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与东北亚地区人文交流深化发展路径研究

2021-01-13乌兰图雅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7期
关键词:友城东北亚地区友好城市

◆乌兰图雅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多,更应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加强地区间的人文交流,努力开创外交新局面。围绕开展地区间的人文交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曾提出要“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民间外交是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并强调“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京津冀作为中国的首都圈,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在服务中央的总体外交方面肩负着特殊而又重要的责任。从历史上看,东北亚地区一直是京津冀对外交往的重要区域。因此,更有必要深化京津冀与东北亚地区的人文交流,加强城市间的双边或多边合作。

一、京津冀与东北亚地区人文交流发展的基础

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北亚地区主要包括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蒙古国和中国六个国家。京津冀地区位于东北亚中国地区环渤海心脏地带,是中国的“首都经济圈”,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保定、廊坊等城市。京津冀的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其经济发展与人文交流,越来越引起东北亚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瞩目。京津冀与东北亚地区地缘交往半径相近、人文交流历史深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第一,外事资源丰富。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拥有更多的资源。天津作为一个门户城市,是全球城市网络中主要节点之一,可以通过信息、人才、科技、文化等战略资源进行聚集与配置,从而在城市交往体系中具有超越国界的影响力。河北是京畿要地,是首都政治的“护城河”。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城市群之间朝着外事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方向努力,积极推动了地区外事工作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第二,友城发展成果丰硕。北京自1979年与日本东京结为友好城市开始,友城工作顺利发展,至今已与全球51 个国家的56 个城市缔结友城,遍布五大洲。天津的友好城市共计27 对,覆盖东北亚地区的有日本的神户、四日、千叶,蒙古国的乌兰巴托,韩国的仁川。河北省为提升国际友城交往质量,还制定了“一城一策”,目前全省共有国际友城89 对,涉及37 个国家。纵观京津冀在加强国际友城政府间交往、扩大人文合作领域、活跃民间交流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第三,文化交流合作频繁。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网站,北京的国际交流活动种类繁多,在人文交流方面,主要以邀请国外专家来中国进行相关问题的讲学交流,以及通过举办各种国际赛事、交流大会、节日庆典等活动的文化交流为主。天津地区近年来主要在文化、会展、医疗、城市建设、园林绿化、技能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强了对外交流,促进了友城合作。河北省则充分利用“国家文化年”“欢乐春节”等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平台,以人文交流为纽带,扩大在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和青少年交往等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四,京津冀国际化程度高。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国际化,京津冀都市圈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之一。特别是天津作为港口城市,外向型特征明显,商品流通发达。集聚优势的会展经济,更进一步促进了京津冀与世界的经济互动与人文交流。进而,京津冀协同发展更进一步需要要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要求增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增强企业国际化水平,势必会激发城市对外交往的需求,促进与东北亚地区人文交流的发展。

二、京津冀与东北亚地区人文交流发展的优势

人文交流是民心相通的关键。在与东北亚地区的交往中,应充分发挥民间往来优势、文化人才优势,拓展交流领域,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

第一,人文交流灵活性和柔性,有助于缓解地区合作进程缓慢的现状。东北亚地区传统安全问题突出,国家间相互认知和信任程度较低,地区合作进程主要在政府外交层面开展,但进展缓慢。鉴于此,民间外交的手段相对灵活,通过增加人文交流,为官方外交疏通渠道,争取民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国家外交目标的实现。在这一点上,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如中美关系破冰时的“乒乓外交”等。

第二,经贸合作领域的人文交流,有助于补充和支持政府间经济外交的开展。在中日邦交恢复正常化之前,中日民间经济外交就为推动两国友好往来和经济关系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企业作为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京津冀与东北亚地区的企业间合作不断加深。例如,中国企业联合会与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合作,自2004年起定期在中韩两国召开中韩高层财经界对话会,为促进两国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社会文化领域的人文交流,有助于加深东北亚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谊。在社会文化领域,京津冀与东北亚各国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历史悠久,范围广泛,涉及科技、人才、文化、教育、旅游、医疗、体育、文艺等众多领域。例如:2019年5月11日“东北亚民间游戏文化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通过民间游戏文化的研讨,对加强东北亚民间文化学术界的交流与互动,推动东北亚地区民间体育、教育、文化等事业的交流和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环境保护领域的人文交流,有助于推动民间以及政府间环境合作。在政府间合作“东北亚次区域环境合作项目”的框架下,东北亚地区的一些民间组织也积极与之开展合作,共同探讨跨国界地区的各类环境问题,例如,日本亚洲空气污染研究中心、韩国国际贸易协会等。此外,还有一些东北亚地区的民间机构与公民个人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环境保护领域的民间外交活动。例如:2000年由中国的环境友好公益协会、日本的东亚环境情报发信所、韩国的环境运动联合市民环境情报中心共同成立的东亚环境信息共享网络,自2002年起每两年召开一次市民会议,为以推动中日韩三国民间交流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

三、京津冀与东北亚地区人文交流的深化发展路径

经过多年的努力,京津冀与东北亚地区间的人文交流取得了重大进步,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存在统筹规划与事务管理的分散化、友城关系缺乏实质性进展、交流形式与内容单一等人文交流国际化水平还不高的问题,影响着双方城市民间交流的深入发展。鉴于此,对深化发展京津冀与东北亚地区人文交流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要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框架下,紧密围绕共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以城市为依托,促进民间交流的发展。地方外事工作既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对外交往合作的重要途径。京津冀可以通过承办或筹办展销会、园艺博览会、音乐会、城市论坛等各种大会及赛事,搭建平台,提高平台的品牌意识,更进一步促进民众与东北亚及世界各国进行异文化间的交流,向世界展示京津冀都市圈良好形象的同时,也可以为中国总体外交的稳步推进,做好扎实的铺垫工作。

第二,提高友城交流合作的深度,实现由高数量向高质量推进。不必一味看重友城的结交数量,更应注重实质性交往。例如,2019年北京利用与其首个国际友好城市东京都结好40 周年之际,在东京秋叶原会展中心举办“北京周”活动,通过特色旅游、冬奥会、中关村和科技文创四个主题推介,展现多姿多彩的北京风情和新旧交融的中国面貌。现场也可参与非遗、手工、技艺产品的制作,品尝特色小吃,充分领略京城文化的独特魅力。期间,还成功举办了“北京之夜”文艺演出、金融洽谈会等系列活动,对展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推动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地方层面的对外交往要完全融入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之中,应统筹规划友好城市发展,做好人文交流体制的顶层设计。例如:2019年河北省沧州市发布的《沧州市国际友城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1年)》,以“调整、巩固、充实、拓展”作为该市国际友城工作的总体思路,提出要立足于构建高能级交流合作平台,积极谋划推进与符合产业发展的国外城市发展友城关系。沧州在制定友城交流政策上,目的明确,程序规范,致力于提高友城合作与交流的实质性内容。

第四,京津冀应做好东北亚地区友好城市的科学布局,加强东北亚地区友好城市建设。东北亚地区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京津冀应积极挖掘东北亚各国的发展优势,寻求经贸、文教、城市治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时,可以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友好城市建设,扩大友好城市的数量,并开展务实合作,从地方政府与民间层面来促进人文领域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猜你喜欢

友城东北亚地区友好城市
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定位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空间研究*
福建泉州推进与印度金奈建立友城关系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山东,倾力扩大友城“朋友圈”
宁夏国际友城工作开展路径的几点思考
2012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主题:“幸福城市,绿色生活”
上海电动汽车友好城市计划发布
莱斯特市Reaching Out友城推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