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路径研究

2021-01-13罗晓妍龙岩电视台

环球首映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电视新闻转型

罗晓妍 龙岩电视台

一、引言

当代,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社会群体生活及思想观念的转变,新媒体以其高效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多元化的信息内容优势有力地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地位和形态,中国电视媒体正面临着切实的发展困境。本文认为,作为“第一媒介”的电视,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以积极创新的姿态与新媒体相融合,以期实现时代转型和行业新价值。那么,作为在电视新闻视域下发挥着重要行业作用的记者,在转型期间如何正确面对现实困境,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转型要求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重要命题。同时,基于对现实与行业要求的分析,概括总结出新时代全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路径,由此推动行业的新发展与新进步。

二、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一)融合新媒体的现实需求

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全媒体视域下传统媒体的转型主要表现在推出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创立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客户端等,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响应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然而,在笔者看来,现阶段转型表现形式大多流于表面,融合多为“形”上的融合,迅速却较为粗浅,忽略了“神”上的融合,而该种融合才是本质的转型[1]。在融合新媒体的过程中,若仅仅将新媒体作为工具和手段是无法实现全媒体时代所期的转型结果。因此,要做到“神”上的转型,就要抓住传统媒体融合转型最重要的主体力量,即媒体从业者。电视记者作为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更应在观念、技术和能力上明确传统媒体转型的必要性,通过自身的转型升级来带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的转型与发展。

(二)互联网技术对电视新闻行业的冲击

首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新闻传播的时空限制。如今的新闻媒体受众利用手机、平板和电脑等电子设备能在第一时间于各大传媒平台上了解到其所想要了解的新闻资讯,同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新闻事件也会及时推送给社会大众。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新闻的时效性大大提高,而传统电视新闻由于在报道新闻前的一系列采集、编辑、审核、播出等工作,使得新闻的时效性与全媒体时代存在差异。时效性作为新闻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成了转型必要性的一大推动因素。

其次,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技术在传播的手段和信息内容的呈现上均具有较强的社会效应和时代价值。其注重传播手段的更新,以高效率、多渠道、多样化为主要特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的传播力。同时,由于行业与社会均重视电视新闻的内容价值,互联网技术基于这一要求,以多元化新闻信息为主要载体,涉猎社会各个领域,丰富新闻内容,以多样化形式有效及时地传播,吸引受众,提高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那么,在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影响下,笔者认为只有认识到电视新闻转型的必要性,并从主要方面、重点对象上加以改变,才是新闻行业与记者职业的必然选择。

三、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现实困境

(一)专业化程度较低

对于专业化水平的要求,在新媒体、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专业化水平在全媒体视域下体现为掌握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与传播。然而,现阶段的电视新闻记者队伍,所接受的教育与参与的行业实践仍以传统电视媒体为主,与新媒体有一定程度的脱节[2]。同时,新老之间电视记者观念和想法上的互通、技术与方法上的交流仍存在挑战。因此,在转型过程中,对于专业化的要求面临着人才困境与融合难题。

(二)缺乏互联网思维和创新精神

互联网思维是全媒体视角下的发展思维,电视新闻记者在融合与转型的过程中对此思维的应用仍较为欠缺。现阶段的电视新闻记者多采用“两微一端”的模式进行新闻传播,此种模式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简单组合,以“互联网+”的形式呈现,却使电视新闻转型陷入新困局[2]。因为该种模式虽结合了互联网技术,却未能在吸引力和影响力上发挥重要作用,无法实现传统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的有机联动,无法创新发挥新媒体平台对于传统电视媒体传播的促进作用。

四、角色定位和转型要求

电视新闻记者作为新闻制作与报道的主要参与者,在全媒体时代下更应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融合与转型均需贴合新闻发展的需求。不仅如此,由于当下的新闻信息已能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重回新闻内容价值更是转型所需,只有注重受众、注意新闻质量,树立精品意识,才能实现全方位的新闻互动与转型升级。因此,在笔者看来,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需要符合以下的转型要求。

