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相与融合
——实验动画艺术特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1-01-13栗建波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11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美学动画

栗建波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美术学院

商业消费的新时代新媒体时代动画电影票房消费过度,动画艺术创作需要冷静和个性化风格存在。实验动画作为动画的一个主要的门类和创作形式,自由多样的形式特征具有感情上的亲和力、艺术上的感染力、内涵上的深刻性,是革新动画产业的一股清流和源头。中国当代影视媒介发展日新月异,文化自信首当其冲,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孕育出20 世纪50 年代中国动画学派。通过整理和研究中国和国外近30 年有关实验动画历史发展和审美思想的部分期刊,书籍和文献资料。帮助梳理出实验动画审美的特性:形式变化、形态变化、运动变化、时空变化、技术变化和审美变化,到动画的中西地域融合、文化融合、技术融合、观众融合、传播融合等展现新的活力生机与现象,试图勾勒出中国实验动画的树形变化历程。从而重新定位传统实验动画的新的价值魅力。

一、国内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一)实验动画史论综述

实验短片的历史和传播概念源自西方,特征是独立性与自由性,不受商业制作模式的制约和束缚,以独特视角传达创作者的思想理念,制作模式千变万化和而不同。国内学者如中国传媒大学的薛燕平老师著作《非主流动画电影》[1]、《世界动画大师》等著述中倡导非主流的实验动画,提倡动画艺术中的首创精神和独立性思维,探讨以实验动画的先锋前卫人文意识的精髓转化到主流动画的创作和市场中去,并且对发掘各自的潜力与优势互补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华明老师在《西方先锋派电影史论》一文中指出:“抽象动画电影是电影自觉意识觉醒的标志性表现之一。电影可以以自身作为表现对象,而不必完全依赖于自身之外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电影成为自足的,电影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及意义,电影艺术达到了自我意识。在这一点上,也和其他先锋艺术一样,如文学中对语言与结构的表现,绘画中对线条与色彩的表现,抽象动画电影表现电影影像元素,是艺术自觉意识的表现,而这种艺术自觉意识的觉醒则是人的进一步自我认识的组成部分。[2]”余为政主编的《动画笔记》与《动画电影探索》中,收录了世界实验动画和各个时期名家的实验研究,从多个层面论述了实验动画的特征形式、发展脉络,为可贵的一手资料。葛玉清在《动画电影叙述艺术》中也提出动画实验艺术的独特性是不拘一格的想象空间、挥洒自如的形式表现、别出心裁的艺术造诣、包罗万象的故事类型。齐骥在《动画文化学》阐述动画文化的审美观点,认为动画艺术是“用激情诊释理性”。北京电影学院冯文、孙立军在其动画《艺术概论》中认为动画的艺术特点体现为两个方面即丰富多样和虚拟假定,这些理论从局部到整体,微观和宏观层面构成了实验动画的史学基础。

(二)实验动画美学综述

国内学者上海美影厂学者胡依红,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聂欣如,西华大学教授屈立丰等人在动画哲学和审美特性层面都做了大量思考和研究,积淀了有影响力的理论基础。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聂欣如的《没有妈妈的孩子——美术电影本体论思索》;钱运达、马克宣《<画的歌>与动画电影观念——与胡依红同志商榷》;胡依红的《两种不同美学意义的动画规范》《动画片的审美特征》;屈立丰的《非真实影像性作为“动画性”的考察》《“中国动画学派”的名实之辨与当代意义》。“中国动画学派”本质上说是中国实验动画的开山派别,屈立丰该文中以对当代中国实验动画审美特性的参照视角阐释“中国动画学派”,需要通过历史性地反思其概念的生成逻辑、去思考实验动画概念的重建(1)。实验精神一直是中国早期动画的灵魂支柱,特伟导演等人的开民族风格之先河是中国实验动画的开端。

胡依红1983 年在《电影艺术》上发表《动画片的审美特征》里写到:“动画片的领域则应该是艺术家在一张平面的纸上画出来经过组织的空间——假定的绘画境界,也可以说是一个线条组成的物质世界。”表达出实验动画相较于与电影的自由度和灵活性特性,该文当时引发对实验动画“动画电影本体论”的论争(2)。文中对宗白华美学理论的梳理,对克拉考尔、巴赞电影理论的解读。从造型、场景、光色变化、对白、动作以及音乐多个角度阐释美学特征,以‘错彩镂金’的装饰美和意向简约的‘白贲’美为《大闹天宫》和《三个和尚》两部作品定调。肖路在《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风格及其文化探源》一文中认为动画艺术具有独创特性和综合意蕴,国产动画传统美学可以归纳为意境美、意味美、道德美(3)。聂欣如在《没有妈妈的孩子——美术电影本体论思索》一文中探讨了实验动画的本体是一元还是多元,从电影性,绘画性,形变性角度探讨动画的动态美学形态特质。“在他们的影片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变”:人变成动物,动物变成植物、无机物;改变形体,改变质量,改变空间……平面上可以有纵深,纵深里可以有边界……总而言之,一切都随心所欲(4)。创作表现的自由性和想象力构成动画最大的视听特质和特色。

