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大学生劳模精神的培育研究
2021-01-13曹金玉
曹金玉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在职业教育中培育大学生劳模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劳模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出发,解读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研究职业教育中培育大学生劳模精神的必要性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 劳模精神 职业教育 培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9.023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Model Worker Spiri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CAO Jinyu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anj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spirit of model workers, create a social fashion of glorious labor and strive for perfec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main body of cultivating applied high-level technical talents,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odel worker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pirit of model workers, this article interpret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spirit of model workers, and studies the necessity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cultivating model worker spiri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spirit of model work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ivate
勞模精神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建设新中国的百年奋斗史形成并不断嬗变的一种民族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伦理和社会主义劳动精神的生动诠释。劳模精神是职业教育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精神源泉。在职业教育中培育劳模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锻炼本领、修炼品格的必由之路。
1劳模精神的简述
1.1劳模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劳模精神是闪耀在广大劳动者身上的宝贵品质,是在工人阶级身上挖掘的一种精神力量。1950年毛泽东在劳动模范大会上发言,定位劳模是中华民族的模范、骨干,是人民政府的支柱,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直至今日,劳模表彰依然是中国共产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的重要途径。劳模精神孕育于革命战争时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涌现出“革命型”特征的劳动模范,到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脱颖而出无数的先进工作者,既有平凡工作中忘我奉献的爱国青年,也有生产制造的革新能手。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前赴后继的出现了无数劳动模范,在他们充满热忱的奋斗中祖国日新月异。随着时代的进步,劳模精神也在不断的进步与丰满。改革开放之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涌现出了两弹一星元勋、抓斗大王等大国工匠技术技能型劳模甚至科学家劳模,为建设新时代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在党的带领下亿万劳动者们努力奋斗,劳模精神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嬗变与发展,最终成为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助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推动当代社会不断进步。
1.2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
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2]新时代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概括为24个字: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3]新时代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是党和国家给所有劳动者的行动指引。劳模精神要求每一位中华儿女在本职工作岗位中要始终铭记爱岗敬业为初心,保持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决心;在职业生涯中要坚持艰苦奋斗作风,具备勇于创新的突破精神;在人生道路上要积淀淡泊名利的风范和甘于奉献的品质。劳模精神的内涵是层层递进、不断升华的理想信念,是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劳动精神的时代精神。
2在职业教育中培育劳模精神的必要性
2.1劳模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精神支柱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在构建专、本、研、博一体的完整教育体系。本科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其试点工作正处在不断探索与完善的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在涵盖本科理论通识教育和专科实践能力训练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教育的“职业”属性,着重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创新思维的职业特质和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新时代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历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精神支柱。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培育劳模精神是从思想上引导大学生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是职业教育不变的初心和恒心。通过英雄事迹、榜样的力量给予新时代生产建设者精神力量和实践指导。新时代劳模精神有助于为高等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大国工匠,提升学生的劳动素质、职业精神。
2.2在职业教育中培育劳模精神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的需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关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以实体经济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推动国家的产业结构优化。具体的说,实体经济是指整个国家生产的价值总和。在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击下,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4]机遇与挑战并行,扼制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因素集中表现在整体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因此国家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在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坚持提高质量、推动效益发展,进一步说就是提高劳动的效率和品质,合理布局各产业协调发展,不断解放和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发展经济与产业优化的核心力量是工作在各行各业的人民,是每一位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是点滴汇聚已成江河的民族力量。劳模精神引领新时代的宏大产业建设队伍的前进方向,伴随着现代农业、工业、文化产业…各行各业的生产水平向高水平自动化迈进,中国的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具备劳模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以培养储备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有针对性的输出不同行业的专业人才,并注重青年人的品德修养,为国家培养技艺精湛、品格高尚的中高端建设者,从而解决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和国家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高质量人才需求。
