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思路探讨

2021-01-13李玉卫李雨泽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透水性绿化带城市道路

李玉卫,李雨泽

(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长春 130033)

海绵城市建设可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提升城市自然环境质量。应加强对城市道路系统设计,从雨水口、公交车专用道、机动车道、道路绿化景观、广场等方面的设计入手,秉持海绵城市理念,合理配置城市水资源,促进城市良好发展。

1 海绵城市与城市道路系统

1.1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即建设城市过程中完善公园、道路、绿化及建筑等设施后,在排水系统中使用新型材料、方法,使建筑结构具备渗水、蓄水、净水功能,吸水效果和海绵相似,获得最佳治理水资源效果[1]。城市道路雨水累积较多时,排水系统无法充分发挥功能,影响人们出行和城市安全。海绵城市可很好地适应自然天气变化,秉持现代社会城市治理理念,使城市、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状态,对水资源进行再生、反复利用,提高城市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有效控制雨水和洪水,加强对城市环境的保护。

1.2 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构成复杂,涉及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合理布置可提高出行效率,改善城市整体面貌。广场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地,停车场汽车数量不断增多,构建停车场具有必要性。口袋公园建设可结合海绵要素进行设计,降低热岛效应,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

2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的注意事项

由于各地区地形、地势具有较大差异,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因此要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将所有环节衔接起来,切实提高施工效率[2]。应认真考察施工区域,科学设计道路,让雨水能够更好地流入LID设施。应按要求选择LID设施,如净化功能要求,旨在避免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污染。应选择能够抵抗寒冷且耐污能力强的植物,将其种在道路两侧,使植物存活。城市道路分散设置了很多工程管线,一旦遇到雨季,就会出现渗水现象,导致地基不稳,引发工程管线错位,加大燃气管爆炸的可能性,因此应做好LID设施防渗工作。

3 完善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设计方法

3.1 完善雨水口设计

雨水经雨水口流入排水管渠,以往雨水口设计会使用垫石,沿着雨水管道布设在机动车道边缘位置,使雨水径流输送和排放。这种设计方式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一些杂物会进入雨水口堵塞管道,降雨量过大时,会增加径流水质污染、城市内涝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污染地下水资源。为改善这一情况,设计道路时,应在雨水口位置安装截污装置,如截污挂篮、托架等,及时清理雨水口杂物,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3]。可在绿化带中合理布设雨水口,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经植被、绿化带渗透雨水,剩余的经雨水溢流口由城市道路雨水管排出。

3.2 完善公交车专用道、机动车道设计

我国很多机动车道路面都没有透水性,雨季行车期间发生漂移、水雾的可能性较大,导致产生城市热岛效应。为充分发挥道路透水性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达到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减少城市热导效应,建设机动车道路面时,应采用透水性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只能在路面结构上层采用透水性材料,路面结构基层、中下层面仍要采用非透水性材料,以避免发生雨水浸入路基的状况。雨水通过不透水顶面时,随横坡排放到路侧分隔带及溢流式雨水口。

3.3 完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3.3.1 道路绿化带设计

设计道路绿化带时,应加强红线外绿地和绿化带设计,结合相关标准设计雨水湿地、下沉式绿地,例如:设计道路绿化带生物滞留带时,应利用雨水径流存储,对机动车道雨水径流进行严格管理,为收集道路雨水奠定基础。为达到设计要求,应计算污染去除率,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设计。道路绿化带设计过程应重视分车绿带处理,将绿化带顶面设置在路面以下,以实现道路中心截留径流效果。应设置绿化带渗沟收集雨水,运用路面渗透、反向路基渗流等方法确保雨水收集效率、雨水处理效率,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率,有效利用雨水资源。

3.3.2 路侧绿带设计

坚持生态排水理念,做好路面雨水汇入红线内绿化带设计,应保证红线内绿化带有一定空间。某些狭窄路段路侧绿化带设置宽度无法满足绿化铺装率要求,则应协调好各部门,经允许后使用红线外绿化带开发设施收集雨水。路侧带多使用乔灌草,植物选择应保证结构布局合理性,要考虑防噪、防尘、防落叶等需要,多选择乔木、灌木、草皮等,确定植物类型后,还要提高道路景观的美观性、功能性,根据植物季节性色彩变化选用乔木、灌木[4]。

3.4 完善广场设计

广场是人气聚集地,面积通常很大,以往广场设计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在草坪面积、植物配置、防晒性、排水等方面,建议使用LID设施处理这些问题。选择LID设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广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为达到观赏性、娱乐性及功能性等要求,需结合场地开发绿化、水文、自然功能,合理选择雨水花园、高位花坛和下沉式绿地等设施,确保景观效果。针对纪念性广场、政治性广场设计,建议使用水泥混凝土透水性铺装,以组合形式加强色彩搭配,形成不同类型图案,保证广场整体设计效果。如果为雨水资源广场,可适当增加渗井数量,促进雨水排放[5]。

3.5 完善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荷载非常低,铺砖可选择透水性佳的人行道板。人行道基层铺砌可应用透水性混凝土、垫层为碎石层,在道路路边设置隔离层,厚度为28 cm左右的碎石沟,深度满足路基工作区域要求,以降低对路面工作区的危害[6-8]。人行道雨水、路基底面碎石渗水层连接后,应做好雨水渗流处理工作,确保道路系统设计的可行性,有效发挥资源应用价值,切实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4 结语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设计关系着城市能否适应环境变化,抵抗自然灾害,必须做好设计工作,处理好城市雨水流失、径流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坚持海绵城市理念,加强城市道路系统设计,为城市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透水性绿化带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最美城市“绿化带”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园林景观施工中透水性混凝土的运用探讨
透水性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城市道路及设施的维修养护技术
CONTENTS
种子
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