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情境设置培育学科素养
——2020 年高考英语天津卷作答析评

2021-01-13姚卫盛李留建

考试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语篇系数

姚卫盛 李留建 刘 欣 杨 琳 高 翔

2020 年英语科高考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发布后的第一年高考, 也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 《英语课程标准》)发布后的首次高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的重要指南,其基本架构是“一核”、“四层”和“四翼”,其中“四翼”是高考考查要求,回答高考“怎么考”的问题,包括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四个方面, 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 《英语课程标准》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高中英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天津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市之一, 在英语科命题上坚持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铸魂育人、落实改革、确保稳定。 英语科高考包括听力、笔试和口语考试三部分,其中笔试部分自2017 年开始实行一年两考,2020 年依然实行笔试部分一年两考, 在试卷结构和题型题量上与2017 年至2019 年笔试试题保持一致 (见表1),考试难度基本保持稳定(见图1)。

表1 试卷结构

图1 2017-2020 年高考天津卷英语笔试成绩难度系数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指出,基于“四翼”的考查要求既是落实高考“服务选才”功能的着力点,又是发挥高考“引导教学”功能的抓手[1]。 本文基于“四翼” 的考查要求对2020 年高考英语天津卷两次笔试试题及考生作答情况进行析评, 旨在探讨在教学中如何落实《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试题及考生作答情况析评

(一)基础性

高考命题的基础性,要求以生活实践与学习探索中最基本的问题情境作为任务创设与知识能力运用的载体,考查对于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的掌握与应用[2]。 就英语科高考命题而言,情境设置要求考生运用《英语课程标准》中基于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以及相应的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解决问题。

笔试试题的情境设置主要是在语篇中完成的,在语篇中考查考生的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篇是表达意义的单位,包括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就其长度而言, 较短的语篇可以是一句话甚至一个单词,而较长的语篇可以是一本书甚至几本书[3]。 天津卷的情境既设计了1 到2 个句子的较短语篇, 如单项选择,也设计了400 词左右的较长语篇,如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阅读表达。

情境的基础性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

1. 所选语篇的主题语境、语篇类型、涉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等。以采用较长语篇的三个题型为例,相关主题语境、语篇类型和题材如表2 所示。

表2 题型及分析维度

通过表2 可以看出, 语篇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均是《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 语篇题材均符合高中学生生活和认知范畴。

表3 考点分布

2. 基于情境的知识考查。 以两考笔试试题单项填空题的考点为例,为研究方便将考点分为交际、词汇和与语法三类(见表3)。

分析表3 所列单选填空题的考点及最佳选项可以看出,单项填空中涉及的基础词汇、基础语法和生活实践情境中的口头表达均是高中英语学习中的基础语言知识, 考生只需运用单一的知识或技能就能解决问题,体现了命题的基础性。

两考笔试试题中30 道单项填空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一个情景中,考生运用单一知识进行回答,这样的题目共28 道,占总题量30 题的93.3%,充分体现了情境的基础性。 这部分题目平均难度系数为0.67,属于中等难度中较容易的题目,考生作答情况较好。

一类是在一个情境中, 考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进行回答, 对考生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要求较高,这样的题目共两道,分别是第一次考试第11 题和第二次考试第9 题,即在一个情境中既考查了动词时态也考查了主谓一致。 这部分题目平均难度系数为0.49,属于中等难度中较难的题目,说明这类题目对于考生具有一定挑战性。

通过对比这两类试题平均难度系数可以看出,在基础性情境中, 考查单一知识和考查多种知识对于考生是有影响的, 一般来说是考查多种知识的难度要大于考查单一知识。

(二)综合性

综合性要求考生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既包括同一层面、 横向的交互融合, 也包括不同层面之间、纵向的融会贯通[4]。对于英语科而言,综合性首先体现在多种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 以阅读表达题为例, 该题型首先为考生提供一个阅读语篇, 长度在300 字左右,同时设有5 个问题,并规定作答字数的上限, 考生需要在阅读语篇的基础上, 根据题目要求,在规定字数内组织语言,完成问题。 这种采用真实语料、 读写结合的考查方式, 要求考生与任务互动,进而完成任务的设计理念,符合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要求和趋势[5]。