二、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实验动画发端于西方,主要活跃于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和东欧等国。其中加拿大,欧洲和南斯拉夫的实验动画有较大影响力。迪士尼作为主流动画形式弥漫全球,而法国和东欧国家则保持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为实验动画保留来了一块土壤。20 世纪60 年代,法国学者乔治·萨杜尔撰写《世界电影史》,首次将动画电影作为专门的章节论述,给予了动画电影合法的身份。捷克著名的动画短片导演杨史云梅耶认为,“文明正走向消亡。恐怖主义是人类文明中存在着绝对不平等的后果。黑色幽默非常重要,它是保持人类文明的一个精髓。他相信消费时代将作为文明的终结,功利主义和大肆挥霍浪费预示着文明的消亡。[3]”主流存在的同时非主流的实验动画展现出丰富的形态和活力。

法国学者罗伯特的《先锋实验动画:一种新艺术的缘起》,讨论了实验动画类型、代表人物与其作品的风格特点。迪斯尼动画师弗兰克·托马斯著作《生命的幻觉——迪斯尼动画造型设计》,详细阐释了迪斯尼动画模式下的儿童主体亲和柔美的表现风格和真善美主题的审美特性。日本宫崎骏著作《出发点,1979—1996》描述了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先生与动画之间的紧密关系,对谈、企划书、作品呈现出日本手绘风格的独特魅力以及日本民族审美和悲物思想。美国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一书采用不受羁绊的写作风格系统地陈述艺术与视知觉,阐述了实验动画视觉所具有的倾向于最简洁结构的趋势、视觉图式细分的发展阶段、知觉的动力特性(5)。法国学者塞巴斯蒂安·德尼斯《动画电影》总结了百年动画电影发展历史、经典作品和美学风格。实验艺术家从埃米尔·科尔、诺曼·麦克拉伦、迪士尼到宫崎骏,从欧洲、北美到日本书中对动画电影的产生及其技术的改进、风格的变迁等都作了梳理。此外,学者安兰·乔娄登科在《生活的幻觉动画研究文集》中借鉴和吸纳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批评理论如法国哲学家、结构学家阿尔杜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和法国学者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索绪尔与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等多种学科交叉来讨论动画艺术美学现象和创作方法理论。

三、思路与研究方法

实验动画文献研究限于材料的局限性,通过对以上理论文献的整理和解读,笔者认为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理清实验动画“变和融”的架构脉络,夯实研究基础。

(一)个案和宏观相结合

实验动画文献研究既需要深入剖析的个体案例,也需要从整体上进行宏观总领,采用个案分析与宏观审视,局部点评与整体归纳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更接近问题的实质。通过梳理文献的点与面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研究对象。通过“绘画性”“材料性”“电影性”“技术性”切入审美主体,对实验动画发展过程的梳理,总结出基于“变和融”的理论基础。“变化”特质研究由“内部”拓展到“外部”呈现那些维度和形态模块,从动画本身发展到动画与社会历史和精神文化的延伸联系,深入探讨动画审美特质展现的多样化形态。

(二)纵向和横向比较研究

通过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分析,实验动画在美学方面的“同”与“异”,“变”与“不变”“融”与“交错”。在横向上,首先将实验动画艺术与绘画美术手工艺与实拍电影进行比较。探讨动态影像和美术绘画之间的关系;探讨动画的本体是以手工艺绘画,虚拟数字为内容且与影像动态帧技术相结合的形态。其次将不同类型动画、不同地域民族动画进行比较。最后将不同发展阶段历史时期的动画进行比较,把握动画美学的主流与支流,找出它们在美学方面共性与个性的继承与创新点。

(三)美学观与历史观有机统一

实验动画作为是历史的产物,研究分析动画美学特性时,要放在特定历史背景和坐标中,分析时代融合、地域融合、技术融合、观念融合的路径和痕迹。美学内涵和时代根源,以发展的眼光和运动的观点探寻动画美学韵味节奏,从而分析动画美学在不断建构的推进中产生的新的内容和气象,依此把握与时俱进中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

(四)观念性与技术性的融合

实验动画在观念性、形式感和技术更新换代中呈现出先锋和时代引领作用,在多重实验的精神拉锯活动中,以前所未有的艺术形态冲击着影像边界,拓展着动画的疆域版图。当代潮流观念影响者实验动画的创作广度和深度,技术媒介的传播和助推更加多元和便捷。无论是高科技变革,还是跨学科交叉,实验的根源都是解决和解释动画的观念和本体,只不过将艺术问题置身于当代语境之中,因此,新技术和新观念的更替为动画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下,信息技术和网络革命的图像时代,实验动画重要性被重新认识,其艺术特征价值被再次讨论和关注,当代实验动画在吸纳美术、音乐、戏曲、心理学、哲学、医学、工程学等人类多元成就基础上、以影像载体和新媒体的技术手段,通过多样的形式表现,前卫的观念,为动画革命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以实验动画为研究对象,探索实验动画的视觉形式和创新思维对动画创作的启发。相较于主流动画形式,实验动画从内涵和外在形式的变相和新事物融合更加自由和性格化,达到自我颠覆和超越,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和视听审美,推动画艺术不断向前跨越。实验动画短片在动画表现形式感、风格多元化、手法创新性的尝试和变革,给动画产业带来了无比巨大的价值,我们应该用更加深刻的思考方式来认知实验短片的价值所在,借助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支持,实现实验动画新的飞跃和发展。

注释

(1) 屈立丰.“中国动画学派”的名实之辨与当代意义[J].电影艺术,2011(02):109-113.

(2) 胡依红.动画片的审美特征[J].电影艺术,1983(02):48-51.

(3) 肖路.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风格及其文化探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 聂欣如.没有妈妈的孩子——美术电影本体论思索[J].当代电影,1989(05):36-41.

(5) 鲁道夫·阿恩海姆.腾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美学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盘中的意式美学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外婆的美学
我的动画梦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