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对临近管线和检查井的影响分析
2021-01-13刘拴奇张昌军张文娟
刘拴奇 张昌军 田 楠 张文娟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43)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发展进程和工程建设速度越来越快。用地紧张及经济、技术的发展促使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超大、深基坑。基坑的开挖打破了原有的应力平衡,引起支护结构和坑外土体发生水平、竖向位移,且既有建(构)筑物抵抗变形的能力有限,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存在不利影响,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成为重点问题[1,2],特别是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等实施以来,对深基坑的设计、施工要求更加严格。
传统的基坑支护设计软件仅能够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分析,缺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功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采用在数值模拟的方法。王卫东等[3]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基坑开挖对围护结构、已运营隧道的影响。左殿军等[4]采用有限元方法,考虑隧道衬砌与土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基坑开挖对已建盾构隧道的影响,并分析了区间隧道、基坑支护结构、地表沉降、衬砌受力及位移变化趋势。冯晓腊等[5]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基坑开挖对支护结构、周边环境的受力、变形情况。
本文在传统支护设计软件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对临近管线和检查井的影响。
1 工程概述
1.1 项目简介
基坑呈不规则矩形,东西长约195 m~210 m,南北宽约177 m~196 m,基坑总长约803 m,面积约38 142 m2,基坑开挖深度3.2 m~19.0 m。临管线侧(基坑东侧)基坑支护段长约177.0 m,深11.7 m~19.0 m。
管线及检查井位于基坑东侧人行道下方,高程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坡度约5.5%。检查井平面尺寸为9.5 m×5.8 m,高9.9 m,距基坑开挖边线净距约8.3 m,埋深约4.0 m。管线距基坑开挖边线净距约10.2 m~12.5 m,管线外径0.63 m,壁厚10 mm,材质为钢材,埋深约5.3 m。
基坑总平面见图1,检查井结构见图2。
1.2 工程地质条件
表1 主要岩土特性
1.3 水文地质条件
基坑范围内及周边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性潜水,其稳定水位埋深为44.70 m~53.30 m。场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等补给,排泄方式则以径流、人工开采和蒸发为主。本项目基坑支护设计不需考虑降水。
2 支护设计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基坑深度、周边环境条件,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施工方便的原则,对基坑进行分段设计。由于基坑东侧支护长度较长,且基坑深度变化大,基坑支护类型较多。本文选取检查井处(同时也是基坑最深处)65 m范围进行分析。
由于检查井距基坑较近,基坑上部锚索无法施工,采用双排桩支护,桩径0.8 m,桩间距1.4 m,排距2.2 m,桩长27.0 m,嵌固10.28 m,基坑下部设置2道旋喷锚索;基坑其他部位采用单排桩支护,桩径0.8 m,桩间距1.5 m,桩长24.5 m,嵌固7.78 m,设置1道常规锚索和3道旋喷锚索。支护剖面如图3所示。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6],锚拉式支挡结构采用弹性支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主要计算结果汇总
3 有限元分析
传统基坑支护分析软件仅对支护构件进行受力分析,无法对周边环境进行分析。为了较准确的反映基坑开挖对临近管线和检查井的影响,本文采用Midas GTS NX 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开挖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见表3)。基坑开挖对管线的影响采用二维和三维模型分析,对检查井的影响采用三维模型分析。为减小边界约束的影响,模型边界与基坑的水平距离不小于基坑深度的3倍。
表3 基坑开挖、支护工况
在模拟主体施工及回填工况时,主体建筑按15 kPa/层荷载考虑,作用于基坑底部。回填土按正常土体单元考虑,临建筑侧增加水平位移约束。土体采用修正摩尔库仑本构模型,主要计算参数如表4,表5所示。
表5 主要结构参数
3.1 二维有限元模型
由于检查井具有空间特性,二维模型仅分析基坑开挖对管线的影响。选取最不利断面(基坑深18.12 m)模拟基坑开挖对管线的影响。模型高50 m,长100 m,右侧边界距基坑距离60 m,模型单元划分如图4所示。
3.1.1桩顶水平位移
各开挖工况下围护桩桩顶水平位移如表6所示。开挖至基坑底时,桩顶最大位移为-14.52 mm。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7],围护桩桩顶水平位移累计值20 mm~30 mm,相对基坑设计深度控制值为基坑深度的0.2%~0.3%,可知桩顶水平位移满足变形要求。
表6 桩顶水平位移 mm
3.1.2管线位移
各开挖工况下管线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如表7所示。
表7 管线位移统计表 mm
1)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管线水平位移逐渐增大,且临基坑侧管线水平位移变化相对较大,开挖至基坑底时最大水平位移为-12.61 mm,相对变化率为管线至基坑底高度的1‰。
2)管线竖向位移呈先隆起后下沉的规律,同样临基坑侧管线竖向位移变化相对较大。管线隆起的原因是第一次开挖深度2.3 m(工况3)较浅,开挖土体位于管线上方,卸载后造成管线隆起,最大隆起量为0.94 mm;随着开挖深度增加,管线逐渐下沉,最大沉降量为-2.27 mm。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7]的要求,管道位移累计值为10 mm~20 mm,可知管线变形满足规范要求。
3.2 三维有限元模型
三维模型高50 m,长126 m,宽120 m,模型边界距基坑60 m~70 m。为简化计算,采用等刚度地连墙代替围护桩。图3a)对应的等效地连墙墙厚为0.55 m,图3b)对应的等效地连墙墙厚为0.57 m。三维模型如图5所示。
3.2.1检查井变形
各开挖工况下检查井位移见表8~表10,基坑开挖至坑底时的位移如图6所示;No.1~No.4位置如图6a)所示。
表8 检查井X方向位移 mm
表9 检查井Y方向位移 mm
表10 检查井Z方向位移 mm
1)检查井在开挖过程中发生旋转。开挖1~开挖4工况,检查井顶面X位移向正方向(坑外)逐渐增大,底面X位移向负方向(坑内)逐渐增大;开挖5~开挖6工况,检查井顶面、底面X位移向负方向(坑内)逐渐增大,变化趋势一致。检查井Y位移呈类似变化规律。检查井顶面、底面最大X(Y)位移差值为2.4 mm(0.8 mm)。
2)随着开挖深度增加,竖井先隆起后沉降。开挖1~开挖4工况,开挖面位于检查井井底以上,检查井隆起量逐渐增加,最大隆起量为4.4 mm;开挖5~开挖6工况,开挖面位于检查井井底以下,竖井逐步下沉,最大沉降量为3.2 mm。
3.2.2管线变形
影响管线安全的因素除了管线的位移绝对量外,还需考虑沿管线纵向的不均匀变形。沿Y轴正向于管线上选取5个点(间距约11 m,见图7),管线总位移见表11。开挖过程中,两点之间最大差异变形绝对值为2.3 mm,相对值为0.2‰,不均匀变形较小。
表11 管线总位移 mm
4 结语
结合传统软件并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可知:
1)深基坑开挖支护结构、管线变形随开挖深度的增大逐渐变大,根据计算结果,基坑开挖引起的管线变形满足规范要求。2)基坑回填后管线变形有所恢复,但并不能恢复原位,即基坑开挖对管线会造成永久性影响。3)基坑支护设计通过传统方法和有限元法相结合,分析了管线和检查井变形、围护桩桩顶位移,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