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设计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探析

2021-01-13马一涵中国艺术研究院

环球首映 2021年7期
关键词:美术设计影视受众

马一涵 中国艺术研究院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几乎所有商品都在进行着越来越精美的产品包装,因为大众对于物质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好用上,还必须好看,从某种程度来说,“养眼”开始成为顾客最终是否购买产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带有明显市场特质的影视行业早已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从演员的化妆、服装,场景的布景、道具,摄制的光影、色彩,甚至最终的宣传海报等方面大力入手,力求用优质的视觉效果为作品最终的口碑加分。法国电影艺术家让·考克多认为“电影摄像机是一种用视觉语言叙述某种内容的工具,可以用来代替纸和笔”[1]。而美术设计作为视觉语言的一部分,能很好的实现环境与故事情节的融合,为观众呈现出高品质的电影效果[2]。

一、美术设计对于影视艺术的重要性分析

(1)吸引受众注意力,帮助受众快速融入剧情。一部影视作品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实力派演员或当红明星的加盟,可以是题材长期积累起来的口碑,也可以是导演本身知名度产生的号召力,而美术设计也是其中的决定因素之一,可以说一部在美术设计上失败的影片决不会成为一部优秀影片。对于视觉艺术来说,无论是高雅的还是通俗的,成功的美术设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受众注意力,并且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剧情。比如电视剧中的人物造型作为观众最先捕捉到的信息,会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质,之后随着剧情的演进,人物成长或堕落的过程也会体现在服饰、发型及神态上。但需要注意的是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并不是日常生活中人物造型的简单复制,而是要进行审美化改造的,像一些古装言情剧在造型设计上不够严谨,出现大量穿帮镜头,瞬间割裂了受众的鉴赏过程,产生“跳戏”之感,结果是直接影响作品的传播热度,反观一些收视口碑双丰收的作品,在人物外形的塑造上就极为讲究,角色都具备典型的外貌特征,可以说将人物性格做到了可视化,这对后期观众有效跟进故事,接受精神洗礼提供了有效途径。

(2)促使作品拥有独特的标识性符号。再现艺术注重用朴素的语言将世界最直观的样态还原给观者,表现艺术则注重对思维、情感、想象的挖掘。电影美术作为一种叙事造型的艺术表达方式,不是完全复制外在世界概念性秩序的一种设计活动,它始终是在再现和表现之间摇摆和选择[3]。美术设计的存在无论是在再现层面还是在表现层面都给予了影视作品独特的标识性符号,首先,从再现层面来看,部分道具和场景就是有力说明,比如陈旧的家具是年代剧的代表,时尚的服饰是偶像剧的代表,连天炮火是战争剧的代表,宫墙庭院是古装剧的代表等,在不需要台词介入的情况下,这些信息就已经说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代、环境。其次,从表现层面来看,无论是静态艺术还是动态艺术都希望利用独特的语言创作出引人深思的作品,而美术设计营造出的意境就能够引发很多情感与思考,比如在光与影的变化中,悲伤、喜悦、焦急等情绪会油然而生,在精美的构图中,对自然的敬畏、生命的赞美、信仰的虔诚也变得清晰可见。在镜头的选择上不同类型的作品也有所偏爱,比如慢镜头给人一种时间流逝或停止之感,是一些战争题材影视剧制造高潮的必备手段,环移镜头给人一种浪漫之感,是一些言情剧营造氛围的必然选择。由此可见,美术设计会为作品添加独特的标识性符号,让作品在演绎的过程之中有所区别。

