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艺类节目的情境化表达

2021-01-13王策北京广播电视台

环球首映 2021年3期
关键词:营造姐姐舞台

王策 北京广播电视台

情境一词,在汉语词汇注释中,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规定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学习情境等。在演艺类综艺节目中,制作者往往将情境的营造与内容展示和品牌塑造进行紧密结合,是重要的制作手段。

一、《国家宝藏》满满国风情境的历史讲堂

《国家宝藏》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

该节目一经推出,观众就被节目所呈现出的满满国风感的历史情境所震撼。节目通过详实的讲解和精湛的戏剧段落编排,在古今穿越中完成了一堂中华文明的历史精品课。同时,节目也特别重视在情境演绎中凸显中华文化的意境之美。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意境”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和批评中,当时就有“意象”和“境界”一说。近代美学家王国维在他的理论著作《人间词话》中,他把意境称为“境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第453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由此可见,所谓“意境”,首先就是情与景的交融。

《国家宝藏》节目正是抓紧情与景的交融,将文物所蕴含的中华文化之情与中华历史的绮丽之景巧妙的融合,规避掉了刻板讲述型历史节目的弊端,在内容推进和视听语言上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乘风破浪的姐姐》诚意营造30+女性励志成长情境

《乘风破浪的姐姐》召集了30位年龄30+的女艺人,并最终选出7位成员组成女团。从第一季的“三十而骊”到第二季的“三十而奕”,节目鼓励女性自信奋斗的同时更鼓励女性关照自我。节目将镜头多角度切向当代30位处于不同年龄、不同事业阶段、性格迥异的女星,让她们找到更好的自己。

节目通过舞台展示环节和真人秀段落展现“30+姐姐”的自我成长。对一档音乐竞技类节目来说,舞台展示应该是最吸引观众眼球的,但《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中的真人秀部分却同样吸引人,并能够更加深度地展现“30+姐姐”的成长情境。

成长情境之一,初次登场。这里的初次登场是节目组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节目开篇的吸引力,各位重磅及一些相对不那么“知名”的姐姐会集中地进行登场和展示,这对于观众迅速提升观看兴趣起到了巨大的刺激作用。从初次登场开始,姐姐们的“人设”就开始迅速建立,节目组也有意将“成长情境”的起点设立出来。通过第一集节目,大家会感知到,往往第一次确立的“人设”是会有极大改变的,这种改变往往是全方位的成长,例如与人交往方面、舞台表现方面以及生活和训练方面,所以节目组往往会刻意放大一些姐姐的“初登场”印象,以此收获在节目尾声那个更加励志、更加成长的姐姐形象。例如在第二季的第一期中,那英在来到歌手通道中碰到了两位年轻姐姐,两位年轻姐姐很热情地和这位实力“天后”打招呼,并介绍现场的拍摄流程,但那英在现场直接问出一句“你们谁啊”,这让两位年轻姐姐略显尴尬,也会让观众有一种那英不太尊重两位年轻人的感觉。但通过节目的整体纪录,大家会发现那英身上是那种大大咧咧的“大姐姐”感觉,说话直来直去,也很关心组员的感受,在考核及舞台展示上也很有担当,这种反差都营造出了一种独属于“30+姐姐”的成长情境,让观众更加深度地跟随主人公一同成长。

成长情境之二,舞台情境秀。第二季《乘风破浪的姐姐》在舞台情境营造和歌曲的选择上也更加精准,除了保证视听效果的“炸场”歌曲,在慢歌的选择上也是极为走心。这其中既有反映女性成长和情感历程的《达尔文》,也有被赋予更深意义的歌曲《逆光》。《逆光》原本是一首歌唱情感追求的歌曲,但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舞台上被幻化成了30+女性不断成长、不懈追求的奋斗情境。舞台上,当那英组姐姐开始歌唱后,观众就被带入到一种近乎独白式的成长讲述。但在节目的副歌部分,观众能直接感受到一种极为炙热的情感爆发,现场大屏幕上播放着各位姐姐人生及事业道路上的视频和图片,再配合大意为不懈追求的歌词,一下就升华了整场音乐气氛和表意。应该说这种情境上的营造,在第二季《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节目中被运用得更加成熟,也提升了节目的品质。

