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46例临床效果观察

2021-01-13王绪虎段大磊王艳军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穿刺针血肿微创

王绪虎,段大磊,王艳军

脑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而导致的出血症状,在全部脑卒中患者中占比例40%~50%[1]。脑出血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致死率,而且很多患者往往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2]。近些年来,我国微创技术快速发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较为广泛,对脑出血具有明显治疗效果[3]。本研究选取46例脑出血患者,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4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n=23)与对照组(n=23)。观察组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8~85(65.26±2.75)岁;发病到就诊时间3~8(6.63±0.28)h;基底节区出血13例,脑叶出血5例,丘脑出血3例,脑室出血2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8例;年龄48~84(65.22±2.72)岁;发病到就诊时间3~8(6.60±0.29)h;基底节区出血12例,脑叶出血6例,丘脑出血3例,脑室出血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头颅CTA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患者;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不稳定;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尿毒症;凝血功能障碍;颅脑损伤引发出血;动脉瘤、烟雾病引发脑出血;肝、肾功能衰竭,深度昏迷[4]。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方法实施开颅手术。全身麻醉后,对患者实施直切口开小骨窗,将钻孔合理扩大,采用“十字法”将硬脑膜剪开;然后对脑组织、蛛网膜一直到血肿腔实施分离,经显微镜监视,将血肿清除。如豆纹动脉出现活动性出血,可将出血分支血管进行夹闭,预防主干受损。术中尽可能避免血肿壁受损,少量血块若附着在血肿壁上无法清除时,不可强行清除。在合理止血后采取常规方法置入引流管,将骨窗关闭,完成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经颅脑CT定位实施局麻处理后,按照血肿具体部位选取适宜体位。在穿刺点为中心的15 cm区域内实施严格消毒后进行穿刺点局麻,以2%利多卡因5 ml实施层次性局部浸润麻醉。采用万特福硬通道穿刺针进行穿刺,与针尖相距2.0~2.5 cm的位置放置限位器,预防在操作中因高速旋转钻头导致对应部位出现脑组织受损情况。按照定位穿剌点做好最大层面线,在将颅骨、硬脑膜准确钻透后,将限位器和针头除去,换为塑料针芯;使针体缓慢进入血肿中心,针芯拔出,有血液或血凝块流出,显示穿刺成功。之后将盖帽拧紧,通过注射器由侧引流管将积血缓慢轻柔抽出,首次抽取为总出血量的≤1/3,采用0.9%氯化钠对积血进行反复置换20~30 ml,注入尿激酶2~4万U,夹闭引流管,3~4 h开引流;每天注入2次尿激酶2~3万U联合0.9%氯化钠3 ml。4~6 d拔出穿刺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手术、住院所需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量表(NIHSS)评估,得分越低说明恢复效果越佳[5]。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脑出血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诱发因素为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预防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6]。传统开颅手术在临床中比较常用,但是此手术往往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手术时间长,而且容易导致术中大量出血,术后患者恢复较为缓慢。因此寻求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我国医学技术水平得到快速发展,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对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应用过程中,可有效清除血肿,解除压迫,降低颅内压,能够有效预防手术损伤,可有效减少病死率,对于临床预后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电钻驱动,可使穿刺针直接达到血肿腔,对于清除血肿具有明显作用。可使固态血肿直接液化成悬液,通过针腔排至颅外,在清除血肿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此手术操作简便,不会对患者形成较大创伤;且穿刺针容易固定,可通过正压方式将血肿粉碎,能够顺利引流到颅外。在对患者实施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时,实施定向穿刺,确保手术位置的准确性,可有效预防脑组织受到损伤,避免再出血情况发生。患者极易耐受此手术,且可有效预防颅内感染,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病死率较低,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较,此方法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

综上所述,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穿刺针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无菌棉签按压法拔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对患者的影响分析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静脉针及穿刺针中锡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