在2020 年高考英语(天津卷)两次笔试试题中三种题型的难度系数见表4:

表4 题型难度系数表

1. 阅读表达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 情境设置具有综合性特点, 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的能力,难度系数均低于0.40,属于难题。

2. 与考查理解性技能的阅读理解以及考查表达性技能的书面表达难度系数比较,可以看出,设置综合性情境对于考生而言, 难度大于考查单一技能的情境。

综上,情境的综合性对于考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应用性

陈康等指出,“学习英语的关键在于应用, 英语科考试应突出考查考生使用英语从事日常交际、学习和思辨活动, 达到交际目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天津卷对于应用性情境的设计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 首先是通过设计生活实践情境考查考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以2020 年第二次考试第5 题为例:

—Shall I order a taxi for Sarah to go to the airport tonight?

—______. I’ll drive her there.

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很高,学习效果很好。课程教学充分合理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转变了单一教材文字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训练,使学生学习更有趣。课前课中课后系统设计,重视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并兼顾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要求,使学生的导游职业能力切实得到提高,使教学活动具有高效性。教学全程过程化考核,及时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融知识、理论、实践为一体,使学生学习更主动。

A. Have a try B. Don’t mention it

C. Don’t bother D. Go ahead

本题的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通过一问一答模拟在生活实践中口头表达征求意见的情境, 考查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口头表达的能力。2020 年高考英语(天津卷)两次笔试试题中单项填空部分共有四道题考查口头表达中使用语言的能力,相关数据见表5。

这类题目与单项填空题中其他题目难度系数的比较见表6。

表5 口头表达中使用语言能力

表6 填空题目难度表

通过以上两个表格可以看出,考生在考查口头表达的题目中正确选项都是生活中口头表达常用语,通过设置生活实践情境考查考生使用英语, 充分体现了情境设置的应用性。 相关题目难度系数在0.7 左右,属于容易题,与单项填空中的其他题目比较,整体上得分率高,说明考生应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较强。

再以阅读理解为例。 两次考试阅读理解A 篇均为应用文。在第一次考试中,阅读理解A 篇介绍了大学校园卡的使用、 申领和换卡等与学生大学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并且围绕学生在使用、申领和换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设题。在第二次考试中,阅读理解A 篇介绍了如何使用现代化的图书馆, 内容包括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方便地借阅图书以及现代化图书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的各项服务。 设题围绕着现代化图书的服务展开, 如第37 题的题干“What items may be checked out from a public library?”,最佳选项是“A. music CD and a kid’s toy.”这个题目关注了现代化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对于不熟悉现代化图书馆的考生,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了解现代化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新服务。 以上两个语篇与考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考查了考生在阅读语篇并回答问题过程中的语言应用能力,也为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下应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选择应用文以及目录或指南、规则、操作指令等语篇设置情境并设题, 是英语科试题体现应用性的典型案例。

两次试题中阅读理解部分各有4 个较长语篇,难度系数见表7。

表7 阅读理解语篇难度系数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两次考试阅读理解部分中A 篇应用文得分率均高于其他类型语篇, 说明考生在应用性情境中得分较高。 这一结果与单项填空中考生在应用性情境中得分率呈现正相关, 均高于同一题型中其它题目的得分率, 共同说明考生在生活实践情境中得分率较高,表明高中英语教学对于考生在生活实践情境中应用英语能力的培养较为有效。

考查考生语言应用的第二个途径是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 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中划分的六个认知过程维度,其中识记、理解和应用通常被认为是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和创造通常被认为是高阶思维。笔者对于2020 年两考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问题进行了划分,见表8。

通过表8 可以看出, 第一次考试阅读中共有理解层级的题目10 题,其中A 篇3 题,B 篇3 题,C 篇2 题,D 篇2 题, 分布较为均匀, 难度系数也较为接近,难度系数变化在0.068 之间。 第二次考试阅读中共有理解层级的题目8 题, 其中A 篇3 题,B 篇3题,C 篇1 题,D 篇1 题,分布不太均衡,难度系数变化较大,在0.254 之间。 根据各语篇的难度系数可以看出,设计较多高阶思维题目的语篇得分率,如第二次考试的C 篇和D 篇,明显低于其他语篇。 由此可见思维品质的水平与考生答题情况呈现相关性,当题目考查思维品质越高,难度就加大。考虑到两考的设题难度应尽量一致, 所以通过较为均衡地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两考难度的契合。

