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能力提升研究
2021-01-13闫丽爽
童 玲,闫丽爽
(山西医科大学临床技能教学模拟医院,山西 太原030001)
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群团工作会议中指出新时代的群团事业必须加强与前进;2016 年,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其中又对共青团在青年事业中做好“服务者”的工作,进行了说明。2017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关心与爱护青年人,是党的重要事业。随后,共青团的工作逐步形成了“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的格局,高校共青团在发挥政治性、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创了“以青年为本、服务青年承载”的伟大事业。
一、高校共青团服务能力概述
高校共青团服务能力是指高校共青团组织为高校青年群体提供的服务种类与服务程度。共青团十五大将服务青年定义为共青团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高校共青团要“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由此可见,高校共青团服务能力在整个高校共青团工作中是占据了核心战略地位的,其至少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确定服务对象
“为谁服务”直接决定了“如何服务”。在高校中,青年群体主要包括学生组织、大学生以及青年教师。而共青团员的服务对象可以是向个体进行服务,也可以是向群体进行服务。
个体服务对象是指学生和青年教师。两者虽然在高校所处的位置不一样,但是从意识形态与实践行为的表征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的。青年人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其成长与成才的基础之一就来自于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支持。学生的年龄不大,价值观尚未稳固,受到互联网各种思想的侵扰,容易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出现偏差。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将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提供及时且有力的服务。
群体服务对象主要是指青年学生组织。它们包括学生的社团、管理学生的相关部门等。共青团在为这个群体提供服务时,首先应该确保工作思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团组织的指导精神,其次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推动青年学生组织的制度完善、体系完善,为青年教师和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简而言之,高校共青团扮演了监督者和主导者的角色。
(二)明晰服务范围
青年群体的诉求与需要是多样的,有来自于学习工作的、有来自于情感思想的,再加上个体差异带来的更加个性化的需求,要想以共青团的服务全部覆盖到,是不可能的。为了确保服务的质量与效果,有必要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明晰服务范围。第一,在学生群体方面,为青年群体的成长成才指引方向。主要包括思想引领、学业帮扶、就业指导、创业支持、权益维护、情感沟通等方面。这些服务需要诸多资源,高校共青团需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从各地、各处整合这些资源,围绕这几个方面提供普遍性服务和特殊性服务。完全围绕着成长成才精准服务。第二,在教师群体上,主要以可持续发展明晰服务的范围。如师德建设、理想信念教育、专业知识培训等,把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凝聚在一起,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从而更深入的实现师生校团共赢。第三,完善青年学生组织相关制度,使得这个组织可以更加规范化,通过相关制度的完善,可以提高青年学生组织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可以更加热情,保持活力。不仅如此,还需健全和完善青年学生组织管理体系、服务体系,让青年学生组织的服务意识可以增强。
(三)获取服务方法
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科学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顺利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创新,工作方法可以被归纳为“三点”:第一,切入点。这是以青年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的,青年人需要什么、存在什么问题,是以要真正的走到他们当中去了解、去倾听、去观察的。青年人的政治面貌、年龄年级、所属专业、未来规划是不一样的,只有真正深入到他们当中,才能实现有效切入、精准服务。第二,着力点。青年人的需求来自于多个方面,他们又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时期,要想实现精准服务,必须是从他们最为“艰难”的问题入手。运用多种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着落又能使上力,才能为青年服务工作的提升奠定基础。第三,共鸣点。这是一种来自于情感层面的共鸣。这种情感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种正性的情感就像正能量一样,能够激发出人们的理想和信念,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大局意识。
二、高校共青团服务能力提升的途径
高校共青团是学校党委工作和行政管理的重要助手,这是由时代特点和方位使命所决定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共青团组织提升服务能力,树立“以青年为本”,“为青年代言”的目标,获得高校青年群体的认可、认同,是把广大青年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激活其积极性、创造性,由青年人的成长成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一)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牢固树立服务青年的工作意识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是高校共青团新时期工作的重要依据。它提出“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把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心声,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让青年学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过去自上而下的“学校团委—院系分团委—班级团支部(学校团委)—校级学生会—院系学生会”的工作模式,不再以事务性工作为主、官僚性作风伟大。而是把服务青年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青年群体在哪里,共青团组织就在哪里。青年发出了需求,共青团组织能够第一个响应。
