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AI+XR:网络与新媒体创新应用

2021-01-13刘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新闻制播二部

环球首映 2021年3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融合

刘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新闻制播二部

一、网络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

新媒体通常是指各种新的信息技术或非技术的创新带来的信息传播形态上的一种变革。网络是根植在我们对信息互联互通认识基础上的,从而形成了信息传播载体的创新。网络与新媒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网络对于新媒体具有推动的作用。同时新媒体和网络快速融合发展推动着媒体融合的产生。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在今天由于新媒体的介入、网络的发展而形成融媒体,而融媒体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转变成为全媒体的传播格局。所以说网络、新媒体、融媒体、全媒体这四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深入新媒体研究也是在进行媒体融合的探讨,同时也是一种将媒体融合的创新服务于大众的方式。

探讨网络与新媒体的创新应用离不开媒体融合。新媒体是持续不断发展的,媒体融合也是不断演进的。从最初为了提升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将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资源统一相加、一体发展开始,我们就迈出了媒体融合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着,新媒体昂首挺进,传统媒体传播形态和覆盖格局已经被改变,所有资源一旦上传网络就面向的是全域传播。不论是新兴媒体公司还是传统广电都可以运用这种新技术,运用新的传播形态来实现网红产品的打造,实现媒体融合的多业态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尤其是5G网络、人工智能AI、扩展现实XR的加入来激发创新驱动。今天的媒体融合是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能力,而是创新发展的理念,我们需要用创新来武装自己,来形成持续创新的能力。

二、5G+AI+XR的创新应用

(一)5G

2020年开始,“新基建”这一概念成为官方文件和社会舆论中的高频热词,引起广泛讨论。5G网络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重大变革点,不仅可以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科技提供重要的网络支撑,而且可以将这些数字科技快速赋能给各行各业,对现有的传统物理设施进行提升。所以5G网络也成为新基建的重中之重。

大规模多入多出的新型天线阵列技术(Massive MIMO)是5G的一项关键技术。从技术层面看,无线电通信可以通过基站完成信息之间的传输和发送,但无线电的频率越高,波长就会越短,对于物体的穿透能力就会下降,所以5G网络需要大量的微基站去渗透到不同的应用场景中。虽然是微基站,但它可以承载天线阵列,可“多车道”并行处理多节点信息,这项技术将支持5G乃至未来的6G去接入更多的节点,可面向万物互联。5G还支持边缘计算MEC。一个微基站不仅仅是一个天线阵列,也可以部署存储、算力、CPU、GPU……每一个微基站就是一个智能节点。尤其是存储,可以将4K/8K超高清视频、VR、AR等新媒体内容进行边缘化处理。这就意味着很多信息的传输不必经过网络层层交换,在边缘网络中就可以完成大量信息的有效传播。

5G网络带来了三个应用场景,这也是广电应用领域密切围绕的。首先是eMBB增强移动宽带,这意味着5G增强的带宽传输能力可以用1秒钟下载高清视频。对于流媒体视频、实时传输视频有望达到4K/8K水平。其次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可以为媒体应用带来新的属性。类似于互动性VR、AR、多视角视频,它需要在多个视频流之间进行非常自由地切换,这就需要网络实现低时延和更高的可靠性,所以uRLLC不仅仅可以应用到自动驾驶、机器人,在媒体行业也会有更多的应用。最后是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可以做到万物媒体。万事万物可以通过传感网络、物联网络和5G的传输能力接入到媒体内容生产中去,可以形成新的体验,是创造万物互联的体验。

(二)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念、方法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AI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的自然智能的一种扩展,它越来越成熟的应用于媒体的全流程。从媒体内容的生产到分发,再到分发过程中的管理、监督,形成了一系列的模式。人工智能是逐渐成熟的技术。目前还处于弱人工智能的阶段,距离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还有相当长的时期。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技术不可以用于电视行业。因此借助深度学习的算法,可以很好的实现内容的自动识别处理。从文本到图文,从视频到3D动画,不同的媒体内容都可以进行生成。一些智能装备也服务于媒体内容生产,从摄像机到无人机的应用,到摄像头的智能化,都可带来媒体内容生产的新体验。在管理端通过智能媒体监审系统、深度学习系统、AI大数据内容分析处理,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去提升媒体监管的效力。新媒体的普遍应用带来内容的井喷,不能再像传统媒体那样用人工来完成内容1:1的审看。技术在不断进步,通过AI能够完成绝大部分内容的整理、审查,所以新媒体内容的安全可以通过AI技术来进行保障。同时在客户端可以通过对智能语音、智能控制等技术的应用,带来媒体互动方式的转变,把单向的遥控器变为自然人体交互的新方式。

