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讨

2021-01-13张清华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大学

张清华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0 引言

大学英语教育是学生接触西方文化的重要领域,在课程思政理念下,英语教师应将思政内容与英语教学结合,渗透进日常教学工作中。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是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在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进一步分析后将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养进行提升。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以及课程设置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以更加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加强大学英语的趣味性,以一种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方式实现思想教育的全面实施。

1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意义

1.1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为顺应当今社会发展浪潮,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被足够重视才能够完成改革以及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只有不断完善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才能够适应社会要求。我国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背景之下,仅仅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进行升级是不足以的。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主要是由教师进行授课,学生在讲台下听讲,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无法全心贯注的去学习,也致使课程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需要创设新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汇在许多学科制中,才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立体化[1]。

1.2 明确教师职责

一般来说,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师会将培养的重点放在学生英语的专业技能之上,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曾强调,大学英语要以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技能,理解国际文化背景,了解西方文化思想为主要内容。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虽然大学英语教学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革新,但教学内容还是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许多高校存在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情况,这也是受到传统的专科专教思想影响一般的大学教师会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思想政治教师或者是专业的辅导员来进行的,在英语课堂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不理想的。但2017年12月起,为优化当前思政教育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对思政教育进行大力改革,首先就要求学科教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和创新,将思政教学和学科内容每一点有机统一,实现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良好的思政教学。

1.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思政教育由于其具有的时代性和思想性,应顺应社会发展与需要,在教学上与时俱进。高校英语课程是大学课程中占比较大的必修课程,具有学科课程时间长,年级跨度大的特点,在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有重大份额。思政教育作为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思想价值、政治观念的学科,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将思政教育和英语教育两两结合实现协同作用。以助学生达到全面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当局限于思想政治课堂或者辅导员讲座之中,应当对各个学科进行贯穿。课堂教学是英语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课堂英语教学中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实现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正确树立[2]。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

2.1 大学教师缺少对“课程思政”的正确认知

我国的许多高校存在英语教师忽视英语知识文化和传播内涵,一味的教授给学生英语的语法和单词情况。无论是基础学习阶段到专业英语能力阶段,主要以向学生传达西方英语文化传统和知识为重要内容。主要为使学生未来可以更好的适应西方语言环境和语言技能。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忽视了对思想政治的教育开展高校英语教师一般都会进行出国留学,所以他们对西方文化了解较为深刻,而对思想政治的教学理解反而没有十分深入,对思想政治的理解也不深入。致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渠道无法拓宽,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失去了良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同时也对高校自身发展产生影响。

2.2 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元素比重失衡

在高校开展语言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为了学生在未来的工作或者学习之中能够得到更加良好的帮助,从而更好的发展。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每个人的沟通和交流都离不开语言。在中国更重要的是实现文化之间的良性交流而非但方面的外来文化入侵。高校英语教学离不开教材的支撑,但经统计,高校英语教材中于中国文化思想有关的文章和内容远远不及反应西方文化思想的文章数量。这导致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西方文化以及西方意识形态影响过大,阻碍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随着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加深学生越来越崇拜国外文化和思想,甚至会对本土文化产生鄙视的想法,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降低。

2.3 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没有很好地融合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巧进行联系,但缺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涉及到的思想政治和经济发展相关的内容,部分教师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也导致了英语课堂与课程思政理念不能很好的融合。这也使得学生的英语知识面狭窄,在语言学习时不能进行辩证的思考,无法理解材料文章中思政相关的内容。语言是文化传播的桥梁,大学生无法理解思想的内涵与价值,就无法正确的对待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区别,更无法做到正确的辨识。

3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3.1 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课”,必须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是一个以身作则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达到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水平,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不应该是住到者的位置。应该是辅助者的位置,教师作为英语知识的传输者,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联系文化交流的作用。教师作为学生潜意识的模仿对象,更应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和政治立场,以身作则激发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2 完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

高校英语教学以教材为教学的骨架展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参考教材同时以教材内容为主要知识。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材中出现的西方元素远超中国元素的现状,需要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性整合。在文化体现方面力求达到两者的平衡。例如:可以适当删减一些重复类型的西方文化内容,添加一些中国文化元素;再如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国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现状、思想政治经济发展相关的文章、《求是》上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章。通过这些内容的调整可以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也更符合我国发展的英语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界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向心力。

3.3 注重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形式为课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赋予英语课堂新的活力。在教学中可以将思政内容结合近来,例如在学习“American dream”内容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网络上的视频资源让学生对美国梦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并渗透思政思想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带动学习氛围。英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与语言技能,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通过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家国情怀,感受民族精神。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想政治”策略意义重大,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积极推进大学英语“思政课程”帮助青年人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