(3)协助导演探寻个性的创作风格。风格对于艺术家而言尤为关键,是一位艺术家是否走得远的决定性因素,齐白石先生曾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影视艺术方面,能够被大众所熟知的导演皆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而这些风格很多都是来自美术设计上的创新。比如张艺谋对红色的偏爱就奠定了他的行业地位,从《红高粱》到《菊豆》再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张扬的红色成为他对生命的一种诠释方式。近几年张艺谋依旧在色彩上在做全新尝试,比如2018年上映的《影》,全片中启用了水墨画的美学体系,一方面生动展现了传统美学的幽深气质,一方面黑色、白色与灰色成就了片中人性最终的极致表达,这部影片又一次证明了他对色彩的极致掌控。今年上映的《悬崖之上》成为“五一档”的一匹“黑马”,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取得了不错成就,从头到尾漫天的雪景为这部影片奠定了主色调,也成为故事中人物境遇的隐喻。从最开始热衷于张扬的色彩到现在钟情于清冷的色彩,张艺谋导演在色彩方面不断进行着尝试和创新,而事实证明色彩也必定成为他寻找个性风格的必经之路。美术设计是导演在创作中避不开的一个环节,对于电影身怀情感的创作者,总是会思考如何通过视觉设计将主题传达给受众,这种持续性的创作过程,一方面带给了广大影迷愉悦的观感体验,一方面促使导演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二、美术设计在影视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人物造型在影视美术设计中一直都备受重视,这是因为它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往往代表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文化风貌,是观众短时间内了解故事发生年代的直接渠道。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不得不依靠为其设计典型的造型,影视美术指导林木说:“造型对演员来说能带给他们非常直接的感染和刺激,好的造型能够帮助演员迅速地融入角色,也会把观众带入某种语境。”拿电视剧《山海情》来说,这部剧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人民和干部在党的带领下脱贫攻坚的故事,抛去丝丝入扣的情节不说,剧中的服装和化妆就已经让观众连连叫好了。故事发生地深处西北黄土高原,所以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物角色面部都带有片状的红色斑块,故事开始时,村中最为贫困的家庭,几个兄弟只有一条裤子可穿,而后面随着移民搬迁工作的持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衣着的变化,老百姓的衣着开始变得干净,色彩开始逐渐丰富,剧终几位主角的服饰都颇为都市化,这从侧面反映了这批来自偏远山区的贫苦人民最终成功脱贫。由此可见,服装和化妆不仅仅可以带给观众视觉享受,还会直接参与到剧情的情节和主旨的表达当中。

真实感一直是观众对于影视作品最原始的需求,观众希望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看到最为真实的场景,体会到最为真切的情感,这是因为脱离生活的表达无法使受众产生强烈共鸣,最终获得审美愉悦。电影是要通过多种元素来表达其要表达的内容和寓意,而更为深刻的东西往往单纯依靠演员的表演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这个时候场景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4]。比如在当下的一些都市言情剧中,主角一般都会遇到人生瓶颈,会面对失业、失恋等几乎每个年轻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可不难发现,即使是出生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在遇到这些问题时,依然能够手提名牌包,脚踏名牌鞋,租着大房子,游弋于各类餐厅,他们在人生难题面前仿佛永远不会为钱发愁,但台词却在时刻提醒观众人物目前身处低谷,十分落魄。这些脱离真实生活表达方式,会让观众很快察觉到剧中人的经历与自己的实际经历相差甚远,最终做出弃剧的决定也就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了。所以说创作者永远不能低估接受者对于真实感的需求,因为真实是受众衡量一部作品优劣与否的关键,而借助道具和布景努力塑造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是每一位影视创作者的职责。

影视艺术也是光与色的艺术,光影和色彩很多时候会成为角色心境的外在体现,也会成为作品主题的一种表征。优秀的导演在自己的作品当中不单单是要讲述一个令人折服,引人深思的故事,同时也在寻求创造一种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观感体验。比如岩井俊二导演在影片《情书》的开始就选用了一个两分四十五秒的长镜头来表现主题,女主在望不到边际的漫天雪地中由近及远的消失在观众视野之中,整个长镜头中的光影极为柔和,给人宁静平和之感。白色代表纯洁,而这部电影着重讲述了初恋的纯美,所以贯穿始终的雪地和雪花无疑成为这种情感最美好的象征。这些视觉上的巧妙安排不仅让受众领略了小镇冬天的美景,而且对于初恋的感受也更加的形象化与具体化了。盖·里奇的新作《人之怒》是一部枪战戏占较大比例的影片,故事中充斥着复仇、抢劫、暗杀等元素,所以导演为整部影片选用了较为深沉的冷色调,比如运钞车、服装、建筑等的色彩都偏黑蓝,这无形之中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使受众屏住呼吸期待着接下来发生的故事。综上可见,美术设计对于电影艺术来说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还可以直接参与到故事的主题表达之中,成为观众体验情感与主旨的一个有效渠道,所以在美术设计上倍加重视其实就是对于整部电影的重视。

