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在乡村幼儿园灵性教育中的运用
2021-01-13李锦伟
李锦伟
(铜仁学院 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贵州 铜仁554300)
灵性教育是以培养人的灵性意识和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最高层次的教育。近年来,学界对灵性教育的理论研究日渐增多,有关灵性教育的教学实践也渐次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灵性教育的发展。综观当前有关灵性教育的探讨与教学实践,多在幼儿园开展,不过,在幼儿园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灵性教育,值得深入探讨的空间很大。为此,本文拟从教育资源运用的角度出发,探讨乡村幼儿园灵性教育的开展如何运用民族文化,以为当前的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某种借鉴。
一、乡村幼儿园灵性教育运用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能够反映该民族特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民族众多,创造的民族文化光辉灿烂、丰富多彩,既展现于大城小镇,更漫布于乡间田野。地处乡村的幼儿园如果能够利用地利之便,将分布于乡间的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对于培养幼儿的灵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民族文化的运用可以丰富乡村幼儿园灵性教育资源宝库
民族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如服饰、饮食、建筑、生产工具等物质文化,也包括如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节庆风俗等精神文化。这些不同形态的民族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灵性特征,如果对其加以开发利用,运用于灵性教育中去,能够促进灵性意识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民族文化就是一种灵性教育资源。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灵性的源泉,进行灵性教育时,需要重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资源[1]。也有学者提出,幼儿教师要抓住地方特色文化、探求乡土材料资源等,提升学生的灵性品格[2]。诸如“传统文化资源”“地方特色文化”和“乡土材料资源”等,实际指的都是民族文化。也即是说,学界已经充分认识到作为一种灵性教育资源的民族文化在幼儿园灵性教育中的重要性。作为乡村幼儿园而言,其整体的教育条件可能比不上城市里的幼儿园,但是不能因此认为乡村幼儿园中的灵性教育资源就一定不如城市丰富。其实乡村幼儿园也有其优势,比如对广布于乡间田野的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近水楼台之便,完全可以通过对本土民族文化的开发并将其利用到幼儿教育中来。由此看来,作为灵性教育资源的一类,民族文化的运用足以丰富乡村幼儿园灵性教育资源的宝库。
(二)民族文化的运用有助于乡村幼儿园灵性教育目标的实现
乡村幼儿园灵性教育的目标主要在于满足孩子心灵的需要,提升孩子的灵性品格,包括孩子的适应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而民族文化灵性教育资源的运用可以帮助乡村幼儿园这一目标更好地实现。一方面,乡村幼儿园可以运用已经开发出来的民族文化教育资源,激发幼儿的灵性意识,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比如乡间的名人轶事、文化遗产等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在校园里通过环境展示、课上传授等不同形式传达给幼儿,幼儿不仅会形成对这些民族文化的基本认知和心灵感悟,更能从这些民族文化中吸取精神养分,获得灵动意识,达成教育目标。另一方面,乡村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带领幼儿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亲近社会,感受乡土气息,发现乡土之美,激发幼儿的灵感和悟性,幼儿在对大自然的亲历亲为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在对民族文化的感悟中激发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自己灵性意识的提升。所以,有人主张让学生通过感受大自然来激发其灵性[3],也有人感叹要在大自然的灵性中追寻美丽乡村教育[4]。他们之所以提出如是主张,就在于他们认识到了存在于乡间的民族文化的教育价值所在。因此,一定意义上说,到田野现场中亲触民族文化,幼儿更能体悟到民族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从而激发自己的灵性觉醒。所以,乡村幼儿园在校内外利用好地方民族文化这种灵性教育资源,对于学校灵性教育目标的实现,能够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
正是因为民族文化不仅可以丰富乡村幼儿园灵性教育的资源宝库,而且能够推进乡村幼儿园灵性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所以在乡村幼儿园实施灵性教育的过程中很有必要运用本地的民族文化资源。
二、乡村幼儿园灵性教育运用民族文化的途径
关于灵性教育的实施路径,学界已有较多讨论,总体表现为路径多样,方法不一。如向颖慧提出要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对儿童进行灵性教育[5]。但是,至于具体如何将民族文化运用到乡村幼儿园的灵性教育中去,已有的相关研究仅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展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文化在乡村幼儿园灵性教育中的真正运用。有鉴于此,笔者在此专就民族文化在乡村幼儿园灵性教育中的运用途径提出些许想法,仅供参考。
(一)民族文化在乡村幼儿园灵性校园创设中的运用
