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策略

2021-01-13李大公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环球首映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民生媒介

李大公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当前,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功能逐步强大。媒介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充分,传媒产业正以日益丰富的信息娱乐元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媒体融合作为新时代传播模式的更新,已经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需要突破传统工作方式,迎合新媒体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新媒介简述

众所周知,新媒体有效拓展电视民生新闻的获取渠道,传统民生新闻由职业爆料人提供内容,或者向普通群众搜罗新闻,导致新闻内容主要由街巷小事、突发事件等零散内容构成。同时,普通群众通过热线求助也成为传统民生新闻的获取方式,从而快速为爆料人提供援助,而记者主动出击挖掘民生新闻也是一种方式,但因民生新闻难以用明确的标准予以界定,因而一条新闻价值只能交由记者本身加以判断,这就对记者的个人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提出极高的要求。适应媒体融合的新发展趋势,电视新闻记者要认真分析现今采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拓展思路,迎难而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采访工作技巧,使新闻采访工作适应媒体融合的新发展趋势。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快速崛起,电视民生新闻信息源逐渐被拓展,例如手机镜头的便利性能够让每个人成为“兼职记者”,可能记者还未能将材料上报至上级,新闻内容就早已在网络中传播开来,可以理解为身处新闻现场的信息记录者都在履行新闻记者的职责,他们随意组成的信息源正在为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进行报道。由此可知,新媒体对丰富信息源做出极大的贡献,报道角度、新闻素材的多样性也绝非传统媒体所能比拟。

二、电视民生新闻之内容改革

虽然社会快速发展丰富电视民生新闻,但各类问题也层出不穷。娱乐行业充斥于各个领域,电视民生新闻也不例外,娱乐板块占比越来越高,针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力度快速衰减,因商业化而导致社会公正性下滑直接引导普通群众的信任感骤降,这便导致电视民生新闻未来发展受阻。

(一)扩展民生新闻选题范围

目前,公共新闻依然成为电视民生新闻的中大优势,这是由于电视民生新闻早已摒弃传统新闻模式,不再局限于针对内容的客观记录、解决群众需求等方面,而是挖掘过往目光所无法触及的视觉盲点以及思维死角,吸引社会关注,最终晋升为能够被大众所熟知且共同解决的事件。上述便是所谓的新民生,电视民生新闻已不仅作为解决问题的渠道,它存在的目的是为普通群众和政府部门搭建桥梁,提升群众生活的关注度。当然,公共新闻属于理想化,现阶段的电视民生新闻还具有相当大的差距,毕竟要落实以新闻规范社会秩序的目标,民生新闻仅仅是一个开始。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民生新闻已经与中国国情密不可分,它极大地突出民本意愿,它的真实面貌是通过政治文明来强调民生新闻的民生属性,进而实现贴近社会、贴近人民的愿景。《1860新闻眼》于二〇〇三年开播,其呼吁公共新闻的行为风靡整个新闻行业,民生新闻朝着公共新闻改革的道路被公众所熟知,这类特殊的公共性转向,既显著延伸民众的含义,从民众概念演化为公众概念,又有效拔高民生新闻的内容价值,由贴近属性转变为重要属性,在公共领域范围奠定根基。而从新闻内容的选取来看,民生新闻的内容选取规则、广度以及题材均有明显转变,例如题材地域性程度降低,全国性显著体现,这便有效打破地域限制,为广大受众拓宽眼界,能够接受到具有普遍意义且同类型的典型案例。这项针对公共领域的研究,放大民生新闻的边界,强化群众监督功能,避免不同声音导致的恶性后果,更为已达到瓶颈的民生新闻创造可持续发展道路。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新媒体的一大特征在于不同主体之间存在自由、平等的沟通,任何一方可以在多种端口获得期望的信息服务,且能够突破地域以及时间限制,随时随地表达内心想法,从而在众多的思维交织中擦出火花,实现精神需求,并通过反反复复的交流、更新,对新闻内容加以重构。更可贵的是,通过互联网无压力的沟通方式,普通群众更愿意主动参与公共事务,新闻的话语权已然不再局限于政府官员或者媒体人员,而是向普通群众加以过度,而市民掌握对公共事务的决策权,其更容易站在基层角度审视问题、解决问题。

(二)提升民生新闻报道角度

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遭遇诸多艰难险阻,期间不断寻求突破,期望将报道角度朝着公共角度转变。所谓公共新闻,是美国流行的新闻与媒介的衍生物,新闻推广者会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公共事务处理中,激发社会讨论,制造各类活动,旨在解决问题。而电视民生新闻转变为公共新闻的过程中,以《1860新闻眼》为经典案例,它为新闻媒体与普通群众搭建一座桥梁,推动群众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的思考和处理,这一转变是正向的、积极的。然而,因长期以来电视公共新闻被街巷琐事、市井新闻所缠身,因而对公共话题的深入探索变得尤为漫长,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对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动,是当今电视民生新闻亚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理性把握舆论引导方向

二十世纪初,公共新闻正式在国内被普及开来,此时电视民生新闻正遭遇推广困境,因新闻内容烦琐,且反复报道同类型题材,导致大量的媒体资源被浪费,观众缘骤降。后续,部分新闻过分追求高收视,而掺杂负能量、黄色暴力等原因,进而嫌弃舆论热潮,但却完全背离正向引导的理念,甚至在为普通群众发声期间产生矫枉过正的情况。上述问题的诞生正是因为缺乏引导社会的理性思维,从而限制民生新闻发挥正向的舆论导向作用。

(四)电视新闻记者巧妙运用采访技巧

媒体融合时代是新媒体大放异彩的时代,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接受到形形色色的资讯和信息,过去只能通过电视节目来接收外界信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因此,媒体融合时代就要求电视民生新闻巧妙运用采访技巧,来提升新闻的有效价值,让观众在充斥网络良莠不齐的各种资讯中看到优质新闻资讯,接受正确舆论引导。这种努力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新闻记者要转变观念,抛开对电视载体的依赖,将自己的采访工作放到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去发掘、去打造和去提升。既然是媒体融合,就得有新意,让人有眼睛一亮的感觉。电视新闻记者要结合当下受众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新闻传播模式,用扎实的新闻采访功底,结合创新的传播方式,吸引受众的眼球,让受众在新媒体环境下看到更多经得起推敲、具有正能量的新闻采访报道,从而形成对社会正确的认知。

(五)采用新技术手段

在当今新媒体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电视民生新闻要善于利用这些新技术、新手段来提升采访工作技巧,为采访工作助力。相关新闻单位也要为提升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提供技术支持,让其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提升采访质量,推动新闻事业发展。新技术手段包括把新闻报道以电视为主要载体转向多媒体平台等,让电视新闻记者的呕心沥血的新闻报道能够为更多受众所发现、所接纳、所赞赏。这也是实现电视民生新闻记者价值的有效手段。

三、结语

综上可知,随新媒介的诞生,传统电视民生新闻遭遇空前打击,要想真正落实媒介融合策略,则需要从选题范围、报道角度和引导方向三个维度加以优化,将电视民生新闻转变为公共新闻,实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目标。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民生媒介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关于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的公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