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研究

2021-01-13黄子棉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织锦东南土家

黄子棉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张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县,常德市的石门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县;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县:重庆市则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的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区县。

重庆简称“渝”,渝东南土家族属于土家族三大聚居区之一,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经济生产等原因,渝东南土家族文化与湘西、湖北土家族文化有一定的联系和交融,故而作为土家族文化重要载体的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也有着多样交融的独特面貌。本文以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为研究对象,将其与民族文化、民族哲学思维、美学思维结合起来进行交叉学科的、综合的研究,并在纵向深度如创作者的心灵观念上对其进行探讨,希望能对目前的土家族织锦纹样研究起到丰富与补充的作用。本论文以学科交叉分析、跨领域的综合视角,进行对选题的整合性研究,对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的衍生渊源和技法应用进行梳理,分析其在发展进程中生成的造型特征,深入探讨了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的文化和审美内涵,并对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的文化、艺术和经济价值、当代和现实意义、未来该如何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力求通过梳理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的文化源头、造型特征、审美特质,提出新的、有价值的观点,使本选题研究获得符合时代发展的当代意义。

本文主要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以循序递进的方式展开。首先,叙述选题研究的缘起对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发展的思考,并通过构建对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更真实的认知、推动对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研究的整体思考、保护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文化土壤、确立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研究的当代意义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选题研究的意义。其次,通过土家族织锦纹样研究、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研究两个方面,记叙了论文选题研究的相关动态,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本文研究探明方向。又列出了论文选题研究的相关的主要(美术学、艺术学)学科理论知识,以及辅要学科理论知识。并阐明了论文选题的田野调查与访问、图像收集与分析、学科交叉研究、比较研究、文献研究与分析等主要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明确选题研究的创新点为,“提出特殊且真实的认知、提出新的观点、开展综合探究”三个要点。最后,记述了论文的进度安排和预期目标。

一、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在土家族织锦纹样中的特点

主要是从织锦原始之初,考古论证“纺织”二字,反映纺织活动的两个阶段,从而探讨丝织品具有印染和锦绣的审美功能。追溯织锦的流变主要从发展轨迹、机具的演进和纹饰的历时性变化。根据古代原始丝织活动相对集中的地区,分别介绍了主流锦中的三大名锦:蜀锦、宋锦、云锦和少数民族锦中的四大名锦;黎锦、傣锦、壮锦和土家锦。本章旨在表达对织锦的研究,需有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目光。从渝东南土家族的族群迁徙历史,谈到在历史变迁中逐渐形成的东、中、西三大土家族聚集区的分布状况,并由此进入对三个土家族流域土家织锦纹样的主要特征的整体概述,理清渝东南土家族聚集区织锦纹样与其他地区织锦纹样的不同,从而进入对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的具体介绍。

首先由于居住地域地理环境、经济生产方式、人文环境等的不同,三大聚集区的土家织锦纹样特色各自有一定的区别。位于渝东南土家族聚集区的织锦纹样,有着不同于湘西、湖北织锦纹样的审美特色面貌。其次对具体的研究范围进行概念界定,分析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的生成背景,再从渝东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生产方式、渝东南土家族的历史文化渊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从地理通达、经济繁荣、历史文化渊源深厚等角度阐述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特色的形成基础。最后对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进行概念界定,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审美特色的实质,是土家族文化艺术与巴楚文化、巴渝地域文化艺术相交融合、土家族妇女以智慧创造出的结晶物。“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的艺术特征”从织锦纹样的艺术造型、色彩、材料以及重点介绍经典织锦纹样,如“台台花”“锯齿花”“四十八勾”“扎土盖”“椅子花”“丰收图”等。重点探讨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与湘西、湖北土家族纹样的关联与区别。

