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声唱法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1-01-12于欢张程程

大观 2021年11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声乐演唱声乐教学

于欢 张程程

摘 要:美声唱法声音明亮,纯净流畅,富有线条感和穿透力,凭借独特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成为音乐教学体系的重点学习对象。美声唱法融入我国声乐演唱教学,对开拓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民族唱法的创新、推动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具有积极作用。为提升我国声乐演唱教学水平,需要借鉴和学习美声唱法,引导学生形成扎实的美声唱法学习基础,积极参与美声唱法的实践训练,促进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美声唱法;声乐演唱;声乐教学

美声唱法的产生不仅与欧洲音乐的发展过程有着密切联系,而且作为人类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同样也是社会、时代发展的产物。美声唱法不仅对我国声乐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世界音乐艺术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声唱法融入我国声乐教学,有助于推动我国声乐艺术发展,提升我国声乐教学质量,对促进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声乐知识和演奏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是18世纪意大利盛行的一种歌唱方法,到19世纪达到完美阶段,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欧洲各国都认为美声唱法是一种正统的歌唱方法,是歌唱技巧的一种体现。美声唱法要求歌唱者的气息用横膈膜的位置控制,要求共鸣区构建一条管状通道,形成一个良好的共鸣腔体。美声唱法在演唱中强调共鸣腔体及声音的位置,要求歌者气息下沉,声音挂在高位置,唱出的音色比较圆润、浑厚、柔美,擅长抒情,音色变化比较丰富,演唱作品的艺术性较高,技巧较多。美声唱法一般也被称为科学的发声方法,因为它的历史悠久,很多的标准与规矩都已经形成[1]。还有就是美声唱法当中有多个声部之分,每个声部的划分都非常严格且明确,并且美声演唱要求元音统一、咬字清楚、声音连贯、声情并茂,需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方能够真正展现美声唱法的魅力。

二、美声唱法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作用

(一)开拓学生的音乐艺术视野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深受欧洲历史文化的影响,具有浓厚的西方文化情怀。19世纪初,欧洲的文学艺术出现了一种新的潮流,即“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文学艺术也影响到了音乐艺术创作的改变,这一时期尤其是到19世纪20年代,欧洲音乐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逐渐形成[2]。学生在学习美声唱法的过程中了解欧洲的音乐历史变迁,了解欧洲文化背后的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美声唱法融入我国声乐教学过程,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美声唱法技巧的过程中,了解西方音乐的發展脉络,学习西方音乐文化的历史,从而不断开拓学生的音乐艺术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为我国民族唱法提供灵感

民族唱法作为我国传统音乐艺术表现形式,是由我国各族劳动人民依据本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遵循音乐表现手法,创造和发展出来的一种歌唱手法。民歌唱法所呈现的声音甜美动人,歌唱时要求演唱者吐字清晰,讲究气息的和谐流动,且音调多较为高亢。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不同,美声唱法咬字强调元音的统一与协调,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既要能够咬字清晰有力又不刻意,要能够做到灵活转化声调,让咬字服务于声乐的表达,从而呈现出流畅和谐连贯的声乐演唱。在民族唱法演唱过程中,咬字不够准确和清晰,声音转换不够生动和灵活,影响音乐情感的传达[3]。将美声唱法融入我国声乐教学,能够学习美声唱法在气息运转和咬字等方面独特的演唱技巧,弥补我国民族唱法的不足,为我国民族唱法提供新的创作灵感,推动我国民族唱法的进步与发展。

(三)推动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

文化无形胜有形,文化传播形式多样,文化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声乐作为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播各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美声唱法流淌着欧洲文化的血液,具有深厚的欧洲文化底蕴,而我国声乐教学是在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展开的,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征。美声唱法与我国声乐教学的结合,必然会产生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三、美声唱法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引导学生学习美声唱法基础

在美声唱法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美声唱法基础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其次,培养音乐专业学生表达音乐作品的能力;再次,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音乐审美观念,使其在学习中领悟美声的魅力;最后,要开发学生的思维创作潜力,为音乐行业输送更多的声乐人才。可以看出,声乐教学的教学难度较大,且需要耗费较长时间,过程较为繁杂。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音乐观念的教学理念,这对声乐教学目标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声唱法的初学者首先需要按照教师的示范讲解来开展模仿练习[4]。这一模仿过程是美声唱法学习必须经历的过程。学生在模仿学习时,教师可以从旁了解学生的声音特质与情况,以便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声乐训练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美声唱法的呼吸方式。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打开喉咙发声,使其掌握发声过程中正确的部位、口型等,以便在美声演唱中获得纯正有力的声音。经过个性化的发声练习后,学生的共鸣器官也会形成一定的自然反应,使得腔体中存在共鸣,声音变得更加动听。教师要正视每一位学生的音色特质、音域情况,从海量美声音乐中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音乐,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二)引导学生参与美声唱法实践

美声声乐教学大致可从如下方面进行:首先要学会唱好第一个音,只有第一个音唱得好,接下来的歌唱才会更加优美。优美动听的美声演唱,要以唱好第一个音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喉部的稳定、气息的顺畅,保持良好的胸腹腔共鸣。高质量的起音能够使用最小的力气达到最理想的发声效果。在美声演唱中,如果能掌握起音技巧,所演唱出来的声音将更加多元、更加持久、更加动听。同时,还能够减少在演唱过程中对体力与声带的损害。其次是音质。在美声演唱中音质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美声演唱追求的是婉转、嘹亮,演唱者的发音特征可以展示其演唱功底。因此在美声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提升学生良好的音质特色,即灵活且集中、有一定音响且圆润的声乐特色。最后是呼吸方式。在美声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气息运用上保持稳定输出的能力,科学正确的呼吸方式是美声演唱连贯的基础[5]。

美声唱法的声乐教学要转变传统教学形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要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这也是美声唱法教学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声声乐教学的相关研究显示,要调动学生学习美声唱法的积极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鼓励,通过积极引导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美声唱法要求力度适中,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合理运动肌肉,准确控制肌肉力量,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掌握自身的学习情况,了解学习过程中的缺陷与问题,以便明确接下来要做什么,并且及时解决问题,最后达到教学目的。

(三)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

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师在教授与学习美声唱法的过程中,要注重学习、参考美声唱法的特色与优势,同时借鉴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优势,将美声唱法的技巧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民族情感、汉语发音等相融合,以熟练的美声唱法技巧演唱出优秀的中国美声音乐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中国的美声唱法被更多人了解接受,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因此,美声唱法声乐教学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将美声唱法的优势与我国民族音乐特点和语言艺术相融合,立足于中国音乐文化传统,积极汲取美声唱法的技巧,从而展现出中国美声唱法的特色,提升中国民族唱法在国际音乐领域的影响力。

四、结语

学生需要對美声声乐进行长时间的不断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坚持学习信念,积极勉励自我,定期反省。教师作为美声声乐的教学者要注意不断总结、积累美声教学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力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来进行美声声乐教学,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美声演唱声乐技巧。

参考文献:

[1]武晶晶.基于美声唱法在演唱及声乐教学中的融合研究[J].山西青年,2020(17):107-108.

[2]王磊.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融合发展[J].戏剧之家,2021(11):59-60.

[3]阚诗雨.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探索[J].四川戏剧,2020(8):160-162.

[4]黄珣.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对比分析[J].艺术教育,2020(10):58-61.

[5]赵博.探析美声唱法在演唱及声乐教学中的融合[J].大观(论坛),2021(2):37-38.

作者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声乐演唱声乐教学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