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民营经济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
2021-01-13宁科杰
□文/ 宁科杰
(邵阳学院 湖南·邵阳)
[提要] 20 世纪80年代以来,邵东民营经济高速发展,各种数据指标在湖南省表现突出,可是随着全国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各地先进的产业与经济模式给邵东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本文总结出在外的邵东经商人员是邵东经济发展的巨大拉力,强烈的经商氛围在整个湖南都显得特别突出,以廉价为特色的本地生产外地销售的模式受到中西部地区的欢迎,家族式经营是邵东民营经济得以不断延续的保证,当地政府对民营经济高度重视是这种特色模式持续的保障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并结合当今各级政府相关要求提出相应的对策。
湖南省邵东市一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地区,可是跟周边县市比较起来各方面差异明显,可以说是一个有特色的内陆民营经济城市。那么,是什么构成因素促成了这种优势,是什么力量一直维持它的发展,怎么在目前的环境下激发这些因素的活力是当务之急。因此,识别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分析诸多影响因素进而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运用国内外有关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结合邵东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可以初步总结出邵东民营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方面,同时相关数据也反映出邵东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正在减弱。因此,针对相关问题如何强化邵东民营经济现有能力的同时发展出新的能力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再上新台阶才是关键所在。
(一)在外的邵东经商人员是邵东经济发展的巨大拉力。据统计,目前在全国乃至于世界各地的邵东经商人员达到了100 万之多,也就是几乎邵东每个村都有大量的人员背井离乡去谋生,这与邵东处于湘中干旱走廊,当地农民人多而田地少的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地处内陆的邵东有着中国几千年来民间固有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思想有密切关系,当地几乎每个家庭都会生育两个以上的小孩,为经济带来了人口红利。当一个村出现几个赚到钱的经商人员之后,几乎全村的活跃人员就会向他们学习和模仿,于是他们就会带动一大片人去发家致富,如此不断地积聚和发展就出现了独具特色的邵东商帮。
(二)强烈的经商氛围在整个湖南都显得特别突出。据调查,邵东地区很少有出去打工谋生的,从地摊文化开始邵东人就习惯了做生意赚钱,通过积累的资金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为了证实这种与众不同的经商文化氛围,我们采取了在乡村闲暇时间访谈村民,晚上闲暇时间访问了各个行业的经理或企业主。我们发现,经商致富的思想深深地嵌入了大多数邵东人的意识,只要在有时间有场所的情况下他们大多只谈创业与赚钱,只要有机会他们可以背井离乡远赴缅甸、越南、柬埔寨甚至欧洲去经商,目前在这些国家建立了有一定规模的邵东商会,对当地经济影响深远。
(三)以廉价为特色的本地生产外地销售模式受到中西部地区的欢迎。邵东民营经济从开始启动以来,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低廉,这样的产品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产品价格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首要的消费决策指标,因为这些产品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的同时会让人们有更多的资金去进行再生产。其次是廉价的产品在市场销售中与品牌产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当人们发现只要1/3 甚至更低的价格就能购买到生活用品时就会对这个地区产品产生好感,有利于传统的专门门店销售,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邵东式商铺遍布了中国各地。
(四)家族式经营是邵东民营经济得以不断延续的保证。邵东人有着强烈的中国传统意识,经过调查走访所有的企业主都会在经营过程中带领自己的后代去摸索提高,到了一定的时期就交给自己的后代去经营管理。首先,家族式经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很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有效地执行企业的决策,防止各种不诚信的风险。其次,在企业起步阶段各种规制不健全情况下盈利能力可能很弱,家族成员往往能不计报酬、不顾环境艰难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这些努力加快了企业完成原始的积累。最后,家族成员还有可能带着学习到的商业经验另起炉灶,在扩大了市场销售额的同时带动了生产。
(五)当地政府对民营经济高度重视是这种特色模式持续的保障。20 世纪80年代以来,邵东政府对于民营经济就高度重视,历年来推出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首先是20 世纪90年代发展经济的激进性行动,当地政府大力宣传“只要来邵东,什么都宽松”的招商口号,这些行动快速地带动了当地的工商业。随着民营经济的启动,邵东政府又不断地促进产业的升级,工商局工作人员甚至上门为企业讲解商标法,协助注册商标进而加强品牌管理。特别是近些年来邵阳市被划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部分,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情况下,邵东政府加紧出台了有关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文件,从引导基金、创投基金、降低税费等方面拿出了实质性的优惠政策,甚至提出了要提供“股东式”的服务。
但是,邵东的民营经济在近些年来表现不佳,全国百强县综合排名在近3年没有了邵东,而沿海地区的多县市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这说明进步的慢就是退步,在新常态背景下邵东的民营经济必须进行新的培育与突破,这样才能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也总结出关键的转换区域,那就是必须从过去的成功经验中走出来,勤劳务实、敢于闯荡、价格低廉等因素在以后只是商业成功的基础条件,技术、人才、创新、品牌等才是未来的主旋律。
(一)为外出经商人员进行建档并设立数据库。邵东独具一格的外出创业大军在外从事着各种行业,建立有效的动态数据库有利于政府和企业随时掌握各种产品销售数据,政府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决策,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组织生产相关工作。特别是生产企业,可以随时把握消费者需求的特点,搜集到竞争对手的市场信息,通过分析研究可以进行产品的改良升级,改善服务质量。通过政府以及企业对这种亲情、乡情的多角度维护,同时也会提升数据库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有针性的合作机制,逐步实现产销精细化管理。首先是建立各种网上的供销平台,特别是针对地区性的特色平台,让外出经商的老乡能够以简单直接的网上访问就可以和厂家对接,在建立B2B平台的同时加快建立ABC 模式,让经销商、零售店铺、消费者能够更高效地联系沟通。加强网络平台的管理,让平台具有一定的定向功能,做到只有本地会员才能进行访问和交易,保证价格等商业秘密不外泄。建立投诉与纠纷管理制度,让平台拥有诚信管理能力。
(三)不断引入新技术和人才,促进本地产业升级。在技术不断更新升级的今天,各种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在内陆的县级城市要引进各种优秀的人才是比较困难的。首先,参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邵东要引进人才必须从薪资待遇到家属的生活安排进行全方位设计来激发人才活力。其次,创新各种科研人才的合作模式,通过互联网连接各地人才,让他们生活在大都市而工作在网络上,目前很多公司也在尝试运用相关的工作模式来平衡工作人员的生活问题。最后,政府相关服务部门要努力协助本地公司进行公司治理,只有有效的权力分配,有着合理的监督制约的公司才会被社会认可。
(四)多角度提升邵东民营企业商业模式的竞争力。首先要为邵东的生产企业建立成本领先的定位设计,围绕企业的成本问题从原材料的供应到税费的优惠建立有效的服务举措。可以动用政府职能部门的力量衔接全国各地的原材料厂家,形成一定的评价机制,为本地企业搜集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建立担保机制,通过对本地企业资信评估后进入担保范围,让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可以顺利采购到优质的原材料。另外,多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取经学习,尽可能降低本地企业的税费,合理合法地提供足够的建厂地皮。
(五)创新政府相关部门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意识。首先是要设立专业岗位,让那些精通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进入到政府服务部门,也可以聘请退休专家加入顾问团队。设立区域性知识共享平台,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进行知识技术的共享,加强地区性品牌建设升级,这样有利于国内外的采购商识别与合作。政府应该组织行业协会与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社会各界专业人员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做出贡献的应该按评价标准给予物质与荣誉上的双重奖励,对于能促进地区产业发展的尖端人才可以由政府出面担保并与行业协会签署合同,按一定的标的享受企业分红或奖励企业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