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与园林
——浅析影视艺术中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2021-01-13张琪中国艺术研究院

环球首映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园林艺术古典影视

张琪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始于秦汉,经历六朝的发展,至明清时期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宗教园林三大园林体系[1]。恢弘气派的皇家园林、精致文雅的私家园林、清静安逸的寺观园林,各有不同的风格,并以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浸润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自古就与诗词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相伴而生又相辅相成,在当今也影响着今天的艺术创作,特别是影视艺术的创作。

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影视艺术的影响

(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为影视艺术提供灵感源泉

在国产古装影视作品的场景设计中,常会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样式,也常会出现诸如在湖边凉亭吃茶赏月、假山嬉戏捉迷藏、花园散步闲谈等情景,这些情景无一不是对古人生活形态的一种设想。如《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外国影视作品,其场景设计也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电影《末代皇帝》,是在北京的紫禁城实景拍摄的,在溥仪真实的“家”中实地取景,庄严恢弘的皇家园林奠定了影片的整体基调,也使影片充满了历史真实感。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是一部凝聚着中华文人之魂、皇家尊严和禅宗文化的厚重“史书”,因此,在影视作品对历史进行想象性创作时,中国古典园林便成了推导、猜想、模拟古人生活的重要工具,为影视艺术的创作提供着灵感源泉。

(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提升中国影视作品的民族性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 年出品的动画长片《天书奇谭》,其场景设计借鉴了江南私家园林与寺观园林的艺术形式,亭台水榭、假山置石、湖畔垂柳组成层次感十足的园景,以山水画一般淡雅的色彩和浓淡虚实的笔触处理,使画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极高的辨识度。借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不仅能体现故事的时代背景,还能增强画面美感,突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使影片能在千篇一律的西方化审美中脱颖而出。在当今的全球化语境下,影视艺术不仅是人们日常消遣娱乐的工具,还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塑造民族形象、体现民族艺术魅力从而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任[2]。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民族文化足够根基稳固,才能在西方文化霸权之下,抵御外来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同化[3]。中国影视作品必须扎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沃土,增强中国影视艺术的民族性,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一)场景构建

场景是人物所处的场所和环境,是故事叙事的空间,不仅可以引导整体影片的视觉艺术风格,又能展现影片故事所处的地域风情、民族风俗和时代风尚,为整个影片的叙事做铺垫。中国古典园林在影视作品中发挥着场景构建的作用。在美国迪士尼公司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一片中,木兰家的庭院场景设计采用了江南私家园林的形式,设置了拱桥、自然式驳岸、月洞门等中国古典园林的标志性元素,使得影片颇具中国韵味,充满了东方之美。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也同样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寺观园林的样式,在高高的苍翠山峦之上搭建了片中的重要故事场景翡翠宫。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场景构建中的巧妙运用,正是这些影片成功的关键之一。

(二)意境营造

意境是中华美学的重要范畴,意境就是艺术作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至高艺术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也是一种境界,意境营造不仅是对景物的表达和描写,更是达到情感和景物相交融、既有“真景物”又有“真情感”的一种境界[4]。中国绘画艺术自古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传统,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也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写意之美。不似西方园林追求规则式的几何美感,东方园林更注重的是诗情画意的意境营造。在影视作品中合理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以配合影片叙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徐克执导的电影《青蛇》,刻画了一个烟雨朦胧的江南,影片中的湖、桥、船、雨、油纸伞、楼台水榭等意象将江南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5]。青蛇的家中庭院借鉴了江南私家园林,并采用了拱形园桥、荷花、水池等的造景要素来进行意境营造。在白蛇如愿以偿体验到了人间情爱滋味之时,波光粼粼、烟雾迷蒙的园景营造出一种如梦境般虚幻旖旎的意境,烟雾缭绕的不真实感,既是许仙内心犹豫彷徨的情感折射,也暗示着白蛇的爱情是虚无缥缈的幻梦。而在法海破门捉妖时,同样的园景去掉了烟雾和灯光等美化手段,池中的荷花凋零枯萎、蔫头耷脑,粗陋破败之感扑面而来,呈现出与此前截然相反的凄凉萧索的意境。这种意境的转变为整个影片的叙事烘托了气氛,也昭示着人物情感命运的转折。

