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四环节教学法
2021-01-13文博罗县柏塘高桥小学张荣贵
文博罗县柏塘高桥小学 张荣贵
笔者结合个人在日常教学中的体会,提出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四环节教学法”,目的在于充分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加强双基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基本概念,先书后思
对课本出现的基本概念,我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文的文字描述,尝试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对新知识加以理解。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一课时,学生首先要知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三年级的时候直观认识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但时隔一年多,在复习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对复杂的概念,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直接向老师提问。例如《小数除法》第一课时“精打细算”解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我要求学生先从课本中找出概念并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同桌之间可以讨论。如题:甲商店牛奶买了5包,一共11.5元;乙商店牛奶买了6包,一共12.6元,哪家商店更便宜?我发现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整数除法,会把11.5元换算成115角,把12.6元换算成126角再进行计算,这是之前学过整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概念。而这节课的内容是小数除法,我在引导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而讲授小数除法要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学生先看书再思考时,老师要抓住关键点,突破难点,做画龙点睛的讲解,这个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解题思路,先启后导
当学生拿到数学题目时,不用急于动笔,我一般都会要求学生先把解题思路理清楚,写下来,最后再动笔。尤其在统考的时候,都是电脑阅卷,如果解题思路想少了一步,那么又得重新想,重新做,而答题的地方是有限的,既浪费时间卷面又糊涂。
学生在训练书写解题思路时,老师的角色是启发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思路,启发诱导。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三)》的一道题:一份稿件共4500字,淘气录入了这份稿件的4/9,还剩多少字没录入?我要求学生先自主读题,理解题意,不明白可以跟同桌讨论。我设计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去诱导:1.把这份稿件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字?2.这份稿件已经录入了几份?还有几份没录入?3.例题中的单位“1”是什么?这样一步一步启发学生,学生很快就明白这个题目的意思。最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把解题思路理清楚,写在本子上,这个题目便迎刃而解。
三、针对弱点,定向训练
老师要善于在学生做的练习和作业中发现问题,尤其是那些错得多的题目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这就是弱点,老师要针对弱点有一定的方向去训练,加强巩固练习,把学得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类,设计教学练习应有三种不同层次的练习,为了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题型中也应该有:基础题、灵活题、综合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二)》练一练:一个运动场跑道的形状与大小如图。两边是半圆形,中间是长方形,这个运动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运动场,现在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很多接受能力差点的同学刚开始看这图感觉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如果单纯计算长方形面积和圆的面积,很多同学能够利用公式计算出来,但是现在题目隐含了一些信息,如中间长方形的宽、两边的半圆合成一个圆。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可以读出隐含的信息,而多数同学是无从入手。所以,老师要有针对、有方向地精心设计练习题,从而摆脱题海战术,提高练习效果。
四、揭示规律,讲评提高
老师在课堂上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学生提高自学的能力,能理清楚解题思路,发现不足,加以训练,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揭示知识的规律,使学生的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平时训练中灵活运用便有提高。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我们归纳总结S=πR2从而得出圆环公式S圆=S大-S小等,认识到这一点,学生抓住了圆的计算公式规律,学生就清楚地理解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