堂教学,探究教师研修对教师自我效能感、学生满意度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五)构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生态体系,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区域研修常态化发展提供支持

随着我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进,未来可聚焦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生态体系构建。其中包括:第一,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教学行为模型的技术体系。以课堂为核心,“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为学校智能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实证化数据服务。第二,教学评测大数据资源体系。从多个层面自主生成覆盖所有学段和学科的教学评测大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优秀教师教学常态,进行教学行为数据的深入分析,形成区域教学行为评价标准,有效促进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三,教师区域研修共同体的组织保障体系。联合教育局、教科院、企业、大学及中小学等多个单位和组织机构,协同构建教师区域研修共同体,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助推区域研修常态化发展。

四、区域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智能时代下,“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将助推区域研修的常态化发展。结合区域研修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构想,区域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几点启示。

(一)区域研修兼顾了区域教师各阶段的专业成长

近年,各区域自主组织开展的研修活动,充分发挥区域内名师、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优化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大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使他们从新手教师逐渐成长为经验教师和专家教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反思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本区域培养了大量骨干教师,同时帮助年轻教师专业成长,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区域研修兼顾了区域教师各阶段的专业成长,对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区域研修丰富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和手段

智能时代下,区域研修中利用各种智能研修平台和工具,协同多个组织机构和部门进行研修组织和管理,采用包括专家讲座、名师课堂观摩、同课异构、评课赛课、课题研究及同步课堂在内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均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和手段,助力教师个性化研修和专业成长,为区域教师专业能力整体提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三)区域研修奠定了区域教师终身学习生态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全面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各区域在研修内容、技术体系、教学资源和研修组织保障方面均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随着国家对区域研修的政策引领和各区域的积极推进,以及研究者对区域研修的关注,区域研修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区域教师终身学习生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五、研究小结

基于国内外文献及前期大规模调研,本研究明确了区域研修的内涵,总结了其不同于传统教师研修的一些基本特征,提出了智能時代下的区域研修发展构想,探讨了区域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应主要围绕区域研修相关理论创新和探讨、研修活动设计及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修效果评价实证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实现区域研修的发展构想,推动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1][2]张妮,刘清堂,曾祥翊,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现状及发展研究:基于全国25省(市)35县(区)的调研[J].中国电化教育,2019(10):109-116.

[3]阮高峰,林叶郁.同侪辅助学习模式及网络互助学习群体构建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2006(11):34-37.

[4]BOUGUEN A.Adjusting Content to Individual Student Needs:Further Evidence from an In-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16(50):90-112.

[5]HAYWOOD K M,GETCHELL N.Life Span Motor Development(5th ed.)[M].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09.

[6]OME A,MENENDEZ A,ELISE L H.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 Training:Evidence from the Caucasus[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17(61):1-8.

[7]HRTOOVÁ N,KOHOUT J,ROHLÍKOVÁ L,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Acceptance of E-learning by Teachers in the Czech Republic[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5(51):873-879.

[8]FRASER C,KENNEDY A,REID L,et al.Teachers’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ontested Concepts,Understandings and Mo-dels[J].Journal of In-Service Education,2007,33(2):153-169.

[9]程云.基于视频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方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10]VRIKKI M,WARWICK P,VERMUNT J D,et al.Teacher Learning in the Context of Lesson Study:A Video-based Analysis of Teacher Dis-cussion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7(61):211-224.

[11]張思.网络研修中教师教学反思方法及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12]胡小勇,徐欢云.“互联网+教研”形态研究:内涵、特征与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20(2):10-16.

(责任编辑 孙兴丽)

Regional Studies: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Ideas and Enlightenment

on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ZHANG Ni1,LI Lingling1,LIU Qingtang2,LIU Huihui1

(1.School of Education,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China 550025;

2.Facul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China 430079)

Abstract: Regional studies have developed traditional model of tea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and they are important training methods of promo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In order to solve the present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that our country’s regional studies are facing,this article has clarified the connotation of regional studies,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studies,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al ideas of regional studies under the smart era,and discussed the enlightenment of regional studies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which are of great theoretical import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regional studies;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eacher training; “Internet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