三、《创造101》在青春情境中的美感表达

《创造101》是由腾讯视频、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联合出品,上海腾讯企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七维动力(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制作的中国首部女团青春成长节目。由黄子韬担任女团发起人,张杰、陈嘉桦担任声乐导师,胡彦斌担任唱作导师,舞蹈导师则由罗志祥、王一博担任。该节目召集了101位选手,通过任务、训练、考核,让选手在明星导师训练下成长,最终选出11位选手,组成偶像团体出道。

第一季的创造101在推出时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便是满满的青春情境感,选手们整体的造型特别是服装的设计都成为营造这类型情境感的重要手段。据该项目的制作人介绍,选手的整体服装设计在录制当天才刚刚送到录制现场,设计稿修改了无数遍,甚至有部分服饰制作方都担心来不及及时通关。最终,观众通过屏幕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制作方在审美上的高水准,包括选手身上的粉色制服在款式上都各具特色,就连不同服饰上的粉也有着极为复杂的色度的区分,让观众在第一观感上就感受到了铺面而来的青春气息。

四、《吐槽大会》所营造的语言类PK场情境

《吐槽大会》作为国内脱口秀综艺或语言类综艺的佼佼者,其诞生的命运也小有波折。据该节目制作人透露,在腾讯平台最开始考虑推出这档节目时,传统的广告客户对这样一档节目抱有诸多疑问,普遍的想法是无法想象在这样的一个录制现场,这些已成名的艺人会火力全开,将吐槽的战火引向彼此。

面对这样的疑问,腾讯平台的制作人还是极为坚定地制作了几集新节目,在他们看来,观看实际的综艺作品是最好的投资者教育方式。最终的结果业界和观众都看到了,就是第一季《吐槽大会》在第二期都达到了网络爆款的效果,广告商也纷纷加入其中,一档本应相对小众语言类综艺节目,在短时间内就破圈而出,给了观众全新的娱乐体验,而这种娱乐体验也得益于一种带有PK性质的脱口秀情境的营造。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脱口秀这个舶来品并没有引发很大的热度,包括《80后脱口秀》《金星秀》等节目已经有一定知名度和反响,但还未达到真正的全民热议。这在一定程度和脱口秀这一模式缺乏一定的讨论方向有一定关系,这从《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的效果对比上也可以看出一些不同之处。

观众往往有一种感觉,同一位脱口秀演员在《吐槽大会》的节目中会比《脱口秀大会》上更逗或更有梗,这应该得益于在《吐槽大会》中编剧和脱口秀演员更有目标感、更有“战斗情境”或“PK情境”,这对于观众更有代入感,也更容易触动对于现场嘉宾不同的认知和对于槽点的理解。

《吐槽大会》已经走到了第五季,在编剧、演员和嘉宾的配合日趋成熟的基础上,节目组也进一步地强化了“对抗语境”,网罗更多圈层21位热点话题名人明星,用最真实犀利的段子,利用多维度的嘉宾搭配,进行多方面的观点呈现,由原始1+6模式迭代为嘉宾分队battle。改变单一主咖吐槽模式,引入战队概念,这进一步刺激了观众的兴趣,也为这一老牌节目延续了新的生命力。

五、结论

视听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被称为意蕴,而“意境”则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古代大量的文献和画论中有十分充分的论述。而本文所提的“情境”对于上述概念则是兼而有之,在实际演绎中还增加了戏剧等艺术门类的特色。在综艺类节目大发展的当下,各方制作机构在强化声、光、电、效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情境感”的塑造,这都造就了节目品牌化和品质感的全面提升,也塑造出更多深入人心的好节目。

猜你喜欢

营造姐姐舞台
军迷大舞台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军迷大舞台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Cлово месяца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认识“黑”字
巧手姐姐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