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对牙周病的预防及治疗

2021-01-13邵志强袁德华刘庆汤军花丰磊文祝清秀上官世团

医疗装备 2020年24期
关键词:牙周病牙周牙龈

邵志强,袁德华,刘庆,汤军花,丰磊文,祝清秀,上官世团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 (江西景德镇 333000)

牙周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据国家卫生部门统计,我国约有67%的人患有牙周病。该病危害极多,不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而且是影响心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卒中等)、糖尿病、肺炎、肾炎、胃肠炎甚至胃癌发生的主要因素[1]。临床将牙周病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种为触及深层牙周组织的牙周炎症,另一种为仅累及牙周组织的牙龈疾病。患者的早期症状具有隐匿性,容易被忽视,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不当,会引起牙周组织慢性炎症[2]。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发展为重度牙周病,轻则会损害患者的口腔咀嚼系统,重则会影响全身健康。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大数据是现在信息大爆发的巨大成就,其特点表现在:大流量的数据;可通过医疗公共数据库快速得到;更加关注相关关系。对大数据的分析可对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迅速且积极地作出应对,帮助医师基于患者的病情作出及时和个性化的治疗,同时揭示牙周病规律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而提出积极且有针对性的结论和对策[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牙周病进行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挖掘牙周病规律性预防及治疗措施,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治疗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 000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0例。试验组男265例,女235例;年龄23~68岁,平均(43.63±3.72)岁;疾病类型,牙周炎213例,牙龈炎102例,牙周创伤54例,牙周萎缩93例,其他38例。对照组男260例,女240例;年龄21~67岁,平均(43.53±3.59)岁;疾病类型,牙周炎210例,牙龈炎107例,牙周创伤55例,牙周萎缩95例,其他3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1)经X线诊断、口腔检查确诊为牙周病[4];(2)年龄18~70岁;(3)调查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研究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征得家属及患者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心、肝、肾功能障碍;(2)合并精神异常、心理障碍或意识丧失;(3)合并恶性肿瘤;(4)听力丧失、无法正常语言沟通或难以配合;(5)既往存在牙周病病史;(6)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7)不配合研究、中途退出研究或失访[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口腔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积极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治疗,清除菌斑、牙石等病原因子,并对松动牙咬合予以固定,减轻咬合力负担;对全身或局部炎症实施抗菌药物治疗,抑制炎症发展。

试验组实施大数据下个性化系统性干预治疗,除基本口腔牙周治疗外,还包括全身系统性病史的检查及个性化牙周病的维护及治疗,具体如下。(1)建立档案: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患者建立健康电子档案,记录疾病信息、患者联系方式、病史、家族史及牙周病相关指标等;每次在患者体检或治疗后均将信息上传到医疗服务平台,临床医师可通过平台随时调出疾病诊断及治疗信息。(2)危险因素监测:加强对患者的随访观察,积极评估牙周病的危险因素,并将结果上传到医疗平台,动态监测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针对存在牙周病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3)追踪观察:嘱患者接受龈下微生物检查,采用UDU4-znSF型数字化超声波洁牙机(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去除龈上菌斑、牙石等;针对疾病类型予以镜检,追踪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细菌类型及分布情况;实施龈下刮治术与根面平整术;加强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并记录其牙周指标变化。

两组均于治疗1个月后评估疗效。

1.3 临床评价

(1)牙周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及出血指数。(2)治疗效果:治愈,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消失,咬合功能恢复正常,牙周指标接近正常水平,牙槽骨完全修复;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缓解,牙齿松动症状改善,牙槽骨修复良好;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无变化,牙周脓肿反复发生,牙槽骨吸收增加;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6-8]。(3)并发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牙齿松动、牙齿发炎、牙齿叩痛及牙周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4)复发:随访1个月,观察疾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牙周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出血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牙周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试验组复发率为6.6%(33/500),低于对照组的13.6%(6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91,P<0.05)。

3 讨论

牙周病主要是由于口腔内细菌刺激牙龈组织而引起牙周组织破坏的一种疾病。有研究发现,其与吸烟、磨牙、药物、遗传等因素存在密切的联系[9]。疾病初期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牙龈红肿、牙齿松动及牙龈萎缩,病情往往可逆,但容易被忽视,若未经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下一阶段的牙龈疾病,常见的是慢性炎症反应。有研究发现,牙周病是心脏病、卒中等疾病的高危因素,且随着牙周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升高[10]。

目前,临床治疗牙周病的方法复杂多样。实践数据显示,无论是全身用药还是局部化学生物制剂,通过牙周外科手术方法来增强机体的调控必须予以及时且正规的个性化治疗,以达到控制牙周病进一步发展的目的[11]。在大数据背景下,牙周病规范性治疗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将关于牙周病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分析,有效把握牙周病的发展特点及治疗规律,从中挖掘出对疾病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信息[12]。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医疗工作的重点内容,不仅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而且涉及疾病防治、危险因素监测以及追踪干预等,贯穿疾病从预防至治疗的全程。近年来,互联网及移动设备在医疗机构得到普及,医疗服务平台的构建以及信息的共享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流,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出血指数均优于对照组,体现了该治疗模式对患者牙周指标的改善作用[15]。通过建立健康电子档案,临床医师能够在医疗服务平台上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既往诊断及治疗经过,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将采集到的病历资料进行横纵向对比,能够总结出牙周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规律及罹患疾病的风险,提前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加强对患者的追踪观察,可了解患者治疗后的病情变化情况,督促其定期到医院接受复查,结合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进而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体现了大数据技术的干预效果。当然,大数据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其准确性有待提升,且个人隐私与数据开放的平衡问题也备受关注,应予以持续改进,提升其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大数据信息技术及挖掘技术能够把握牙周病的预防及治疗规律,为牙周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指导,进而强化临床治疗效果,减少牙周病的复发。

猜你喜欢

牙周病牙周牙龈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毁容”警告:你的“牙龈线”正在后移
牙龈之伤
牙龈与牙齿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牙周病致错畸形正畸治疗中邻面去釉治疗的效果研究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维护治疗对于保持牙周长期疗效的价值探析
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治疗长期疗效中的临床价值
恒久性修复体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