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PRI和FIB4在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

2021-01-13叶向阳邱荣仙何雄志胡震霆郑锋锋黄晓刚黄庆华林国贤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中位数纤维化

叶向阳 邱荣仙 何雄志 胡震霆 郑锋锋 黄晓刚 黄庆华 林国贤

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以肝脏局部慢性炎性损伤为主的全身性、慢性感染性疾病[1]。我国是慢性丙型肝炎高发的国家,感染丙肝病毒后可引起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发展为肝癌[2]。肝纤维化是CHC 发展为肝硬化的病理过程,因此及时准确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预测,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被认为是肝脏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伤性,成本高,难以动态的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存在取样误差等局限性,极大的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寻找一种无创、可重复性高的常规诊断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检查方法十分重要。目前已建立了多种用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模型,其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和基于4 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rosis index based on 4 factor,FIB4)因简单快捷、易行计算、价格便宜被广泛用于临床[3-4]。本研究分析APRI 和FIB4 与CHC 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探讨APRI 和FIB4 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17 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5]。所有患者均无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治疗史,排除合并甲、乙、丁、戊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排除患有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Wilson 病、自身免疫性肝炎、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肝癌等疾病。本研究通过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实验室检查

入选患者均于肝穿活检前后2 周内抽取8 mL静脉血,HCV 抗体采用HCV ELISA 试剂盒(型号BF10092,品牌BioFront),HCV RNA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型号CG-02/05,品牌HEAL FORCE)法检测;肝功能采用cobas-c702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血常规采用sysmex XN-3000 进行检测,记录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I)、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计数(PLT)情况。将ALT、AST、PLT 检测结果的峰值纳入分析。并进一步计算APRI 和FIB4 指数:APRI 计算公式:(AST/ULN)×100/PLT(109/L),ULN 为正常值按上限40 μ/L 计算。FIB4 计算公式:(年龄×AST)/(PLT×ALT 的平方根)。

1.3 肝穿活检病理检查

入选患者肝穿活检前进行常规彩超(GE,LOGIQ E9)定位。检测患者肝脏有无胆囊、血管畸形、进针角度及深度。采用肝穿活检针(16G)穿刺活检,活检肝组织长度≥1.0 cm 或含完整汇管区3个以上。标本应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常规病理固定盒固定,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病理科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 及网状纤维染色。光学显微镜镜下观察后交由病理医师阅片,按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分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S0,S1,S2,S3 和S4 期,S0:无纤维化;S1:汇管区纤维化,局部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S2: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S3: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S4:早期肝硬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F 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两个变量相关分析应用Spearman 相关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试者特征

317 例慢性HCV 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受试者一般特征(±s)Table 1 Patients aseline characteristics(±s)

表1 受试者一般特征(±s)Table 1 Patients aseline characteristics(±s)

项目年龄(岁)ALT(U/L)AST(U/L)PLT(109/L)检测值52.18±10.01 99.51±190.96 79.99±171.09 174.37±61.91极大值81 1906 2304 372极小值19 7 4 2

2.2 受试者纤维化程度与年龄、ALT、AST 和PLT 的关系

S 不同分期的PLT 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 分期越高ALT 中位数值、平均秩次(Rˉ)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 不同分期的AST 水平进行比较,发现S 不同分期的AST 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S分期的升高AST 中位数值和Rˉ逐渐增加。见表2。

表2 比较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PLT、ALT 和AST 的水平Table 2 Comparison the level of PLT,ALT and AST in different degrees of liver fibrosis

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肝纤维化程度与PLT呈负相关(r=-0.240,P<0.05),与年龄(r=0.174,P=0.05)、ALT(r=0.272,P<0.05)、AST(r=0.350,P<0.05)呈正相关。S 不同分期ALT 的Rˉ分布显示,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ALT 水平升高(P<0.05),见图1A。S 不同分期AST 的Rˉ分布显示,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AST 水平升高(P<0.05),见图1B。

图1 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ALT 和AST 水平的Rˉ分布Figure 1 The average rankRˉdistribution of ALT and AST in different degree of liver fibrosis

2.3 APRI 和FIB4 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S 不同分期的APRI 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S 分期的升高APRI 中位数值和Rˉ逐渐增大。对不同S 分期FIB4 指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S 不同分期的FIB4 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S1-S4 期,随着S 分期的升高FIB4 中位数值和Rˉ逐渐增加。见表3。

S 不同分期的APRI 的Rˉ分布显示,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APRI 指数升高(P<0.05),见图2A。S 不同分期的FIB4 的Rˉ分布显示,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FIB4 指数升高(P<0.05),见图2B。

表3 比较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APRI 和FIB4 的水平Table 3 Comparison the level of APRI and FIB4 in different degrees of liver fibrosis

图2 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APRI 和FIB4 水平的Rˉ分布Figure 2 The average rankRˉdistribution of ALT and AST in different degree of liver fibrosis

3 讨论

近年来,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无创诊断数学模型的研究尤为突出,如HMC-CU、Actitest/Fibrotest、D4FS 等[6-8]。但是,多数模型中涉及的参数为非常规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APRI 和FIB4 的参数均为基础和常规的检查项目,操作简便。研究表明,APRI 和FIB4 作为一种无创诊断数学模型,在肝纤维化诊断方面具有优势[9-12]。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FIB4 和APRI 值,探讨APRI 和FIB4 在CHC 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

ALT、AST 直接反应肝脏炎症水平,波动较大,与肝脏纤维化无明显相关[13]。在本研究中,通过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发现ALT 和AST 水平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弱相关。但是,当ALT、AST 明显升高时,可显著影响APRI 和FIB4 评分值。故当ALT、AST显著升高时,仍强烈建议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检。此外,研究结果提示PLT<150×109/L,应高度警惕早期肝硬化发生。ALT、AST 和PLT 水平与CHC肝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提示与之为基础计算的APRI和FIB4值对诊断纤维化程度具有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APRI 值随肝纤维化分期的升高而明显增加,尤其是当APRI 值达到或高于S1 期的中位水平0.47 U/L 时,预示出现了肝脏纤维化发生的危险性。《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指出,成人中APRI 值>2,预示患者已经发生肝硬化[14],该值超过了本研究S4 期的中位数值0.93 U/L。APRI 在预测肝炎相关纤维化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且与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0],但是,APRI 值以波动较大的ALT 和AST水平为计算基础,这可能是本研究与其它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既往研究结果表明,APRI 预测肝纤维化的准确性要低于FIB4[10]。FIB4 指数评价系统能够使70%以上的患者最终避免肝活检[15]。本研究也显示,FIB4 值随肝纤维化分期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尤其是当FIB4 值达到或高于S2 期的中位水平M=2.15 U/L,预示着肝脏纤维化发生的危险性。FIB4对于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这与以往丙肝患者的报道相类似,但在最优界值仍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两种慢性肝炎病毒学特征、发病机制及机体免疫机制不同有关[11,15]。

综上所述,APRI 和FIB4 值与CHC 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相关,尤其是,当APRI 值≥0.47 U/L,FIB4值≥2.15 U/L 时,应警惕肝纤维化发生。APRI 和FIB4 值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对临床CHC 患者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中位数纤维化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苏明华: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及治疗
数据的数字特征教学设计
丙型肝炎的危害和防治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中位数教学设计
沉默的杀手:隐匿性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