二、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的工艺流程

因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是实用为主的工艺美术,故首先解析其工艺流程。土家族织锦纹样的织造工艺和技法,从土家织锦的基本工具、制作流程、织造技巧等方面,并结合相关图片介绍使读者对土家织锦工艺的工序有一个较为详尽的了解。将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的应用类型统括为服饰、用具、祭祀三个类别,以详实的田野调研资料为支撑,将应用类别与动植物、信仰等题材类别相结合进行叙述分析,从而详尽呈现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在土家族人民生活中的形态,并从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的视觉形式出发,着重分析其造型特征,从线条、色彩、构图三个方面出发进行解析。最后归纳了生产工艺的织造特点。

三、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背后的文化内涵

本次论文研究的重点部分,在对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外在视觉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蕴含着渝东南土家族人民的宇宙观、生命观和世界观。从文化发生的历史渊源出发,从对史料的分析研究中得出土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个性特征。从而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到土家织锦艺术得以衍生和发展的历史足迹。重点结合渝东南土家织锦的纹样分类法和笔者多年来深入黔江、石柱、酉阳、彭水、秀山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 20 多个乡镇调查收集的 200 多种传统纹样并采用土家族织锦图案的七分法进行了罗列。在此基础上从感物而造端、凭心而构象;形散神不散、行于所当行;通经而断纬、凌空而雕镂;重写实多抽象、重传统见新意四个方面阐释了土家织锦传统纹样特征,进而针对经典纹样和土家织锦文化内涵运用民族学科方法对其进行文化人类学理论分析。

四、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的价值与发展探讨

快速变化的当代语境中对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的价值与发展进行探讨。首先,从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溯源等角度分析并确立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的文化、艺术、经济价值和当代意义。其次,进一步地将其文化、艺术和经济价值落实到当代现实语境中,从相关企业对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的元素解读、文化提炼、现代设计理念融入等设计与开发方式、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的产品转化与再创造等角度探讨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立足现实际遇,参考其他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理论,提出了对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的保护建议,在阐释过去土家织锦传承方式和存在的传承载体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下发展需要新的保护模式探讨,即数字化保护模式、教育传承保护模式、文化精英保护模式、家居设计传承保护模式、生产性保护模式。最后,重点陈述了数字化保护的实践,主要从土家织锦传统纹样的版权保护、数字签名生成方法和现代图案生成 CAD 系统来加强对土家织锦图案的版权保护。

五、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发展从精神和物质两个路径进行探讨

对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发展新路径的问题,从精神和物质两个路径进行探讨。精神上应提高创作主体的文化自信和观念、创造水平,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关注民族精神的续存;物质上应提高工艺质量、结合当代互联网和 5G 等科学技术资源助力物质建设和发展的新途径。最后,探讨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研究的当代意义,以小见大,探索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作为人类族群对美的表达的一部分,其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助益,以及背面深藏着的人类文化与文明创新的本质,其背面所释放出的人类共有的精神与物用之美等所呈现出在未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中的文化哲思与文明造物的方向之意义。

六、结语

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是渝东南土家族人民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记忆,它保留了形成该民族文化、精神、信仰等特质的原生状态,它是由渝东南土族族群整体、渝东南土家族人民每一个人的生命发出的审美活动。渝东南土家族织锦纹样是土家族人民对现实生活的感性超越,是实现心灵自由的途径,是对生活更加美好的寄托和使生存更加诗意的追求,亦是渝东南土家族人民蓬勃的生命精神,与大自然与生俱来的无穷生命力互相融合、交相辉映的结果。土家族、中华民族、人类族群,皆是一个整体,对渝东南土家织锦纹样的研究,有助于传承渝东南土家族文化、保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有助于推动重庆市乃至国家的文化繁荣和发展;有益于从局部到整体性地为中华民族、人类的不断发展、前进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织锦东南土家
瑶族织锦
轨交项目连中标,东南两地传喜报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传承
一道东南赛题与2020年高中联赛数论题的渊源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绕越高速东南段全程监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风情风光都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