三、数字化美术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与展望

现如今,数字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成为部分影片制作中必须依赖的手段。相比于传统的制作方式,数字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提高了作品的制作水准,为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审美选择。2001年我国第一部全数字电影短片《青娜》在中华世纪坛首映,主角青娜被设计成一位青春靓丽的少女,她神情多变,衣着飘逸,动作灵敏,成为当时很多青年喜爱的人物。之后,越来越多的影视导演开始挖掘数字技术的魅力,尝试将数字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影片当中。近几年的数字技术在长期革新中取得了不少成绩,新作迭出的动画电影和科幻电影是代表。拿动画电影来说,片中活灵活现的人物、美轮美奂的场景、绚丽夺目的色彩都属数字美术的功劳。《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白蛇·缘起》是近几年成功“出圈”的几部动画电影,这几部影片在色彩搭配、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上皆满足了观众对于神话世界的想象。2019年由饺子导演执导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全国上映,这部当时引起全民观看热潮的现象级影片最终收获了50.35亿的票房成绩,成功跻身中国电影史票房榜前三。该影片打破了观众对哪吒的刻板印象,塑造了一个外表丑萌,大眼睛,大嘴巴,满脸小雀斑,神态和动作极其夸张的哪吒,他就仿佛是邻家调皮捣蛋的小男孩一般,无形拉近了观众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在色调上,导演选用了大量活泼亮丽的色彩,比如哪吒的红色和敖丙的蓝色,红色作为火焰的颜色,是热情和生命力的象征,蓝色作为大海的颜色,意味着深沉与神秘,两种颜色在视觉上形成了相爱相杀之势。这部电影最终带给影迷一场视觉盛宴,成为了中国动画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此外科幻电影一直以来都是好莱坞热衷的电影类型之一,而国内真正深受观众好评的科幻电影还属吴京、赵今麦等人主演的《流浪地球》,这部影片运用大量的特效技术,将危机通过肉眼可见的环境恶化诉诸于受众,使观者在狂风暴雪之中开始体验一次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流浪之旅。因为在数字技术上取得的飞跃式进步,这部影片最终得到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评,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征程。

目前,数字美术已经开始多角度介入到影视作品的制作中,依靠这一技术,导演可以将原本无法实现的想法变为现实,也可以将成熟于胸的画面做得更加精致绝美。数字技术的持续进步也开始催生一批影视行业中的新兴职业,比如视觉效果设计师、数字电影软件设计师、电脑美术设计师等,这些创作者一定会成为未来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当下全球的影视业因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在很多方面都经受着重大考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数字技术也在为整个行业提供另一种发展路径。艺术永远是一种要在绝境中求生的审美创作,我们期待在疫情全面结束之后,会有一个新的影视世界被发现。

四、结语

美术设计对于影视艺术来说不容忽视,贴合于故事的美术设计会在人物塑造、情感传达及主题深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会奠定一部作品的整体基调,反之会导致故事最终的呈现力不从心。实践证明,要想留住观众的注意力,创作者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必须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大的理解力,要将视觉美感与故事美感巧妙融合,帮助受众通过视觉享受来感知故事内容。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美术也开始为影视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我们期待影视业在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创作出更多深受观众期待、市场认可的优秀作品。

猜你喜欢

美术设计影视受众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忠魂曲》舞台美术设计创意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融媒体时代媒体美术设计创新研究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影视
浅谈美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