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生态文化的宣传策略探析

2021-01-13古再丽努尔玉素甫新疆喀什地区喀什日报社

环球首映 2021年3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群体受众

古再丽努尔·玉素甫 新疆喀什地区喀什日报社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传播手段要结合时代需求而加强建设以及创新,进而有效提升新闻舆论的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以及传播力。融媒体时代,要掌握融媒体传播的规律以及优点,从而对生态文化进行有效传播,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生态文明传播的时效度,并着力提升生态文明的传播力度。关于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生态文化的宣传策略,本文有以下见解。

一、对生态文化的传播理念进行创新

(一)推行“互联网思维”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生态文化的宣传应积极推行“互联网思维”,也就是要坚持开放、平等、共享、自由等基本理念,而这些理念也是融媒体所推行以及坚持的。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主要是以单向权威发布为主,而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将以交互式传播为主。这就意味着在生态文化宣传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移动互联网理念,尤其是在5G全面普及下,更要认可新兴媒体的优势,并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借鉴以及融入[1]。

(二)坚持“用户思维”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用户思维非常重要,即:要始终围绕用户需求,关注用户的实际体验,并与用户加强互动。生态文化传播过程中,受众群体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社会阶层、工作经历、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等各个方面均存在差异性。基于此,需要从用户的特点入手,制定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方案,力求在媒体服务过程中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服务以及指引,使其能够在喜闻乐见之中了解、接触、学习以及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树立“融合思维”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融合是关键,即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具体来讲是,相互借鉴、共融发展。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在原创性、权威性以及可信性等方面有着固有的优势;对新兴媒体而言,则极大地拓展了传播渠道以及创新传播形式,与现代受众群体的碎片化阅读习惯相契合。因此,要树立“融合思维”,对传统媒体以及新兴媒体的各自的优势进行整合,不仅要开发“融合产品”,还要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生态文化。

二、丰富生态文化传播内容

(一)内容多元化

融媒体所发布的内容应当更加多元化。面向现代受众群体有效传播生态文化,不能像官媒那样过于“严肃”,过于“陈述式”的灌输以及过于“高高在上”的姿态,而应当采用多元化的内容,用更多生动真实案例来引导舆论。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作为融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对环保政策、环保知识以及环保理念等方面进行权威发布。在形式上,可以通过纪录片、短视频以及动漫等各种接地气、贴近生活的形式进行宣传,将有利于吸引受众群体的眼球,从而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二)内容全面化

现代受众群体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中的各种软件媒体平台,快速获取海量信息资源,而其中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将有利于强化受众群体的环保意识,并规范其环保行为。客观来讲,融媒体平台往往为了满足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而不可避免出现信息碎片化的问题,而受众群体依赖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将无法精准、全面把握生态环保的政策、信息等,最终就会影响到生态文化传播的效果。因此,要注重内容的全面化,尽量突出重点。

三、构建生态文化传播平台

(一)构建生态环保文化教育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媒体成为培养受众群体生态环保意识以及开展生态环保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构建生态环保教育平台,将其融入到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以及大学教育之中,并通过微博、微信、纪录片和课件等各种形式,将生态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有利于强化其环保意识。

(二)构建生态环保技术普及平台

在解决生态环境污染以及破坏问题等方面,均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因此当下要提升生态环保科技的研发力度,并加快成果转换,从而用于生态环保领域。以垃圾处理方式为例,需要改变传统的填埋焚烧处理方式;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强化废弃物生态化处理技术;对电器、废旧轮胎等循环再利用技术进行全面推广。因此,需要构建生态环保技术普及平台,让广大受众群体能够了解生态环保有关的生产技术以及生活方式,从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生态文化传播迎来了更好的机遇,应当抓住契机,把握生态文化融媒体传播的特点以及规律,通过创新传播理念、丰富传播内容以及构建传播平台等方式,将有利于提升生态文化传播的影响力,进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群体受众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