(四)创新性

高考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考查学生敏锐发现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勇于大胆创新[7]。 英语科考试通过设置新颖的情境,巧妙设题,引导学生感知新问题、探寻新规律、得出新结论,在跨文化的互动中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思维。

2020 年高考英语天津卷两次笔试试题致力体现对于学生创新性的考查。 以第一次考试阅读理解B篇为例,讲述了一位儿科医生Parry 的工作。 人们通常认为医生的工作就是对待医术精益求精, 对待患者耐心亲切,而B 篇中Parry 医生,针对自己的患者是儿童的特点,独辟蹊径,通过在手术后包裹伤口的绷带上绘制儿童喜爱的图案, 缓解患儿及家属紧张情绪的感人故事。该语篇情境设置新颖,有利于促进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 主动思考如何创造性的开展劳动。

根据该语篇设计的第44 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考生在作答过程中需要运用逻辑性思维进行推断,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该题如下:

44.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Parry from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of the passage?

A. He is eager to show others his new skills.

B. He enjoys trying new ways to help others.

C. He is looking forward to life after retirement.

D. He is more interested in knitting than drawing.

最佳选项是B 项。 该题巧妙地引导考生意识到主人公Parry 乐于尝试新事物,从而引导考生强化创新意识。

表8 认知过程维度

再以两考的阅读表达题为例。 两考试题的阅读表达题均设置了开放式的问题, 分别是第一次考试第60 题 “Suppose you are in charge of the Shy and Mighty Society,what will you do to help other shy people? And why?” 和第二次考试第60 题“What’s your example of ‘cool’? Please explain why.”。 这两个问题均属于开放性问题,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要求考生在阅读语篇的基础上进行评判,并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这两道题目的难度系数如表9。

表9 题目难度系数

通过分析难度系数可以看出,2020 年两考第60题的平均难度系数为0.595,略高于两考笔试试卷平均难度系数0.565,可见考生在创新性情境中得分略高, 表明考生具有一定的运用语言进行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通过分析2020 年高考英语天津卷两考笔试试题和考生作答情况可以看出, 英语试题主要在语篇中设计情境, 通过长短不同的语篇、 多元的主题语境、 多样的体裁和新颖的题材以及导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设题落实高考评价体系中“四翼”的考查要求,其中综合性情境设计对考生带来了一定挑战。

二、基于考查要求的教学建议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四翼”的考查要求,既注重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注重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注重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创新性,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8]。 基于2020 年高考英语天津卷两考笔试试题落实“四翼”考查要求的实践,就高中英语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注学科主干知识,为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奠定基础

英语学科的主干知识是指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英语课程标准》中列出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等五类知识,以及指向高考的19 项文化知识。 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是学生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主干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语言知识中,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比较熟悉的是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同时也要重视语篇和语用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语篇, 归纳不同类型语篇的结构特征, 分析语篇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衔接方式, 理解作者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场合如何选择恰当语言进行交际等方式,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篇和语用知识。在语篇学习中,通过引导学生梳理文化背景知识、 关注语言的文化内涵等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形成文化意识。通过夯实主干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树立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高考考查要求中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都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促进自身的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9]。 树立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教师选择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新闻报道和议论文等不同类型的语篇,关注语篇的主题意义,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实现语言、文化和思维的融合, 摒弃单纯地讲解词汇、 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做法, 促进学生在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内化语言和文化知识,发展学科素养。

(三)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高考关注与创新密切相关的能力与素养, 考查学生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大胆创新[10]。 《英语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取语篇中的主题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题材新颖的语篇, 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列举的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不同认知维度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进行深度思考,特别是可以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 开展同伴讨论等办法,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用所谓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思考和表达, 在表达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语篇系数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小小糕点师
苹果屋
嬉水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