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混住化社区空间治理策略研究
2021-01-13王小兰
王 小 兰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城郊地带的农村区域受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在城乡二元互动下产生了混住化现象,逐步改变了地域的社会结构与空间格局,形成了新的社区类型:城郊混住化社区。不同于一般的城乡社区,城郊混住化社区存在着新旧空间交错、社会结构复杂、组织形态交叉等特点[1]。目前,我国城乡空间统筹着眼于构建城乡融合、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是城乡统筹战略的关键环节[2]。城郊混住化社区作为城乡互动最频繁的地域,不断探究这类社区的空间治理策略,对于城乡空间统筹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郊混住化社区的空间矛盾
1.1 宏观层面的区域空间发展无序
从空间区位来看,这种混住化社区普遍存在于城乡互动最为频繁的城郊地带,具有一定的长期性,不能被简单视作一种过渡型社会空间。从空间发展形态来看,城郊混住化社区依托便捷的交通围绕在城市建成区外部,整体上以一种向心扩张的形态快速无机的向外蔓延。最终以斑块形式零碎分布在城市边缘,破坏城市肌理,带来诸如交通拥堵、设施缺乏、环境恶化等问题。从空间格局来看呈现出不同功能空间的混乱与隔离,例如传统的自然式村落空间格局、现代化的“大尺度”街区格局及几何式厂房空间并存,彼此间缺乏过渡与联系。
1.2 中观层面的社区内整体环境错乱
1)城郊混住化社区整体自然环境错乱。在村民自发“种房”过程中,街路空间、绿化空间被不断蚕食,导致村庄街路狭窄、景观破败。由开阔农田、自然式山水湖林构成的乡村景观与极具城市特色的小区景观或者企业景观并存,风貌的不协调和空间的不连续造成整体景观系统的割裂。另外,简单粗放的企业生产造成村落环境污染,甚至改变村落地质条件、破坏生态平衡,增加自然灾害风险。
2)内部公共空间破败。空间资源严重不足,虽然政府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很多城郊村落还是以居住性和经营性空间为主,公共活动的场所建设还比较落后。村落经营性空间的快速膨胀,很多小型厂房和便民店铺的布局缺乏合理规划,造成整个公共空间系统的混乱[3]。最后是以单一群体为对象的公共空间设计不能满足混居主体的需求,已有的公共空间利用率低,表现为外来租房者一般很少涉足村委活动中心,部分上楼村民也无法适应具有城市特色的回迁小区的公共空间设计。
1.3 微观层面的院落内部空间冲突
1)居住环境恶化。房屋建设质量参差不齐,既有质量和外观不错的建筑物,同时也存在不少质量低劣、结构破损的房屋。建筑密度居高不下,建筑布置不满足日照和消防间距要求,形成无光暗室。内部居住格局由传统的“一宅一户”演变为“一宅多户”,每一户的居住面积极小,空间内拥挤不堪。
2)院落内私密与公共关系的颠倒。传统农业社会村落的公共空间与私有空间相互交织、渗透,没有绝对的界限[4]。在城郊混住化的院落空间内,大外来租户的出现必然导致私人院落的公共化;另一个方面,村民为了维护家庭或家族生活的私密性和安全性,会在院落中做出针对性的“封闭化”“隔断化”处理,又导致原本承担活动交流的院落公共空间转而变成了缺乏活力、环境凋敝的私密性消极空间。
2 城郊混住化社区空间治理困境
根据以上对城郊混住化社区存在的空间矛盾的论述,可见其空间治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下面分别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出发分析这种空间治理困境。
1)城市偏向政策下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的政策制定都存在明显的城市偏向,最终形成了“城乡病态共生”的发展格局。作为城乡发展的核心,我国政治资源配置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态势,这种不均衡分配的最大受害者则是城乡弱势群体[5]。在城乡互动最频繁同时也是弱势群体集聚的城郊区域,城与乡的种种差异迅速外化成各种空间矛盾。例如在空间引导上,城市规划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往往将重心放在城市核心区,忽视对城郊混住化社区的管理,已有的一些规划也常常脱离实际[6]。在经济发展上,城市型经济空间不断入侵,低收入的农民为创收不断“种房”,都造成城郊空间的无序蔓延。在生态保护上,城郊农村往往成为“牺牲者”,被动承接市中心转移的污染性企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2)异质性增加导致的社区治理困难。村民与外来租房者、上楼农民与外迁市民在城郊的混住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社区异质性增加。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大量不同身份背景的外来租房者快速占据租金低廉的城郊村落空间,同时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导致人口倒挂现象严重。而流动人口在经济整合、社会适应、文化习得和心理认同等方面的总社会融入度不高,给城郊混住化社区治理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7]。上楼农民和外迁市民的混住更加直接地体现了城与乡的二元互动,两者差异主要体现在职业身份、文化素养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相对弱势的上楼农民的城市社会融入过程比较艰难。总的来说,混住化社区内社会成员面临严重的原子化和游离化,相互隔离的居住群体严重制约了邻里网络的构建,降低社区凝聚力,增加了社区管理难度[8]。加之城郊社区空间治理经验不足,虽然目前学术界针对城乡社区空间营造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多以单一群体为对象,针对异质化程度高的城郊混住化社区的研究尚不成熟。研究发现,社会参与和公共空间的供给会显著促进邻里关系,因此社区公共领域的发展对提升社区凝聚力有重要意义[9]。