2.3在职业教育中培育劳模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
当今世界,经济、科技、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中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让广大青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奋斗,学会创造,积极锻造职业道德,传承劳模精神,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之人。实现中国梦离不开辛勤的劳动,劳模精神指导着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梦矢志奋斗。其次,劳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高度一致,劳模精神可以鼓励并引导全社会为构建富强、和谐、爱国、敬业的美好生活而奋斗。当代大学生在百年不遇之大变革中,努力学习技能,用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格激励自己,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劳模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用新时代劳模精神不断鞭策自我,从而创造出中国新的辉煌成就。因此,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培育劳模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教育。
3职业教育中劳模精神的培育路径
劳模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照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于思想、文化、技能三大类课程以及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细化职业教育的培養目标,把劳模精神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之一。从目标出发,注重理论与实践并行,基础课程与实际训练相结合,全方位全过程培育大学生劳模精神。
3.1从顶层设计构建劳模精神的育人体系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劳模精神的弘扬,先后召开了16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教育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下发各级院校德育工作文件,明确要求“劳模精神进校园”落地生根。[5]党和国家通过顶层设计把劳模精神镌刻在教育事业的育人体系中,为青年人成长成才的保驾护航。各级党委、政府、工会组织要做好劳动模范的管理服务工作,[6]真正关心、爱护劳模,为弘扬劳模精神给予积极的正向反馈。同时,高校要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将培育劳模精神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完善的劳模精神育人机制。
3.2从“三个课堂”落实劳模精神的培育路径
职业教育的“第一课堂”分为理论课堂和实训课堂两大类。首先,在理论课堂中涵养劳模精神,完善课程思政。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通过劳模故事、爱国情怀、时事热点等方向引导学生传承劳模精神。劳模精神融入工科类专业课程,鼓励学生以国家富强为己任,以先辈英雄为榜样,以劳模精神为支柱,努力奋斗,攻克技术瓶颈,把中国建设成科技领先的现代化强国。其次,在实训课程中锻造劳模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日积月累的练习与思考,才能打磨出高超的技能。劳模精神是实训课程的核心价值,实训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最后,高校教师要用自身的劳模风范给学生正面的示范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大学生劳模精神。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教学课堂之外的校园内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第二课堂”中融入劳模精神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可以开展以培育劳模精神为主题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第一,通过采访劳模人物、宣讲劳模故事、劳模表彰、播放相关音乐和电影等方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扩大宣传范围和影响力,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二,挖掘身边的劳动模范,特别是毕业生劳模典型,让学生们学有标杆,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大学生向劳动模范学习;第三,在课外时间鼓励学生参加校园社团活动,参与各类技术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培养学生创优争先,努力成为高水平技能人才;第四,开展劳动类实践活动,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真正用心体会劳模精神凝心聚力的精神力量。劳动教育是培育劳模精神的基础,用“劳动体验课”“劳动周”等课程帮助学生切身体会劳动最光荣的正确价值观,培养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三课堂”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企业课堂。深化产教融合是党的十九大对职业教育长期发展的路线导向,是实现学校与企业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双赢模式。现代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让学生在一线岗位上真操实练,引导学生领悟劳动光荣的奋斗使命,坚定报效祖国的奋斗初心,培养踏实肯干、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学校与企业在“第三课堂”中要明确劳动教育内容,设计激励机制,推动学生职业素养与品质可持续进步,保持时代青年创新创业的冲劲,真正在企业课堂中赓续劳模精神。
3.3从党史学习教育感悟劳模精神的思想引领
劳模精神的形成与传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精神果实。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劳动模范是共和国的功臣,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将培育劳模精神融入高校的党史学习教育,是更加贴近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特色党史学习,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内驱力。劳模精神是对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研究,立足思想政治教育,拓宽党史研究内容,凝聚亿万劳动群众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发展。培育劳模精神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树立正确价值观,践行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党史学习初心。中国共产党的劳模精神引导师生悟新知、求进步、增实效,发扬爱国精神、践行工匠使命,促进职业院校深入学习党史、学史力行,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生力量提供理论指导。
4结语
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引领当代青年人努力奋斗、为国奉献的精神力量。在职业教育中培育大学生劳模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的催化剂。职业院校从顶层设计出发构建劳模精神的育人体系,在教育的全过程中落实劳模精神的培育路径,为国家培养踏实肯干、志存高远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研究项目“中国共产党劳模精神的形成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21SKZX01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4-24.
[3]胡锦涛.在2005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4-30.
[4]宁吉喆.以经济发展新成效确保开好局起好步[N].人民日报, 2021-1-4.
[5]吴沛东.当代大学生劳模精神认知状况分析与培育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102-106.
[6]彭维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9(04):15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