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践行“四力”探索媒体融合
——以新中国成立70献礼报道为例浅谈媒体融合

2021-01-13万福念天津海河传媒中心

环球首映 2021年3期
关键词:歌唱祖国海河脑力

万福念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围绕《歌唱祖国》这首歌创作和传播过程,来讲述党团结人民不断奋斗,经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过程和生动故事。《歌唱祖国》这首歌被誉为“第二国歌”,群众早已耳熟能详。这首诞生于天津的歌,她和她的词曲作者王莘的故事已经无数次被全国数不清的媒体写过,仅天津广播各位前辈就以同一题材获得过众多奖项。那么,如何写出新意?回过头去看,其实正是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力”,才有了一点收获。

一、“脚力”“眼力”是基本功

最初我们是抱着探秘的心态去采访的,记者兵分三路,有人去上海,一路还原王莘的成长轨迹,找寻他的创作源泉;有人在天津,走访他的家人、同事、朋友,渴望更加立体地了解作者其人和创作历程;还有人寻遍歌曲诞生69年来唱响在重大场合时的亲历者。首先,脚力是基础,没有这些漫漫寻访路上的艰苦采集挖掘,就没有后来的一切。其次是“眼力”,记者们翻阅了浩瀚的历史资料,约访京津两地的音乐史专家,采访天津老一代文化工作者,锁定生动典型的素材。

最终,20多位采访对象,超过40小时的采访录音,这时,一条脉络逐渐清晰起来。时代在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歌唱祖国》始终准确表达着人民永远不变的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和自豪。并且她已和一个伟大民族自信自立自强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在十月一号当天,当天安门广场上两度响起《歌唱祖国》的旋律,现场数十万人激动地齐声高唱,无论是在现场的记者,还是隔着电视荧幕的我们,都被深深的打动了。这天晚上,历时几个月,考验甚至是“折磨”我们“脑力”和“笔力”的作品终于问世。

二、“脑力”是核心

70年间,有多少歌曲流行过,为什么《歌唱祖国》能够69年传唱不衰,而且常唱常新?聚焦在这首歌的传播过程,发现和反映艺术家扎根生活,写就讴歌党和人民伟大作品的精神密码,这就需要“脑力”。报道提炼、概括、反映了这首歌如何与中华民族的心理历程形成共鸣,伴随共和国一起成长的精华。

三、“笔力”要在融合上谋求创新

广义的“笔力”,就是要创新传播形态,讲好故事。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除了报道,广播媒体人与津云、学习强国天津学习平台共同策划了“歌唱祖国·我接力”H5互动活动,网友可以和明星、和广播主持人进行虚拟合唱,让一首歌唱响了一座城。截止2019年10月3号,H5接唱及浏览量超过21万次,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850万次,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广东等省市的网友成功提交了合唱,在参与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岁,年龄最大的78岁,传播力呈几何倍数增长。这一探索,得到了中宣部《新闻阅评》的肯定。

四、媒体融合发展应多维度探索

整个70年报道过程中,媒体融合与协作已经成为常态。2019年,天津广播还与天津日报共同策划推出《特别报道:从胜芳走来》,讲述党报和人民广播与城市和国家一起成长的故事。新中国70华诞之前,我们还共同推出天津1949特别策划:《寻找地下党》《致敬老战士》等系列融媒体报道,还从大量广播口述历史资料中整理出“天津1949声音记忆”系列短音频。经过这些铺垫,我们推出了“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调研行,着力反映天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续写华章的最新作为,到十月四号,我们还策划了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一场音乐故事会,把采访里的故事用情景剧形式搬上舞台,精选了不同年代的经典歌曲,通过歌手的演绎,让歌颂祖国的情怀走进不同年龄听众和观众的心里。这台音乐故事会在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各媒体同步宣推、津云现场直播,并在天津广播和电视的黄金时段播出精彩剪辑版,也把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活动推向了高潮,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未来的协作创新更需要各类型媒体共同努力,进一步践行“四力”,加强深度合作,在资源共享、衍生出新上有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歌唱祖国海河脑力
歌唱祖国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歌唱祖国》背后的故事
程十发《歌唱祖国的春天》
一种临近海河的超深地下室新型防水体系
歌唱祖国
脑力百分百
破冰开河
脑力对对碰
脑力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