3 “共生式”空间治理策略探究
总的来说,城郊混住化社区空间治理困境主要是由社区内外各单元间的隔离和封闭造成,因此如何在各单元之间建立联系、增加互动、促进融合显得格外重要。由此引入共生理论,共生即指不同单元间互相联系并构成整体,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互惠共生关系强调处于共生的双方都能从对方得到某种利益,从而促进自身发展。本文通过整合共生单元、改善共生模式以及优化共生环境三个环节,构建起共生单元之间的“互惠共生”系统,形成城郊混住化社区的“共生式”空间治理策略,如图1所示。
3.1 破除壁垒,整合共生单元
通过适当的途径整合共生单元,建立空间联系与人群联系,以此保障混住化社区内部空间的整体性。对于城郊混住化社区来说,需要建立共生关系的单元主要包括物质空间单元与混居主体单元两大类,不同类别的单元整合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图2所示。
1)通过空间延续来建立各空间单元的联系,例如调整经营性空间的规模与布局,在城郊村落周边选择适当的位置集中安置规模较大、有污染性的工厂,有秩序、有重点的布置小型的便民经营性店铺,使之与民房、院落、农田之间形成合理有机的空间关系。对于城郊农民回迁安置小区,在规划时应当注意与传统村落在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方面的协调性,尽量在空间肌理、尺度及风貌上互相呼应、自然过渡。具体来说就是延续乡村传统风貌,以乡土文化为本来开发和建设城郊混住化社区,保证区域整体空间的延续性。
2)通过丰富群体层次来建立各类人群单元的联系,即在本地村民与外来租房者、上楼居民与城市市民之间建立起中间纽带,让不同主体间产生渗透与理解。这种中间纽带可以从物质空间、社会关系和社区组织三个维度去建立。首先要注重混住化社区内公共空间的营造,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混住主体有互动交流的场所,以此形成空间纽带;其次要发挥社区管理者、社区能人以及志愿者的积极联络作用,促使不同主体共同参与社区事务,以此形成黏合度高的社会关系;最后要加强政府、市场和居住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多元协作的组织纽带。
3.2 开放共享,改善共生模式
针对现存的大规模的城郊村落内部空间,在保证区域内原有建筑和格局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对外部空间环境进行改造更新,提升空间互动,构建从村落到院落的微共生模式。
1)提升空间的开放性,首先通过提升景观生态环境,整治违规搭建,完善基础设施来改善空间环境;在改善空间环境基础上,疏通空间路径,提升视线通透性,以此来提升空间整体的开放性。对于整体村落空间,加强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设施建设,保证城市、郊区与乡村之间的空间连接畅通,增强城郊村落的双向可达性。对于内部公共空间,应该采取开放式的空间设计手法,在需要设置界限的地方采取软质界面或通透性界面。对于内部院落空间,有序组织各房间朝向公共院落开口,使交通空间与活动空间部分重叠,增加村民与租户彼此交流的机会。
2)增强不同空间、不同人群之间的互动。通过塑造空间功能多元化、拓展建筑功能,来增强空间与空间的互动性。村落内沿主要生活性道路的民房可以出租商用,经合理规划后形成具备商业氛围的村落街道空间;另外可采用前店后坊的形式布置商业零售与企业加工空间,高效集约使用空间,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居住空间的相对独立成团。挖掘、盘活、凝聚混住化社区文化来延续空间文脉,无论是在传统的农村社区还是回迁小区,社区文化无疑是凝结各主体的关键因素。村民与大部分租房者本身生长于乡村文化之中,而城市市民对乡村文化也有一种原始的向往,因此以乡村文化为根本规划建设社区内部空间,能够加强房东与租户之间在院落里面的互动和上楼村民与市民在小区公共空间里面的互动。
3.3 三位一体,优化共生环境
从空间、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出发优化政策共生环境,构建起空间共融、经济共荣、社会共建的三位一体的治理格局,如图3所示。在空间规划上,立足于区域视角,将城郊与城市核心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在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基础设施、生态系统规划进行协调与整合,控制城郊零散分布、无序蔓延的空间发展形态,最终达到空间共融。在经济发展上,推进一二三产业发展共荣机制,侧重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与反哺,在城郊区域建设工业与农业均衡发展的政策环境、对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加大对村民和农业的财政投入,最终提高城郊村落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村民增收、实现经济共荣。在社会建设上,遵循“认同—合作”的建设途径,建立社会成员对城乡社会事业共生发展的目标认同,推进政府与民众之间、不同混居主体之间的合作共建行动计划,最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环境。综上,通过调整宏观层面的政策规划,正确引导城郊空间变迁,协调城乡的连续性,以期从源头上消解城郊矛盾空间。
4 结语
城郊混住化社区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复杂的社会性质成为我国城乡空间统筹的突破点,研究其空间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城郊混住化社区存在的空间矛盾和空间治理困境的分析,引入共生理念,通过整合空间单元、改善共生模式及优化共生环境三个环节建构起互惠共生系统,形成“共生式”的空间治理策略,为促进我国城乡空间统筹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