认识到当前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是开放自由、多元多向的,依托青年群体使用频率最高的互联网开展工作。这对于共青团建立及时有效、层级分明的互动机制,帮助是非常大的。学生和教师都有机会获得一个重新认识共青团工作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团组织的工作频率与工作程度都向着经常性和深入性的方向进展,才有可能实现以服务得注意,以注意得交流,以交流得亲近,以亲近得信赖,以信赖得认同的效果。
(二)加强学习,增长本领,善于在工作中自我改革
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经历了两千年的时间,从工业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经历了两百年的时间,而互联网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见,时代的发展已经可以用“瞬息万变”来形容。在这个背景下,如果共青团组织的工作还停留在老方法中,根本不足以应对青年遇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例如当今青年表现的最明显也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有隐藏较深但是影响力巨大的信仰缺失问题。还有包含了多个社会因素的就业困难、创业艰难的问题。另外,随着社会选择越来越多,很多青年人都对政治表现的“漠不关心”,在青年人群体中,政治参与率逐年降低,遇到复杂的国际问题或社会问题,就容易激化矛盾。如果共青团的青年干部不注意学习、不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中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味停留在老套路、老思维中,必然会弄巧成拙。为此,共青团的青年干部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个角度入手,全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深厚知识储备。同时接受新生事物,以此了解青年群体的语言模式、思维模式,把主流价值观、政经文社、国家纲领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转化和进行传播,让“老办法亦管用,新办法很好用,硬办法不再用,软办法顶大用”从而使共青团服务更接地气,与青年群体的心灵距离更加贴近。
(三)创新载体,健全制度,切实服务青年的学习与生活
互联网和智能设备进入到当代青年群体的生活中后,使得他们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呈现出快速化、碎片化、自我化的特征。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如果仍然依靠发文件、作报告的形式,显然不能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在服务载体上进行创新,依托蓬勃发展的新媒体平台,为高校共青团和其服务的对象建立一个矩阵,采用青年人熟悉的语言模式与工作方式进行服务,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青年人中拥有广泛基础的微信、微博,不仅是他们社交的工具,还是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高校的共青团组织能够全面认识其对与青年人的功能意义与心理意义,就能正确利用这些载体引导青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其次,健全的服务体系是对互联网载体的有力补充,“一对一青年帮扶”、“团干部任用制度”等,可以为青年提供具体的服务,还为问策青年奠定了一个基础,真正让青年大学生成为团活动的主角,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主人翁意识的青年人才。再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如建立服务大学生的制度,和青年大学生形成有效互动的良好局面;建立考核制度,由青年大学生对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进行考核;建立权益维护制度,引导青年大学生为自己的合理诉求与利益进行维护。总而言之,用制度管理人,教化人,规范人,是最有效的。
(四)整合资源,完善体系,发挥青年教师的带领作用
高校共青团的服务对象之一是青年教师。这就意味着青年教师是具备了双重身份的。其一,他们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其二,他们是共青团组织的服务对象,是青年群体的榜样。因此,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整合政府、社会、学校等各个组织的资源,为青年教师构建一个完善的服务平台,让服务范围扩大、服务内容充实。具体来说,高校共青团组织协调学校的教务部、科研部、人事部,率先开展师德师风系列活动,通过举办讲座、辩论赛、演讲比赛等,让青年教师在参与中完整的认识师德师风的含义与性质,通过“理越辩越明”,让良好的师风师德深入人心。其次联合工会为青年教师组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政府是团工作开展的第一支撑力。激活“政府意识”,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在高校开展各项针对青年人的工作,如科技创新、就业创业、志愿公益等,可以让高校共青团、高校青年人才与政府产生紧密的联系,政府从高校获得科技、文化、法律等支持,同时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如组织青年教师入驻地方创业孵化园、组织各类创业赛事为青年人提供广阔的空间等;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到学生的社团建设工作中,与学生一起开展活动、相互辅助进行社团建设等。同时做好青年教师生活的后勤保障,让青年教师心无旁骛的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真正担负起高等教育的使命。
三、结语
综上所言,高校共青团的使命就是建设坚强有力、充满活力的组织,真正的通过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满足青年的合理需求和真正诉求,成为青年成长的同行者与青年成才的领路人。为此,重新界定工作的服务对象与服务范围,寻找因地制宜的切入点,为这项工作在思想意识形态赋能,在工作行为方式上予以革新,在制度载体上进行完善与创新,是最为扎实的途径与最为有效的途径。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高校共青团组织必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