(一)具备专业的技术素养

电视记者出于电视媒介的特性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元素组成的新闻报道要求电视新闻记者掌握新媒体传播技术与应用渠道,并且能够熟练地操作相应的设备与平台,处理简单故障,为全媒体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二)培养全媒体思维

基于上文的分析,现阶段的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是电视新闻记者缺乏一定的互联网思维和创新意识。因此,与时代同步的现代意识是全媒体思维的重要内涵。因为电视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使得电视新闻具有平等性和大众性。但是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在转型过程中将平等与开放同时面向各平台用户,只有将观众、用户置于新闻传播的中心,才能更好地适应独家报道、个性化报道等新闻需求。

(三)坚持并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

电视记者这一社会与行业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其在从事新闻工作时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体依据一定的思想和立场,运用新闻手段引导社会舆论的传播行为,具有现实性、导向性和影响力这三种特征。这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在转型过程中需把握新闻舆论导向的核心,即政治导向,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例如对社会热点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引导,遵循舆论引导规律,使得新媒体真正成为思想文化的汇聚地与交流地。

(四)立足时代与行业要求,找准角色定位

从理论层面出发,电视新闻记者是在电视机构中从事电视新闻素材收集整理工作的专业人员。以往的工作要求表明,电视记者多以集体工作的形式出现,现场编辑、出镜记者、录音录像师,所有人各司其职,共同采集新闻素材。但在全媒体时代,这种工作形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转变,电视新闻记者这一集体概念正向全能型、综合型概念转变与发展,为找准角色定位,这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面对不同的社会新闻事件,新媒体的呈现方式多为电视、电脑和手机等多载体相结合。因此,在此时代发展的趋势下,对于新媒体的运营和新闻信息的把控均有了新的要求,由此推出电视新闻记者找准角色定位的关键就在于顺应时代与行业的发展,推动自身朝全能型转变。

五、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路径分析

(一)提升电视新闻记者的个人能力

全媒体时代下,传统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已经是社会与行业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提高个人能力,才能达到转型的正面效果。在笔者看来,作为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记者,新闻敏感这一素质应比以往要求更高,因为记者的新闻敏感直接决定新闻的来源,进而会影响新闻的数量与质量。同时,一定程度的知识与阅历是必不可少的。多年的经验使笔者明白,知识和阅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是新闻记者把握节目,深入挖掘主体内涵的基础。基于此,所呈现的新闻作品才会有深度、有广度,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此外,明确社会责任对电视新闻记者个人能力的提升有着正向作用,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新闻内容上站住脚跟。这也要求新闻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关注国家政策和政治方针、坚持党性原则,正面的报道与积极的导向不仅能够整治现存的一些“短平快”新闻造成的信息乱象,也能重新树立良好的新闻价值。

(二)遵循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保障新闻专业化

全面、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是保障新闻专业化的基础和原则。在互联网技术等对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冲击下,电视新闻记者若能一直保持多维度视角报道新闻,用事实说话,坚守公正立场,则当下一些只追求时效性的新媒体依旧是无法与之抗衡的。但在保持自身专业性的同时,仍应将融合发展牢记于心,秉持内容为王的职业态度,提高电视新闻的内容价值,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对新闻信息展开全方位、立体化地专业报道,满足社会群体、观众和用户的新闻需求。

(三)加快与新媒体的交流与融合

在传统电视媒体的转型过程中,要注重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正如前文所提,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具备技术修养,这要求记者要熟练掌握新媒体的各项技术应用,并在传播渠道、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上进行优化。两者的高效融合才能使得电视新闻媒体在传播力和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与新媒体的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也是各大新兴行业之间学习与进步的过程,以此来拓展新闻信息媒体的来源,而且记者通过自身业务水平、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还可以获得更多新闻资源,维持新闻媒体的权威性[3]。

六、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行业标准、工作方式和受众需求均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新旧媒体的交流与融合,是全媒体时代下的产物,是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必然选择和正确路径。简言之,电视新闻工作者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培养自身的全媒体思维,学习互联网技术,发挥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当代的电视新闻发展书写更加广阔的未来。同时,在全媒体时代下的转型升级仍应注重新闻内容的价值本身,在发展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打造新闻行业的美好远景。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电视新闻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关于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的公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