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长期卧床褥疮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01-13李璟
李璟
江西省鹰潭市中医院外科 (江西鹰潭 335000)
褥疮是指皮肤及皮下肌肉、骨骼等组织受到长期压迫,从而引发局部组织血供不足,甚至导致溃烂、坏死等损伤,多发于脂肪层及肌肉层较薄且易受体位压迫处,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治疗难度大、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加重其经济负担。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通过负压吸引可最大限度地引流出创面愈合时产生的脓液、脱落物,从而促进创面及其腔隙愈合,减少感染的发生,是目前临床中应用广泛的创面治疗方法[1-3]。中医将褥疮归于“疮疡”范畴,治疗以活络通气、生肌解毒为主。依据《本草纲目》中所述“艾草生温熟热,可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主治百病”,可见以艾草为灸,可温经通络,活血生肌,促进血随气运,疏瘀散结[4-5]。本研究旨在探讨艾灸联合VSD治疗长期卧床褥疮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长期卧床褥疮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8~69岁,平均(59.36±5.18)岁;褥疮分期,1~2期9例,3期31例,4期20例;共有褥疮75处,包括肩肘部10处,背部22处,骶尾部20处,髋部14处,膝关节、足跟及内外踝9处;最大面积10.4 cm×9.6 cm,最小面积1.9 cm×2.2 cm;创面深度2~6 cm,平均(3.42±0.13)cm。试验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6~72岁,平均(59.62±5.21)岁;褥疮分期,1~2期12例,3期26例,4期22例;共有褥疮74处,包括肩肘部7处,背部22处,骶尾部21处,髋部18处,膝关节、足跟及内外踝6处;最大面积10.1 cm×10.5 cm,最小面积2.5 cm×2.3 cm;创面深度2~5 cm,平均(3.12±0.16)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符合褥疮相关诊断及分级标准[6];意识清晰,依从性较高;年龄>18岁;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已参与其他医学研究;伴有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肾衰竭;感觉系统异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营养支持、抗炎等常规治疗及护理,并在进行创面清理后安装VSD装置。
对照组根据褥疮位置协助患者取俯卧或侧卧位,待局部麻醉满意后切除褥疮处的炎性肉芽、瘢痕及坏死组织,伤及骨骼者去除坏死表层,若患者创面中存在闭合腔隙,则应切开隔断及无效腔;同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过氧化氢及甲硝唑溶液充分冲洗创面,止血后根据创面面积、形状修剪VSD泡沫敷料,充分包裹引流管后将其覆盖于创面上(较深的创面使用敷料进行填充),并通过半透膜将整个创面封闭,开放50~60 kPa负压,连续引流7~10 d后进行换药或拔除,需要植皮者进行二次手术,植皮后使用VSD 14 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绒条(以3年以上的陈艾为宜,要求气味清淡、质感柔软细腻)进行循经灸治疗,即根据褥疮所在位置周围的经络,选取穴位进行温和、回旋及雀啄三步法加强敏化艾灸,对于肩肘部褥疮,循太阳小肠经,取穴肩贞、小海;背部、骶尾部、足跟部褥疮,循太阳膀胱经,取穴承山(承扶)、委中、昆山;膝、踝关节褥疮,循少阳胆经,取穴绝骨、环跳、阳陵泉;同时,取足三里、关元、气海为强壮穴;施灸时将艾绒条放于距创面2~3 cm处(避免艾条或艾灰烫伤肌肤),每个穴位灸10 min,1次/d,直至创面恢复。
两组均于治疗14 d后评估疗效。
1.3 临床评价
(1)临床疗效:痊愈,创面愈合面积>90%,皮肤恢复正常或硬结脱痂,无水肿及坏死;显效,创面愈合面积≥75%,皮肤轻度水肿并伴有少量坏死组织;有效,创面愈合面积≥25%,皮肤中度水肿并伴有中等量坏死组织;无效,创面愈合面积≤24%,创面无改变或水肿加重,坏死组织增多;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肉芽生长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的肉芽生长时间(由肉芽面积、厚度、清洁度决定)、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3)满意度: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共10项,合计100分,其中≤55分为不满意,56~70分为尚可,71~85分为满意,86~10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尚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肉芽生长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肉芽生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肉芽生长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褥疮的发生主要归于患者久病不愈,内里气血两虚、血行不畅导致脉络瘀滞,外因久卧久坐,导致脉络受阻、气血不通,使肌肤长久失于调养、腐烂坏死,最终成疮。在褥疮创面的愈合过程中,常易继发感染,加之患者长期卧床血供不足、回流受阻,导致创面久治不愈,清创次数增多,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因此,血管的形成及恢复在褥疮的治疗中极为重要[7-8]。
《内经》中述:“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刺灸心法》中记载:“火足气到,始能求愈”。艾草纯阳,依据循经取穴对创面周围经络施灸,烧灼后通过生物传热、红外热辐射等方式经由穴位传热至经络,激发经络传导,促进创面周围皮肤微循环、复通血运。相关研究指出,艾灸产生的艾烟、挥发油等物质可影响大鼠神经及免疫系统,促进其调节分泌,具有抗炎、扩张血管的作用[9-11]。
VSD主要使用聚乙烯醇、聚氨酯材料连接引流管并覆盖于创面上,通过半透膜封闭创面后进行负压吸引,使创面形成富氧环境,可促进巨噬细胞增殖分泌,减少厌氧菌繁殖,从而及时清除创面内的病菌、分泌物等,且VSD材料维持了创面的湿性环境,有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与创面的愈合[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肉芽生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试验组肉芽生长速度更快、创面愈合效果更好,同时换药次数更少,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13]。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因此,今后应对研究结论在扩大样本量后进一步论证。
综上所述,艾灸联合VSD治疗长期卧床褥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促进创面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