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

2021-01-13周为婧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1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环境

周为婧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各高校不断实行扩招,建设师资队伍,完善教学基础设施,致力于培养社会所需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及相关领域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持。就如今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方向来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创新设计型人才,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对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社会发展对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面对这一情况,高校应进一步深化一系列改革建设,包括推进专业人才职业规划、课程设计以及实践教学等。结合现阶段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而言,学生综合素质仍较为薄弱,需要高校从长远角度出发,推进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1]。基于此,本文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一)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包括具备各式各样景观设计及施工等基础知识理论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如此一来方可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及岗位人才的建设需求。基于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创新思维、审美能力,还要能够适应在一线开展设计、施工等操作。然而现阶段高校并未能切实明确环境艺术专业的特殊性,未能切实把握社会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技能型、创新设计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一味向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灌输,而不注重培训学生的其他方面素养,使得学校所培养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思维较为局限

长期以来,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较为单一,专业限定存在一定局限性,缺乏对相关资源的优化整合,难以实现对现代社会发展形势的有效适应,由此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还会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另外,由于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思维较为局限,还会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趋于普通化,并表现出个性特色不足问题,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应组织师资队伍不断拓宽教学思维,优化教学内容,推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思想观念不断推陈出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紧随时代前进步伐,切实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在如今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仍广泛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大多以教师语言表述、多媒体为主,由于缺乏兴趣激发、启发引导,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使得教学成效不尽人意[2]。同时,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技能培训,多以专业教材为主,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不足,教师难以把握学生学习情况,使得学生逐渐产生厌学心理,对教学有效性提升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在项目设计方面,学生实际参与度不足,学生所获得的项目设计实践机会少之又少,使得学生进入社会后难以快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

(四)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当前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再加上专业本身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对教师、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现代环境设计创新意识、艺术素养,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此类全方面的综合师资现阶段仍储备有限。从业教师年龄普遍偏小,不管是教学能力还是实践经验都相对欠缺,由此使得高校缺乏健全的师资体系,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所以,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托先进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服务,建立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传统课堂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完善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为人才培养指明方向。基于此,高校在建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立足于市场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基于市场发展需求导向,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培养。切实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征、职业范围,分析市场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对本专业的建设,确保人才培养可满足市场发展需求[3]。长期以来,学校所推行的通过考试分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虽然存在一定科学性,但也存在诸多不足。鉴于学生通常要在高校学习四年,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为此,教师可引入相关软件结合学生各方面表现,对其开展全面评价。与此同时,高校还应通过设置各式各样的实践课程,诸如校内实践项目、企业就业实习等,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及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情况,对学生开展全面系统地评价,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局限性,可从理论性、实践性、文化性等方面着手,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首先,理论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在注重对环境艺术设计本专业理论开展讲授的基础上,还应融入其他相关专业、相关领域的理论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还应通过设置法律法规、经营与管理等相关课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其次,在实践性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可围绕项目化教学,设置紧随社会发展步伐的项目,并确保项目的实时更新,推进项目与教学的有效结合,并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目标导向,以提升项目化教学的有效性。最后,在文化性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应加强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传承弘扬,结合地方发展实情,深入开发地方区域文化,构建鲜明的专业特色、教育特色,进一步为地方发展提供服务[4]。基于此,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可融入一些强调地方文化的课程,如融入与地方文化相关的人文地理学、地方志等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人文思想、民族精神的有效培养,提高学生民族文化意识、认同感。

(三)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仍应以专业技能培养为重要方向,并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鉴于此,建立校内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大方向。工作室制作为对企业形态的模拟,教师通过对进入工作室的学生进行分组,提升学生设计实践的有效性、针对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为学生今后踏上工作岗位参与项目设计合作奠定良好基础。需要注意,校内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应紧扣地域特征,设施设备的类型、技术参数等应与地方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并做到与相关行业领域密切相连,依据行业要求设计实践项目,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实战阶段[5]。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各式各样现代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诸如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比如,在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成功或失败案例进行剖析,可促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如在教学实践中对鸟巢的设计原理及结构进行介绍,依托多媒体技术对建筑本身进行呈现,引导学生通过鸟巢内部结构了解主体构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各个结构设计原理及作用的有效认识。通过该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可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低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由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起步较晚,使得这一方面的专业教师较为匮乏。但环境设计行业已拥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广大从业者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此,高校可对该部分人才予以引进,以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补充。除引进优秀行业从业者之外,高校还应加强对现有师资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相较于行业从业人员,校内教师拥有更为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以及更强的学习总结能力。鉴于此,高校可适时组织教师前往行业企业开展实践工作,参与企业实际项目设计,以此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结语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加之发展起步较晚,教学管理经验不足,为提升专业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必须要通过一系列教育改革及策略改进。为此,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人员应该不断深入研究,总结经验,从建立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不同方面入手,切实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环境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星.云.海》
《花月夜》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