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与文化馆职能融合,努力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
2021-01-13何鑫洁天津市津南区文化馆
何鑫洁 天津市津南区文化馆
数字文化馆是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落实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重要渠道。如何建设好数字文化馆,是当下文化馆提档升级,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2019 年,为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意见,在津南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津南区文化馆耗时半年,打造了智能数字体验空间和文化云资源库,并为区内8 个镇级文化站配备文化一体机,完成数字文化馆建设第一阶段,初步实现线上线下联通互动,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打通基层文化建设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全民艺术普及。
一、时代大势推动建设数字文化馆
5G 利用超快速率和超大容量把我们推向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应用越来越普遍,数字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传统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津南区文化馆作为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的场所,每年都会举办150 余场文化活动和上千次公益培训,受众达十余万人次,覆盖面积广、影响力深远,但由于受到人员和空间的制约,无法使文化馆的各种职能充分有效的发挥,而数字化则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利用现代化的数字网络技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提升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最大限度满足新时期群众更高的文化需求。
201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在基层实现共建共享。数字文化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文化部对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时也将是否运用数字化技术作为专项考核标准。建设“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是当下文化馆提档升级、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课题。津南区建设数字文化馆,实现文化三入(入文化站、入户、入手机),发挥引领性作用,是落实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要举措。
二、搭建体系框架初具数字化规模
津南区文化馆将馆内原有空间重新规划,对一楼的主要空间和二楼部分空间进行改造,根据不同空间实际用途进行相关主题设计,并在一楼走廊安装地面钢琴、地面投影等触动设施。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津南文化云智慧数据平台、智能文化体验设备、数字非遗和总分馆建设,通过整合大量系统化、智能化的文化资源,大幅提高公共文化资源运行效率,为群众提供了宽泛的选择余地。
(一)文化资源有效整合
文化馆一楼大厅安装总、分馆数据墙,实时发布通知公告、资讯信息和总、分馆数据情况。通过实时显示的不同时间段到馆人数统计和两天内客流情况对比,可以分析出每日各项活动受欢迎程度和开展不同活动的最佳时段。总、分馆之间可以通过信息统计情况,适当调整活动时间,选拔各馆备受群众欢迎的节目在全区巡演,进一步统筹全区文化资源,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每年津南区文化馆开展的大量动、静态活动尽管都有留存相关报道、照片影像资料,但都是零散化的,缺乏系统化整理和发布。公益培训也主要面向有一定基础的文艺骨干开放,缺乏基础性、普及性教育。打造津南文化云平台,向上可以连接国家公共文化云,向下联通镇街文化一体机,突破区域阻碍将大量优质资源整合到一起。津南文化云提供“用户管理”“场馆展示”“艺术课堂”“志愿者风采”“非遗传承”“文化直播”“文化咨询”等内容,参观者只需要通过一个屏幕就能了解到全国文化信息,解决群众“我要参与”“我要互动”“我要知道”“我要评论”四大需求。
(二)互动体验丰富便利
数字文化馆实体空间主要采用多屏互动、体感技术、裸眼3D、全息投屏、影像捕捉、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等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对视频、音频、动画等诸多媒体加以组合应用,带给观众视觉、听觉和触觉上全方位的高科技体验。运动吧、诗词天下VR、虚拟演播厅、3D 私人影院体验馆、点唱吧、全息戏曲、互动投影、海洋体验馆、地面投影、非遗互动平台等体验设施涵盖体育、舞蹈、文学、影视、音乐、曲艺、非遗等文艺门类,每一项都可单独成为一个体验馆,文化馆将其融合到一起,提供一站式体验服务,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丰富性、便利性和可选性。运动吧包括舞蹈、健身、武术视频7000 多集,音乐试听椅各类音乐达2000 余首,3D 私人影院包含国内外大片500 多部,Mini点唱吧可供参观者演唱的歌曲达6300 余首,全息戏曲内含京剧、越剧、黄梅戏等80 余个经典选段,海量资源每三~六个月更新一次,提供最新、最热的文艺资源,给予参观者丰富的互动体验。