侯长林曾指出,大学灵性教育过程中需要建设灵性的校园文化[6]。其实,不仅大学要如此,幼儿园尤其是乡村幼儿园何尝不是如此呢?乡村幼儿园只有创设一个独具特色的灵性校园,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灵性的校园环境,才能更好地实施灵性教育,培养孩子的灵性发展。那么,作为灵性教育资源的一种,民族文化如何在乡村幼儿园灵性校园创设中得以体现?这是我们在运用民族文化实施灵性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民族文化内容的选择。民族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能够服务于乡村幼儿园灵性教育开展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我们不能随意地把一些民族文化搬进校园,而是要对其内容加以认真推敲和合理选择。笔者认为,在选择民族文化运用到乡村幼儿园灵性校园环境的创设中至少注意三点:第一,运用到灵性校园创设中的民族文化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实际和认知水平。3-6 周岁幼儿的认知还停留在感性阶段,不具备对事物的理性思考。所以,选择民族文化进校园时就要考虑到,尽可能地选择一些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民族文化。第二,运用到灵性校园创设中的民族文化要具有典型性。各个地方的民族文化种类多样,有个别可能是本地独有的,也有些虽然外地也有但本地的影响更大,还有大多是和外地一样没什么显著特征的。乡村幼儿园在创设灵性校园过程中选择的民族文化不能笼而统之,不能把本地所有的民族文化都囊括进去,必须把本地独有的或在周边影响较大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民族文化运用到校园环境的创设中。只有选择这些典型的地方民族文化,才能使乡村幼儿园灵性校园的创设更好地体现灵性教育的主题和特色。第三,运用到灵性校园创设中的民族文化要具有正能量内容。地方民族文化虽然异常丰富,但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我们的教育是引导孩子积极向上,鉴于幼儿是重在模仿而缺乏批判精神这一实际,在为幼儿选择教育资源实施灵性教育时,就应该选用那些积极的富有正能量的内容。所以,选择积极的具有正能量的民族文化来创设乡村幼儿灵性校园才符合我们灵性教育的初衷。
其次,要合理利用校园的空间展示民族文化。有学者提出可以通过静态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灵性意识[7],指明了在实施灵性教育过程中对校园空间利用的重要性。既然要运用民族文化实施灵性教育,就要充分利用校园的空间合理展示这些民族文化,使幼儿能更加直观地从校园内的民族文化中得到熏陶,灵性意识得到激发。在合理利用校园空间展示民族文化时需注意几点:第一,民族文化的空间展示要合理布局。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乡村幼儿园内展示民族文化时要依据校园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展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比如可以利用某些教室、空地等设立民族文化的教学区、观摩区、体验区,也可以利用学校围墙和教室的墙壁及校园廊道等展示民族文化的图片和文字,以及幼儿的民族文化手工作品。第二,民族文化的空间展示要凸显主题。校园展示的民族文化不能杂乱无章,不能面面俱到,必须要体现地方特色和灵性品质,要把本地最具代表性的某几种优秀民族文化当作典型加以展示,当然也要照顾到其它若干种在本地较有影响的民族文化,但必须要凸显灵性教育的主题和地方文化特色。第三,民族文化的空间展示要注意协调。既要协调其空间布局,也要协调其展示内容。空间布局方面,要设立如静态展示、动态教学、活态体验等不同的功能区,这些不同功能区之间相互协调,共同服务于学校的灵性教育过程。展示内容方面,既要凸显地方最具特色的代表性民族文化,也要适当展示部分在本地较有影响的民族文化,注意主次协调。笔者曾到某个乡村幼儿园观摩,发现该园虽然把当地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引入校园,但展示的内容基本都是这一种民族文化,当地其它较有影响的民族文化基本没有得到展示,这就显得太单一。这种忽视展示内容协调性的做法对于幼儿园灵性教育来说不可取。
(二)民族文化在乡村幼儿园灵性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民族文化固然可以展示于乡村幼儿园灵性校园环境的创设中,更应渗透到灵性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
首先,要以民族文化充实乡村幼儿园灵性教学内容。民族文化内容包罗万象,具有相应的灵性特征,将其引入灵性教学无疑可以充实乡村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在运用民族文化于教学内容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要加强本地民族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幼儿园要组织教师对本地较有影响或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挖掘出来,然后对其进行研究,在认真研究和分析基础上挑选更适应于本校灵性教育的民族文化充实其教学内容。第二,在选择民族文化进入教学内容中要注意适度原则。要依据课程教学实际,有些课程当然可以开设成纯粹的民族文化课,但更多课程应该只是将民族文化有关知识渗透进主体教学的内容中,起到丰富其教学内容的目的。第三,要适当开展民族文化进课堂的研讨和交流。相关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经验,就“民族文化进灵性课堂”的主题进行研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效果。
其次,要以民族文化丰富乡村幼儿园灵性教学模式。在运用民族文化到乡村幼儿园灵性教育中去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多种选择,但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应该是比较合理的选择。第一,从“引进来”方面看,除了需要引进外来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外,更应该注重引进精通本地民族文化的代表人物,请他们适时到校给师生上民族文化或民族手工技艺课。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个乡村幼儿园在这方面做得较好。近几年来该园每个学期都要邀请当地的省级“非遗”(剪纸工艺)传承人到学校授课,既给教师培训剪纸工艺文化,也给学生指导剪纸手工技艺,产生了较大影响。这种就地引进“非遗”传承人进学校、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第二,从“走出去”方面看,乡村幼儿园不仅要派教师走出去观摩取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更应该结合地方乡土资源实际,利用乡村地利之便,在安全保证的前提下让教师组织学生深入田野,通过“田野课程”的开辟或采用类似“田野课程”的模式进行教学,带领幼儿到田野中去感受民族文化、体验民族文化。幼儿从对民族文化的亲身体悟中实现自己灵性意识的觉醒。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幼儿园通过“田野课程”实施灵性教育,给予幼儿一种自然、完整的活动,可以开启儿童对生命真相的全然感知[8]。诚如其言,乡村幼儿园完全可以采用如“田野课程”这种“走出去”的教学模式开展民族文化的灵性教育。
三、结语
民族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教育资源,灵性教育是一种涵义深邃的教育理念。乡村幼儿园将民族文化和灵性教育二者结合起来,以民族文化的运用推动灵性教育的开展,以灵性教育的开展促进民族文化的运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民族文化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乡村幼儿园灵性教育的资源宝库,而且可以促进乡村幼儿园灵性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在灵性校园的创设和灵性教学的过程中均有必要运用民族文化这种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