媒体内容的生产可以逐步借助5G网络+大数据+融媒体的技术支持,再通过人工智能的加工来实现不同内容生产模式的融合。同时,人工智能对于人类媒体内容的生产具有反作用力。借助这种反向推力,可以使PGC、UGC、OGC等内容生产者具备更强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三)XR(Extended Reality)

VR虚拟现实,利用电脑模拟三维空间,通过感官模拟沉浸感和临场感,可以把人带入虚拟仿真世界,有人与影像内容的互动。它更基于3D方式,通过对实拍内容的数据化去营造虚拟现实。而AR增强现实是根植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用数据信息化的方式去呈现虚拟层。它更像是现实世界的增强版,在真实世界植入虚拟内容,把虚拟信息映射在现实环境中。VR是带你精神穿越,AR则是在高楼林立的现实中再现海市蜃楼。MR混合现实是把多个不同的VR、AR进行结合,合并现实和虚拟世界后产生的新可视化环境。XR扩展现实是由计算机图形和可穿戴设备生成的所有真实和虚拟环境,目前它是VR、AR、MR三者的集成,是不同虚拟技术的融合。但X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变量,今后可能会发展出更多的“R”科技。

XR是一种创新,可以使大众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框式视频,它增加了一种全视角的选择,这些不同以往的视觉信息都可以装到XR信息当中。人类的感知可以通过时间维度、虚拟和现实的多空间维度去实现高维的扩展。XR技术是宏大的框架,技术需要落地、需要应用。从VR、AR、MR到XR,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理性和完善。XR不仅是新媒体的驱动技术,也是媒体融合和电视行业越来越多运用的技术。成熟、简单、现代化的技术可以先行,用轻XR的理念去实现应用和普及。

三、网络与新媒体创新展望

首先从5G未来的发展方向看,5G是赋能的载体,通过一系列新的网络属性和特性带会给人们新的趋势和方向。在5G传输领域内形成5G新媒体的切入点,最直观、最贴近生活的就是4K/8K超高清视频。框式视频最大的好处就是对终端的要求比较低,在一般的手机终端、方形屏幕、投影、电视都可以更好的普及。所以超高清视频是5G落地的方向。其次,XR从视觉媒体上改变了框式视频,不再局限于矩形屏幕展示视频,可以是自由视角。同时XR也带来了媒体内容的多维化和数据维度的拓展。正如广播到电视,音频到视频,黑白到彩色,这种改变是维度的升级。所以我们需要把5G新媒体下一阶段的重点放在XR的方向上,5G网络的通行能力对于未来新媒体互动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最后,5G新媒体要更多的去扩展媒体真正的意义和内涵。媒体会进行消息的分发,将内容传输给大众,这只是服务功能之一。未来媒体应该定位到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大众多方面的需求,产生刚性的互动。未来媒体还会延伸到物联网领域,对于未来新媒体的展望一定要跳出媒体的视角,不仅仅是在做信息的搬运工,更要体现背后蕴藏的价值和人的价值观塑造,这些都要在媒体系统中得到更好的实现。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前期AI特别强调怎么去通过人的自然智能的模拟,通过人类神经网络来做出一个人工智能体。因此忽略了人作为自然智能本体的作用。现在有了人的介入,通过人机协作就能更好的完成人工智能的目的,通过技术的产生去实现人工智能的增强。传统媒体技术人员不会下岗,一定要进行人机互补协作。人的创造力如何更好的释放出来,人特有的灵感和智慧怎样得到更好的迸发。集体性和跨媒体协同不是单一的节点,5G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会有更紧密的结合。原来的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更多的是识别数据,做智能视觉去处理图像。而现在的跨媒体协同处理意味着在不同媒体形态和不同媒体内容平台上可以实现更强的智能体。有了视觉、听觉、深度认知和深度处理的能力,人工智能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展望AI的方向,智能媒体、智能传播是永无止境的。

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离不开大时代背景,离不开国家意义的明确。这并不是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而是真正为国家治理服务,需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5G、AI、XR会怎样发展,电视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充分关注。我们前进的方向不仅要坚持广电的责任和担当,也要使创新驱动发展,对于新技术及时理解、掌握和应用是广电人非常重要的工作。从技术基础到产出体验、从知识储备到业态创新,电视行业几年上一个台阶的稳态发展将转变为新媒体式的波浪式前进。我们要拥抱创新,让创新、发展、变革成为网络与新媒体应用的常态化进程。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智能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2019:人工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人工智能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