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会展经济破解机制及提升路径研究
2021-01-13卢毓蓉
◆ 卢毓蓉
一、赣州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一)红色旅游拉动会展经济增长。赣州2019 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约1.34 亿人次,其中红色旅游人数近四成,同比增长54%,累计实现旅游收入564.8 亿元,同比上涨62%。2019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赣州于都视察发出了“新长征、再出发”的时代宣言。同年10 月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城市联盟第二届年会在于都举行,活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题,召开了长征精神理论研讨会,组织参观了长征出发纪念展馆,举行了主题音乐会等系列活动,对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加快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新思路,拉动了赣州会展经济新增长。
(二)家具产业博览会呈现新业态。2019 年5 月在赣州南康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六届家具产业博览会。通过此次会展,南康家具向全世界展示了在升级转型、品牌塑造、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成果,全方位呈现了近年来赣州做强优势产业、做优传统产业,特别是智慧物流、电子商务、工业智能等方面的新模式、新业态,在产业升级转型期跑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三)纺织服装博览会注入新活力。赣州市充分依托国家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意见,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经济振兴试验区发展,另一方面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扶持力度,对传统制造业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强化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持续提升纺织服装产业带整体水平,为实现产业智能化和品牌化提供有力支撑。2019 年10 月以“新时尚 新赣州”为主题的中国首届纺织服装博览会在南康召开,在带来一场时尚视觉盛宴的同时,充分展示了传统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和所取得的成效,为赣州会展业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旅发大会促进会展旅游蓬勃发展。赣州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地区经济复苏中,紧紧抓住机遇,充分运用“互联网+”新业态,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2020 年6 月在赣州召开了以“文旅融合,产业引领”为主题的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程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从文化江西、明星推介、直播带货、新业态等四个方面向全世界展示了江西旅游。省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使得赣州再一次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完美诠释了赣州会展旅游的蓬勃生机。
二、赣州会展经济发展优势
(一)生态区位优势。赣州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近年来以城乡环境建设为切入点,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和最佳绿色宜居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殊荣。同时,赣州地理位置优越,东接福建、南邻广东、西靠湖南、临近港澳,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商贸物流基地和交易市场集散地,区位优势明显。尤其是近几年进出口贸易和电商物流业的崛起繁荣,为进一步推动赣州区域会展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政策红利优势。赣州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集客家摇篮、稀土王国、世界钨都和世界橙乡等众多美誉于一身,近年来更是在国家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政策大力扶持下,立足本地特色优势产业,聚焦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集聚发展、创新发展,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坚持做好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特色突出、结构优化、高效节能的产业集群。得益于财政、投资、金融、税务、人才及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政策红利,使得赣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历史文化优势。赣州围绕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文旅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的总体目标,重点依托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历史文化名城等特色优势,打造了逾百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已基本形成以宋城文化旅游为核心,以红色旅游区、客家文化旅游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为支撑的“一核三区”新格局,为区域经济带来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使赣南这个千年古郡日益迸发出强大活力。
(四)交通运输优势。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赣州积极推进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为实现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这一目标,致力于构建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4 小时高速经济圈,出台了《推动全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整体规划。目前,高铁、动车运营完成零的突破,“一纵一横”十字形高铁和“两纵两横”普铁网加速建设。赣深高铁全线通车后,将形成以赣州为起点,向北联通京津冀、向东连接长三角、东南通往福厦泉、向南直通粤港澳。同时,赣州国际陆港已成为江西省“一带一路”的前沿窗口和全国功能最齐全的内陆口岸之一,高效对接深圳盐田港、广州港、厦门港等多个重要的沿海港口。黄金机场获批开放航空口岸,为赣南苏区架起了连通国际人流、物流的空中桥梁。由此,赣州是唯一同时拥有铁路、公路、航空三大口岸的革命老区,实现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性飞跃,并成功入选全国革命老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开启了交通强国建设的赣州特色篇章。
三、会展经济发展障碍分析
(一)会展经济突破遇瓶颈。研究国内外会展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和典型模式不难发现,树立会展品牌优势,必须依靠特色鲜明的会展活动、别具匠心的会展设计、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近年来,赣州虽然在大力推动会展业发展上花力气下功夫,但因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规范的行业组织,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内容雷同、缺乏行业标准等问题依然凸显,规模效应和社会影响相当有限。
(二)会展品牌知名度不高。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各地会展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地提升,市场化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当前赣州会展品牌定位仍不明朗,有的品牌形象塑造过于简单,缺少高层次和深厚内涵,传播方式也较为单一,社会号召力和品牌价值较低。
(三)高素质专业人才匮乏。赣州高层次、高质量会展专业人才供给与本地会展旅游业发展需求仍有差距。大部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明显、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师资力量缺口较大、会展专业社会辨识度低,同时对会展旅游专业学生缺乏相应的职业引导、技能培训和实操演练,尤其是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高端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四、赣州会展经济发展策略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突出本地特色优势。会展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之一。政府应大力支持全域会展业发展,培育品牌展会,进一步带动会展经济。结合已相继出台的《赣州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赣州市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实施方案》及全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制定会展业发展扶持政策,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释放政策红利,增加会展业直接投资,给予更多的资金和就业支持,促进全市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部门创新管理模式,为会展活动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提高办会办展的便利性和承接大型会展活动的能力,使得会展管理更加规范,进一步激发会展旅游活力,让赣州会展经济走上快速健康发展轨道,提升全域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借力红色文旅项目,注入会展经济新动能。一方面,借助如火如荼的红色文旅项目,深挖赣州红色文化内涵,推进会展与旅游产业融合,突出赣南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华侨城正式“落户”赣州,标志着江南宋城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有利于增强赣州城市文旅产业发展。通过推动顶层设计,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机整合,强化会展项目建设,既符合现代特色,又融入地方文化,凸显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宋城文化和客家文化,使得全市会展业与旅游业发展形成步调一致、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塑造赣州新的名片标签。
(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新经济模式。赣州坚持以建设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为战略目标,将产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做大总量、优化结构、转换动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着力促进产业融合协调发展。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赣州会展业要依托“两城两谷两带”重要工业产业平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会展+”发展模式,推进会展与工业、农业、教育、扶贫、环保等深度融合,促进会展转向共享、融合的新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产业价值链上下游贯通、融合发展的新经济生态圈,实现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撬动城市经济快速提升。
(四)打造专业会展队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整合会展旅游教育资源,着力培养一批专业性人才,推动高等院校开设符合本区域会展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作培养人才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发展现代会展职业教育。着力抓好会展企业经营管理、会展专业技术人才、会展旅游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务实的职业引导、产教学融合的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从根本上解决赣州会展旅游人才发展困境。
五、结语
会展经济对城市发展和经济效益影响越来越深远,已然成为助推赣州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之一。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产业新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产教学融合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赣州会展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