同时,数字文化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馆内大量数据资料配备“身份证”,参观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文艺类目,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相关视频,就可以利用在家空闲时间观看、学习,享受不出门的服务、不间断的学习。
(三)数字非遗幻影成真
数字非遗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文艺、传统游艺、传统技艺、民风民俗、传统曲艺、传统美术等非遗门类囊括其中,利用幻影成像技术将三维影像投射到布景的主体模型景观中,演示非遗故事。津南区非遗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已达48 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一项(葛沽宝辇出会)、市级非遗项目十项,但项目大多不被人们熟悉,群众普遍缺乏自觉传承保护意识。数字非遗通过直观的视频结合美观的非遗手工艺展品,让非遗传承人讲述他们的非遗故事,重现一段段历史。数字非遗全方位展示项目制作流程,拉近参观者与非遗项目的距离,使非遗不再是与普通人生活毫无关系的高端艺术。数字非遗将津南区非遗项目完整保存下来,有利于促进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发掘、鼓励更多传统手工艺者申报非遗项目。
(四)总、分馆制日趋成熟
数字文化馆通过“津南文化云”整合津南区各镇文化站点及百余个基层服务站点,结合文化一体机、线下预约取票机、在线直播、远程培训系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丰富展示内容,促进多馆联动。津南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葛沽有宝辇文化、小站有米文化、咸水沽有漕运文化,其他各镇都有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源,通过文化津南地图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聚成一盘棋,发挥集合优势作用,推动津南文化、旅游事业进一步发展。
三、建设数字文化馆任重道远
数字文化馆建设因其中科技元素较多、娱乐设施为主,容易被参观者看作是“科技馆”“游戏厅”,无法发挥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防止数字文化馆出现过度科技化、娱乐化倾向,津南区文化馆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努力提高用户参与度和满意度。
(一)打造接地气的数字文化馆
文化馆是提供群众文娱活动场所的机构。作为群众开展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场所,一旦加上数字化、科技化的头衔就提高了群众参与的门槛,令人望而生畏。因此,避免数字文化馆成为“科技馆”,吸引更多百姓参与、体验,将文化惠民成果落到实处,是津南区建设数字文化馆工作的重点。
津南区数字文化馆在设计打造之初便将趣味性、互动性作为首要目的,每项互动体验设施都配备简要介绍,同时聘请上海上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为参观者做专业指导,解读各项设施的使用方法。数字文化馆专门针对低幼龄儿童特点,打造专属益智体感互动游戏——海洋体验馆,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自由涂鸦,经过工作人员指导“复活”动物,完成真实场景的立体再现,力图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并得到肯定,塑造自信、勇敢、独立的品质。津南区文化馆以海洋体验馆为依托,组织更多少儿体验活动,弥补开展未成年人活动较少的空缺。对于接受新事物较慢的老年人,引导他们体验全息戏曲、互动投影等操作简单的项目,体验休闲娱乐。对一些经常到馆参加活动的文艺骨干,推荐他们使用虚拟演播厅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录制下来,供更多到馆的群众欣赏。数字文化馆将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特点把每项互动体验设备充分合理利用起来。
(二)建设寓教于乐的数字文化馆
文化馆承担着服务、创新、普及、提高的职责,单纯将文化馆数字体验空间看作是娱乐设施也就失去了数字文化馆建设初衷,无法起到教育启迪作用。数字文化馆的多数体验设施都将娱乐性与知识性结合起来。例如:诗词天下VR 能够带给人身临其境的骑行体验,结合诗词发展地、诗词名人堂等关卡,使体验者不仅在运动的同时体验答题闯关的快乐,而且学习到了许多诗词知识,寓教于乐。参观者通过书画电子屏和全息戏曲能够品位高雅艺术,体验“菜单式”点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
数字文化馆建设以文化驾驭技术,盘活文化资源,提供精准服务,使文化馆更具发展活力。今后,津南区数字文化馆将根据用户反馈情况,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利用数字科技点亮百姓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