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事业单位资产绿色化与智能化管理的研究
2021-01-13谢吉丽
◆ 谢吉丽
一、绿色化与智能化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使绿色成为普遍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要主动应变、化危为机,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加强数据安全合作,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而将“增势赋能推动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能使事业单位资产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能规避事业单位机构改造中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能促进事业单位“十四五”期间的高层次谋划、高起点开局,高效高质量发展,也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新时代推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形成新格局,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重要位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数字智能的新路子,稳步地推动事业单位资产要素配置的合理化、事业单位资产的价值增值化和国有资产发展的融合化。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应避免出现的问题
(一)部分人员不够重视绿色理念运用。现阶段能源危机的加剧,对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若对绿色理念运用重视程度不够,会导致具体的管理工作开展缺乏有效性,影响着管理目标的实现及资产利用价值等,无形之中加大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发生的概率。
(二)部分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不够。实践中若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一方面,会使事业单位资产的业务流程管理出现脱节,降低工作效率,影响整个单位的工作进程;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风险加大,不能对资产可能会面临的风险有所了解,更不能及时对风险做出化解对策,常常会使资产的风险管理处于真空无人管理的状态,使单位暴露在风险之下。
(三)信息化管理的缺失。未能重视信息化管理方式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高效利用,会降低了资产管理中的智能化技术水平,会加大资产流失现象出现的概率,会增加管理成本费用,会拉低事业单位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不利于单位“十四五”期间的创新发展。
三、绿色化与智能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构建绿色论证体系,加强预算环节资产管理。国家预算主要解决的是货币资产的投量与投向问题,地方事业单位预算主要是解决货币资产如何使用的问题。在了解绿色经济发展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可通过对相应论证体系构建方面的思考,满足事业单位预算环节资产管理要求。在此期间,需要做到:1.从可执行性、内涵丰富性等方面入手,给予绿色论证体系构建足够的重视,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环节资产管理意识,实施好具体的工作计划,促使预算所涉及的经济社会行为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生态容量之间的平衡能够得到专业支持,最终达到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绿色目标实现的目的;2.当切实有效的绿色论证体系构建好后,能够为资产优化管理及科学管理提供专业指导,促使具体的管理工作落实效果更加显著,满足事业单位科学发展要求,保持高碳项目良好的控制状况,避免引发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应用问题。
(二)完善绿色采购制度,规范事业单位采购流程。我国“绿色事业单位采购”已经实行多年,可鉴于此完善相应的采购制度、规范绿色事业单位采购程序来达到绿色目的。在此期间,需要做到:1.注重良好法律环境的构建及创新理念的合理运用,为事业单位绿色采购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专业支持,促使其有着良好的适用性,满足绿色产品采购工作高效开展要求,促使绿色事业单位能够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给予其资产管理目标实现及效果增强等更多保障。同时,需要对采购法律体系的构建及科学应用进行充分考虑,确保事业单位采购计划实施有效性;2.事业单位采购流程形成过程中,需要重视对绿色的合理把握,加强绿色采购清单使用,给予绿色产品集中采购更多的思考,为资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促使其管理工作开展更具合理性,满足绿色事业单位发展中采购流程不断规范方面的要求。在此期间,也需要提高对采购标准体系构建的关注度,且事业单位采购活动、采购标准需要向公众公开,主动接受舆论和群众监督,从而实现对资产管理中的高效管理,避免影响其利用效率。
(三)注重绿色技术使用,合理制定管理方案。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计划实施中,为了满足绿色要求,增加其中的技术优势,则需要注重绿色技术使用,并通过对管理方案的合理制定予以应对。具体表现为:1.注重新型保温材料、太阳能利用、自然及机械通风等不同绿色技术的科学使用,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促使既定的管理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在技术层面上为资源管理思考拓宽提供更多保障;2.根据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状况及管理工作高效开展要求等,对管理方案的合理制定进行更多的考虑,促使具体的管理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实现对事业单位资产在绿色背景下的科学管理及高效利用。
(四)查清资产底数重视盘活,拓宽资产调剂来源渠道。坚决避免清查盘点工作流于形式的现象,按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资产的清查盘点,及时掌握资产的实际存在状况,杜绝闲置资产长期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现象产生。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事业单位借助数据库的应用优势,给予存量资产盘活处理足够的重视,实施好相应的管理计划,确保资产管理状况良好性。同时,在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支持下,通过对网络渠道高效利用的思考,也能拓宽事业单位资产调剂来源渠道,满足存量资产盘活方面的实际要求,增加其使用效益,逐渐实现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绿色节约目标。
(五)推进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的评估入账,加强资产的信息化建设。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的编制已将公共基础设施纳入到编报范围内,但有些部门因为历史原因,公共基础设施资产未入账,资产总额不清,无法准确摸清家底,不利于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因此这些部门公开招标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公共基础设施资产进行合理的评估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事项。同时,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用,是实现资产管理动态化、预算编制精细化的重要举措,是编制年度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的重要支撑,能同时适用于财政资产管理和部门单位资产管理,并实现财政与部门单位的无缝连接,逐步实现数据动态管理、实时查询和综合分析,利用条形码技术实现对实物资产的实时盘点,规范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开展资产管理事项网上审批等功能,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正规化和全覆盖,是建设现代单位的有力抓手。
(六)创新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资产管理者审计问责制度。一方面,专业人员的缺乏是资产管理的瓶颈。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涉及到形态各异的资产类别,特别是多种多样的不动产。资产管理需要职业化的不动产专长、实物规划、工程技术、IT 技术、公共财务和政府会计、价值评估等方面的人才。吸引高素养、有经验的专家进入资产管理部门,关键在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项目管理授权、制度设计上的激励等。比如,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缺乏晋升激励机制、缺乏培训等。因此,应当通过招聘、加强培训与后续教育、建立专家库等方式加强资产管理组织中的人力资源建设。另一方面,外部审计的加强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水平,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透明、问责、绩效将进一步落实审计工作的实效。存在负责任的资产管理者,定位于为全体人民谋福利,是有效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的先行条件之一。为了监督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受托责任和度量绩效,需要有问责机制和绩效标杆,落实到具体人员。对于事业单位具体的资产管理者,在整个管理链条上设计恰当的激励机制的同时,也应对其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督,比如作为其绩效考评、问责、效能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设计一套全过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公开、透明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程序及其结果,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良性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不同管理措施的支持下,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推动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的科学发展,并达到事业单位资产利用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因此,未来在提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优化其管理方式的过程中,需要对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条件下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进行更多的思考,实现对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合理运用,促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更具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