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

2021-01-13胡晓荣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集团

环球首映 2021年3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民众受众

胡晓荣 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集团)

一、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新闻编辑发展现状

(一)传统新闻编辑时效性受到挑战

在传统媒体为主的时期,民众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传统的纸质传媒以及电视传媒。新闻编辑是民众信息获取的来源,受到民众的尊重,地位稳固。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众的信息来源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媒介,今日头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兴的自媒体平台逐渐代替了传统媒体的地位。相对传统媒体时代,民众在新媒体时代能够更快掌握最新的新闻信息,以及在多元化的新闻信息中开拓自己的眼界。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以及不专业的受众,也开始进行新闻编辑工作,借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足不出户在家中就可以将自己对某一事件的看法进行传播[1]。

(二)传统新闻编辑权利日渐削弱

在传统媒体时代,传统新闻编辑对受众的意识具有引领的作用。作为话题的制造者,编辑本身主导着新闻话题的走向,掌控着传播流程,将自己的想法与搜集的大量资料二合一,加注到新闻报道之中。而由于传统媒体的局限性,受众接受的新闻观点比较单一,所以,新闻编辑权利相对现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权利要大得多。但是随着受众进入新媒体时代,在自媒体平台,人们不需要专业知识和见地,便能够根据对某一话题的喜好担任新闻的编辑,在不违反国家条例的情况之下可以编写成文章或者拍成视频,向其他受众传播新闻内容。这种模式虽然丰富了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来源,但是同时新闻的真实性降低,不少是为了蹭热点而存在的不实报道,新闻准确性开始降低,受众开始质疑新闻编辑能力[2]。新闻编辑的权利在缩小,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也在慢慢降低,在与受众的关系中变主动为被动,不再是主导者。

二、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缺乏创新

在现代信息多元化摄取的新媒体时代,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成为传统媒体新闻现在所面临的一大问题,而同质化严重也成为当下传统媒体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太多传统新闻有着假大空的内容,不切合受众现实生活,受众很难与之产生共鸣。另外,单一版面,一成不变的栏目设计,以及十分单调的风格也让感受过多元化自媒体平台的受众有了“厌倦”的感觉。

在传统媒体新闻中,同质化成了现在受众对传统新闻固有看法,足以看出其严重性。这一问题真的需要传统媒体人去思索,造成目前困境的局面除了新媒体自身的优点之外,是不是跟自身的这些不足有关。不重视排版,对质量高的文章或者最近的热点事件进行一味的抄袭和模仿,让传统媒体新闻在民众的眼里千篇一律,没有什么能够记得住的特色。所以就目前情况而言,传统媒体跟新媒体相比,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竞争力,没有胜算。

(二)结构不完善

新媒体时代下,受众与编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越来越亲密,互动性增强。如在图文平台下方,民众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文章下面积极点赞、留言。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时事类新闻,也可以直接在文章的下方的留言处留言;在短视频平台受众对自己关心的话题视频可以点赞,评论或者发布弹幕表达自己的看法。自媒体平台的一系列操作还能被更多的受众看到,受众可以寻找到志同道合者,对文章的参与感极大增强。所以这一功能对民众来讲,意义非凡,不仅拉近了与编辑的距离,也让民众切实感受到参与的魅力。由于是单向传播,在传统媒体新闻中,以目前某些没有加入自媒体平台的纸媒为例,人们在报刊中看到新闻,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却只能跟身边的亲朋好友进行点评,却无法与新闻编辑直接互动,这属于被动接受新闻。所以随着新媒体的到来,人们对传统媒体新闻的积极性不断降低,单向传播这一结构也需要调整。

(三)模式僵硬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民众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新闻,人们可以在商场、公园、学校接受来自自媒体平台的新闻信息,也可以在公交车、地铁浏览相关信息。可以说新媒体跟移动互联网是分不开的,相辅相成的。但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新闻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的合作较少,明显跟新媒体是无法比拟的。传播模式太过僵硬、单一,已经无法满足民众的需求。

三、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编辑创新策略

(一)新闻内容创新

传统媒体新闻想要在新媒体时代有自身的一席之地,传统新闻编辑想要挽回在传统媒介时期的权威形象以及地位,当务之急便是要进行改革与创新。首当其冲需要修改的地方就是文章内容方面的创新。

在新媒体信息多元化的今天,传统新闻应当学会取长补短,将过去新闻内容的单一化、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摒弃,进行一系列的整改。首先,新闻编辑应当开拓自己的视野,打破之前固有的新闻模式,将多元化的特点运用到新闻素材、文章笔风之中。从不同角度去解析新闻事件,不要只一味的去照抄照搬、另外,放弃假大空的文章内容,将话题对准受众生活,并且放弃一味的华丽无实的文风,用简洁易懂的话术给受众传递信息[3]。

当然这并不是不意味着为了迎合受众的喜欢,新闻可以没有下线,只要文章能够爆,就可以放弃自己的职业素养,降低文章的质量。现在传统新闻编辑相较于新媒体编辑而言一大优点便是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这是普通民众成为的编辑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新闻编辑应该保留自己这一长处,“初心”不变。此外,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新闻编辑应当提升文章的时效性,文章应该既要深度,又要速度,这样才能在当今这个“快新闻”时代有立足之地。

(二)完善新闻编辑模式

在之前传统的新闻媒介时期,文章同质化严重的一大主要原因是前期素材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只能在其他媒体报道之后跟风报道。在新媒体时代,一件热点事件出现之后,如果没有第一时间报道出来,那么之后这篇文章将很难爆出来。所以,传统新闻编辑除了在内容上需要创新,还应该改善编辑团队。编辑团队的完善对于新闻的时效性息息相关。在新媒体时代,不管是图文还是短视频,每条新闻背后都有着团队合作的身影。他们分工明确,将一条新闻进行分解,有人前期追踪,有人筛选话题,有人完善整理,进行排版发送。而传统新闻之前可能是派出1~2名记者就一热点进行素材搜集,后续整理成文章,最后再由编辑进行修改发布。这种模式现在已经需要被淘汰。所以传统新闻编辑应就团队进行创新、规范化整理。可以将“人人皆是线人”这一模式用到新闻前端。

所以,传统媒体应该与受众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由民众提供新闻素材,编辑团队进行筛选,用自己的新闻敏感度来寻找出最可能会“爆”的新闻热点。然后将零碎化信息进行整合,最后交至编辑手中,编辑再进行进一步的整理总结,最后文章成型,第一时间进行推送。所以,传统媒体应该改变自己之前的做法,不要再去寻找热点,而是制造热点。

(三)创新新闻节目模式

虽然,信息时代分新媒体时代以及传统媒介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处于对立面。传统媒体需打破固有的模式,适应时代,将时下新媒体平台特点与自身相结合。例如目前有多家卫视、报刊在微博、公众号、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建议账号,更新自己的动态。传统的电视节目可以在自媒体平台发布自己的预告,以吸引受众的目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也能发布在自媒体平台之上。另外,在新媒体时代,受众与自媒体平台之间的关系被拉近,交流便捷。值得传统媒体学习。传统媒体应该在自媒体平台建立自己的账号,加强与受众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自媒体这一交流平台,受众能与传统的新闻进行互动,对喜欢或者关注的文章提出见解和看法。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下,与自媒体平台编辑相比,传统媒体新闻编辑自身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权利和地位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公信力也在不断降低。想要在新媒体时代有自身的立足之地,传统的新闻编辑真的需要从自身总结不足之处,进行整改和创新。在保证文章高质量的前提下,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4]。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民众受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