(三)文韵渗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有着强烈的文学性和诗意,人们通过诗词抒发情志,以留题、匾额和楹联的形式体现在古典园林中,诗词也是古典园林景观的重要园林要素[6]。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楹联或描绘诗情画意的园景,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传达园主人的人生哲理[7]。《红楼梦》中描绘了一个“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87 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充分还原了原著中的大观园,塑造了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致,原著中的园林与诗词文学的相互渗透在剧中有很好的体现,不管是林黛玉的潇湘馆、贾宝玉的怡红院还是薛宝钗的蘅芜苑,每个园子都有自己的匾额和楹联,并且暗示了人物的性格。此外,每个小园子的植物景观特色各不相同,衬托了园主人的性格特点,比如潇湘馆幽静的翠竹掩映烘托了园主人林黛玉的清冷脱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其中不仅发挥着场景构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透过园林将原著浓厚的诗词文化展现了出来,正是大观园的成功塑造,使87 版《红楼梦》具有了一种贴近原著的文学韵味。

三、国产影视作品中的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困境

(一)运用的不足

近几年来的国产影视作品总是有一种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复制感,这与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运用整体趋于同质化、粗陋化、概念化不无关系。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影视行业高度的资本化,剧组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优先选择将成本投入在演员身上,大大缩减了美术、道具和场景搭建的成本,不仅许多剧组经常使用同一个场景进行拍摄,甚至滥用CG 技术制造虚拟场景代替现实场景。这种资本逐利的工业化生产导致了影视作品独特风格的缺失,也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另外,国产影视作品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运用的不足,还在于对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认识的缺乏和理解的浅薄。比如前几年大火的“国风”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将南北不同地域特色的景观空间搭配在了一起,产生了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8]。这种不分地域与季节、无视文化与历史的,强行混搭的场景设计,将园林景观符号化,刨去内容仅对其外在形式进行截取和套用,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被消解。对于国产影视作品来说,尤其是古装影视作品,正确把握“国风”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国风”绝不是中国风符号拼接和元素堆砌,而是局部统一于整体的设计,是从整体上把握了中华文化的灵魂和精髓的、符合文化和历史的逻辑的成熟的艺术风格。正是由于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解的不足,导致了对其运用上的缺憾,由此可见,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秀的“国风”影视作品。

(二)传播的困境

当中国古典园林在影视作品中被长期刻板化、概念化地呈现,不但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更严重者,在大众媒介所构建的“拟态现实”中,逐渐塑造出一种歪曲的、低劣的、缺乏艺术性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媒介形象,将大大降低观众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认同感,和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归属感和荣誉感。长此以往,便会造成一种古典园林文化传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一方面,“劣币”长期占据市场资源,“良币”却无人问津,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挤压了真正的艺术的生存空间,使得那些蕴含着真正的古典园林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无法充分地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光晕在“机械复制”中被消解,广大受众在长期的熏陶中对荧屏上泛滥的粗劣的园林景观习以为常,使自身的审美层次日渐被拉低,离真正的古典园林艺术越来越远,这就造成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媒介传播与接受上的双重困境。如果我们自己的影视艺术作品都不注重对自己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播,不能体现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又如何能在西方媒介霸权的侵略与同化之下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

四、结语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造梦”的艺术,能对观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当今的新媒介时代,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大众的媒介依赖日渐加深,媒介对人们的影响力愈来愈高。需要对波兹曼所说的“娱乐至死”现象保持警惕,珍贵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不应沦为娱乐的附属品,我们应当利用大众传媒将中国古典园林之美更好地展现和传播出去。

猜你喜欢

园林艺术古典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得造天物 皇家园林艺术
浅谈园林艺术在旅游度假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怎样读古典诗词?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