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怀柔科学城,怀柔教育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1-01-12徐志芳
徐志芳
2021年是北京市及各区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回顾和梳理“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各区在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上所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关注的是——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各区教育描绘了怎样的发展蓝图?又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本期,我们走进怀柔区,看一看怀柔区教育如何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守正创新,确保“十四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
“十三五”时期,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怀柔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怀柔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优先发展,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1.党建引领教育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
将理论中心组学习延伸到基层学校,将党支部建在教学一线,完善党员教师“双培养”机制,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融合并进。组织开展“提升教育质量,我是党员我带头”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成立巡回指导组,全程指导64个基层党组织、162个基层支部主题教育活动。
2.教育公平和均衡迈上新台阶
坚持扩大优质资源与均衡配置资源并举,严格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发展质量、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进一步健全残障儿童少年入学保障机制,实现了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95%。
3.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召开全区教育大会,出台了旨在提升教育质量的“1+2”文件,建立了区委、区政府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机制。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体育、艺术2+1项目”和学生课外活动为抓手,全面加强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建立了课外活动校外教师资源库,在34所学校开设了包括天文、茶艺、足球、象棋等特色课程。充分挖掘怀柔地区生态文明、民俗风情和民族工艺等实践资源,不断丰富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全区校外活动站覆盖率近80%。学校办学特色逐步显现,逐渐形成了“一校一品”的办学格局。中小学学生在多项国家、市级体育科技艺术竞赛中获得佳绩。中、高考质量稳步提升。
4.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
积极推进与教育先进区的合作,与多所城区优质学校实现一体化办学。探索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试點,教育集团化办学稳步推进。加强中高考改革,在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和怀柔区第一中学设立“1+3”贯通培养试验项目并取得初步成效。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结合实际和地域特点整体开发课程,主题实践活动课程实现系列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深化。通过开展到名校挂职、进修研修、“校长工作室”等形式,不断推进专家型、学者型校长队伍建设。通过选派教师到市区优质学校进行“跟岗培训”,组建骨干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带动教师整体提升。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教师绩效工资水平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5.教育服务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质的能力不断提升
深入落实“科学+城”要求,坚持公共服务先行,引进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等7所优质学校开展一体化办学,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怀柔区教科研中心与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实现一体化发展,同步机构设置,并成立24个名师工作室,实现在教学质量检测和教研方面与海淀区同步。北京第三实验学校、雁栖人才社区国际幼儿园、科学城国际学校等科学城教育配套项目全面推进,多层次、多元化的科学城教育服务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推进教育与科学城融合发展,科技副校长实现中小学全覆盖,科技教育特色初步彰显。
6.职业教育和学习型城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探索职业学校与优质教育资源和企业合作的办学方式。围绕学习型城市建设,积极推进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
7.教育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不断深化与北美、东亚地区以及“一带一路”欧洲沿线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合作,推动教师培训交流、学生互访常态化。实施了京港澳姊妹校交流工作。积极推进与海淀、东城等教育发达区的合作,签订并实施“海怀教育战略合作协议”。
8.教育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长。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名师工程”,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与运行机制更加健全。精准精细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9.“十四五”教育规划
“十四五”时期,怀柔教育将深刻认识新时期的新机遇、新挑战,准确把握新特征、新要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开创怀柔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创新理论武装,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进一步完善,党对教育的领导力不断增强,党建特色更加凸显。中小学校、幼儿园党建工作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水平和组织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是提升教育服务,打造优质多元现代基础教育体系。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实现结构性调整,布局更加合理,供给更加丰富和优质,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学前教育持续强化普及普惠、安全优质,适龄儿童入园率保持在98%以上,幼儿园普惠率达到90%以上。义务教育全面对标创建优质均衡区要求,全面实施高峰带高原战略,打造“高峰”优质学校,带动形成教育“高原”。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支持怀柔本土品牌名校发展,再铸本土名校辉煌。推动在京高校和驻怀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形成良好教育生态,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构建普通高中多样化、办有特色,实现学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残障学生和家庭困难学生的教育需求得到更好保障。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明显减轻。
三是优化资源布局,推进以科学城为统领的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强化科学城中心区域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统筹规划布局从高质量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的科学城优质教育资源体系,高标准配置基础教育设施,在国际人才社区和科学家居住小区加大优质幼儿园配置,加快推进科学城教育配套项目落地,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积极推进现有幼儿园、中小学改造升级,形成优质教育资源聚集之地,打造最优的教育生态环境。有序推进各中小学、幼儿园整合优化,构建中学成“点”、小学成“群”、幼儿园成“网”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打通不同学段资源共享,推动资源利用最大化,满足群众入园入学需求。加快弥补乡村教育短板,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将乡土资源与学校课程紧密融合,凸显乡村教育的独特性、原生性、乡土性,提升乡村教育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四是坚持立德树人,科学育人能力明显提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落实,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贯穿各级各类教育领域。学生综合素养持续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优良率超过70%。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不断增强,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超过96%。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85%。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进一步深化。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综合育人体系更加健全。
五是主动服务科学城,服务怀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国际教育、社区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各级各类教育体系逐步形成,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善,资源更加丰富多样,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格局基本形成,初步构建起融通便捷、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六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约教育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障碍基本突破,形成各类主体各司其职、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的管办评体系,依法行政、依法治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校全部建立学校章程,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形成更加完善的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6%。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共享、权责明晰的教育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教育教学环境更加绿色、安全,绿色学校达标率超过70%。平安校园达标率达到100%。